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卸甲河

(2023-04-08 12:28:33)
标签:

卸甲河

岳阳晚报

监利游子经典美文

分类: 梦绕魂牵

          


我的家乡卸甲河,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在家乡的小河旁,留下了我童年的欢声和笑语,也留下了我童年的梦想和憧憬。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小河中那清澈的流水,那跳跃的鱼虾,那扬起的风帆,都激起我无穷的遐想……

 我的家乡卸甲河

   —— 卸甲河的小渡船,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回乡务农,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船。(1982-6

 

卸甲河是古老的河。她上接荆州,下连武汉,贯通江汉平原,曾经是荆楚大地的交通命脉,其历史的悠长和遥远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史载:屈原被谗,离开郢都,是沿着这条河东下,过洞庭湖南来的。楚辞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此河,正是古之沧浪。至今,“濯缨台”的旧址仍在。离我家上游5公里的地方有离湖,是屈原作《离骚》的地方。“离湖读骚”是古代监利县八景之一。清人王柏心诗句中有“椒兰焚罢频浇酒,权向离湖吊汨罗”。如今,沧海桑田,当年烟波浩渺的离湖,已是粮田万顷。

逆卸甲河而上,有火把堤,鸡鸣铺;顺卸甲河而下,有埋甲口(毛家口)。这里记叙着的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部属兵败鄱阳后,日夜逃亡,行至渡口,正好鸡鸣,怕被敌方发现,不得不卸下盔甲,隐藏自己的行踪,因而,就有了“鸡鸣”铺、“卸甲”河、“埋甲”口的来历。记得在毛家口读初中的时候,曾三五同学相邀,到毛家口对岸的杨林垸,瞻仰陈友谅的72座假坟。陈友谅在我儿时的心目中,是一个了不起的农民英雄。杨林垸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杨子贞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地方。

卸甲河是英雄的河。卸甲河上游20公里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周老嘴,是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代伟人战斗过的地方;是著名革命烈士柳直荀殉难的地点。柳直荀烈士的忠骨,至今长眠在古老的沧浪河旁。卸甲河下游20公里处,是著名的红色苏维埃洪湖革命根据地瞿家湾。在这个革命的摇篮里,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演译出了多少波浪壮阔、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动人故事。杨子贞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的故事,在我的家乡是家喻户晓。特别是他的爱妻,怀抱未满月的弱子,伏尸痛哭的“挽歌”,更是妇孺皆知:

 

“上孝堂,见血灵,珠泪滚滚;

哭一声,杨子贞,奴的夫君。……”

 

其十唱十哭,哀婉凄切,摧人泪下。50多年来,只要有乡下女人们聚集的地方,仍时时能听到这首“挽歌”;而只要歌声一起,全场会立即一遍肃静,一遍抽泣。这首“挽歌”曾鼓舞了多少人的抗日斗志。郑裔宝(原武汉大桥局局长、党委书记)这个卸甲河边土生土长的汉子,率新四军扼守在小河口,日寇三年不敢西进半步。

 我的家乡卸甲河

—小村的土地树,曾经是村里的标志,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这棵树,就找到了回家的路。

 

卸甲河是母亲的河。千百年来,以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荆楚大地的优秀儿女,也许是数千年的文化沉淀,荆楚大地多忧国忧民之士。

卸甲河上游有伍场、申场和黄歇口。伍场、申场,是楚平王时期伍子胥和申包胥的故乡。他们都有拔山填海之勇,经天纬地之才。伍子胥和申包胥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好友。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历15年之艰辛,借吴灭楚,鞭尸平王。申包胥到秦庭痛哭七天七夜,借得秦兵收复楚地。故历史上有“三楚雄风在,安危系二人”的传说。子胥庙、包胥祠的遗址尚存。黄歇口又是春申君的故里。春申君姓黄名歇,能言善辨,博闻强记,在楚为相20多年,礼贤下士,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争相招揽天下人才;门下食客三千,“其上客皆蹑珠履”;曾派兵救赵攻秦,后来又灭掉鲁国;辅佐考烈王,使楚国一度中兴。

卸甲河东南岸,东汉时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姓胡、名广、字伯始。他执掌朝纲三十多年,“三登太尉,又为太傅”,从安帝到灵帝,辅佐了六个皇帝,京城有“万事不理问伯始”的佳誉,活了83岁,死时,灵帝亲自为其送葬。《后汉书》说他“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在近代史上,卸甲河更哺育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以卸甲河方圆不过50公里的地方,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湘鄂西省红色政权所在地。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这里卷起的湘鄂西风暴,震撼了世界,开创出一个火红的时代。卸甲河东南岸的豆刂口革命烈士陵园里,在青松翠柏的环绕中,长眠着为国捐躯无名烈士的忠骨。

 我的家乡卸甲河

           ——村里的放牛娃。

 

卸甲河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正如汉时枚乘在《七发》“南望荆山(荆山即荆台,在卸甲河北岸。)”中所描述的风景一样:

 

阳鱼腾跃,奋翼振鳞;

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女桑河柳,素叶紫茎;

苗松豫章,条上造天;

梧桐并闾,极望成林。

 

小河像一条蓝色的彩带,把江汉平原上的明珠——长湖、珊湖、白鹭湖、洪湖紧紧连接在一起,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全国粮、棉、麻生产基地。她出产的鲢、鲤、鳊、鲫、鳝、黑鱼、桂花鱼、龟、鳖和莲、藕,远销港、澳。

 


我的家乡卸甲河
       ——在卸甲河二哥家里,与二哥(左一)姐姐()及二哥的儿子(后排右)孙子(后排左)合影(1998-2.

 

记得少年时代,每当雨过天晴,田野阡陌,流水潺潺,拿上1米见方的鱼罾,装上蚌肉之类的诱饵,放在平缓的浅水滩中,不到半个小时,再提起来一看,一碗活蹦乱跳的小鱼虾,是十拿九稳。回到家,放些辣椒米粉一烧,做出来十分清香可口。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回味起来,还馋涎欲滴。

在流水沟里捉鱼,更是妙趣横生。鲫和黄古,只要手碰过一次,那怕第一次没有捉住,仍会在你的手、脚边转。你会第二次、或第三次将它捉住。黄古捉出水时会发出“咕、咕”的叫声,并张开三根锐利的剌,稍不留意,会剌得你鲜血直流……

十几岁读书离开故乡,弹指几十年过去了。每次外出开会、或是考察,只要看见那清清的小河流水,那绿树环绕、袅袅炊烟的村落,那莲藕飘香、碧波荡漾的湖面,就自然地想起我的家乡,想起了我的卸甲河!

浓浓乡思,殷殷情结,梦绕魂牵。

(原文载《岳阳晚报》20001022日副刊;20164月,被评为“监利游子经典美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难忘蛟之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