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风
楚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76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眸千年仰风骨(肖长华)

(2023-01-09 21:47:01)
标签:

肖长华

市纸厂学校

分类: 花开花落

 
       上下五千年,逝者如斯夫。历史上巨人太多,大禹治水,屈子沉江,苏武牧羊,常山骂贼,英雄辈出,数不胜数,毎一个都是矗立心中的丰碑。
        我同样喜欢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崇仰他们的风骨。
       什么是风骨?风骨即个性。刚正的气概,飘逸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睿智的言辞,耿介的意气,这些都是风骨的内涵。
“风骨”就是风度和骨气;按辞书所述,风度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天下为公的坚守。古代文人风骨,绝不是专制的强迫和皇权的驱使,而是一种主体意识的涵育和自我观念的塑造;是一种魂系家国的责任担当和情牵黎民的使命驱策,是一种开阔格局的彰显与阔达襟怀的袒露,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外化和内在品质的显现。
        山有雄浑,水有灵秀,草有柔顺,木有峥嵘,人应该有风骨。
《文心雕龙》说风骨“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词,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正,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说的是文品,但人品、文品,二者并无不同。
       风骨不是谁都拥有的品质,是千锤百炼后的做人品德,是潜心修炼的处世原则,是内心追求完美的道德标签,是言行举止内外合一的动人风貌。
      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至凌云仍虚心”,谦虚挺拔,风雅毕现,这是竹的风骨;青松“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是松的风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莲的风骨;梅花“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孤高清瘦,傲霜斗雪,这是梅的风骨。
        陶渊明的风骨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李白的风骨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天祥的风骨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风骨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张扬个性,蔑视礼教。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阮籍赋诗,阮咸作曲,刘伶饮酒,向秀谈道,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七人之中,嵇康是正宗的“官二代”,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他是当朝皇帝的女婿。据说其少时即有才名,《晋书》说他“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其身高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但问题是他从没有沾过驸马爷的光,到了四十岁时就遭小人陷害,诬其违背社会礼俗,最后无辜被杀。
        一次,炙手可热的权贵钟会带着一群人去竹林拜访嵇康,稽与向秀正忙着打铁,对于钟会等人的来访,视而不见。由是得罪权臣,当然没有好果子吃。
       嵇康被杀,其罪名是:“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他怎么伤风败俗?不过就是夏天穿着厚棉衣在柳树下火炉边打铁而已,任何统治者容不下特立独行的文化人。不是嵇康不懂这个道理,而是他的风骨使然。
       嵇康四十岁上了刑场,好友向秀为他写的《思旧赋》,说他上刑场时,夕阳在天,人影在地。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当他从牢中走出来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临刑前,三千太学生集体跪下求教,然而,嵇康弹了一曲《广陵散》后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不是嵇康不愿留下曲谱,而是活不出孤独感,做不到特立独行,就根本与《广陵散》无缘。一曲终了,千古绝响,余韵悠长,至今未绝。 
       与嵇康一样,阮籍之独立特行,亦令世人瞩目。据说,阮籍家隔壁是一家小酒馆,老板娘年轻貌美,阮籍和王戎常到她家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直接挨着老板娘睡觉,全然不顾纲常礼法。而老板一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看来,这任诞放达之风,也影响了民风。
       还有一次,听说附近人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未及出阁便夭折了,阮籍也不顾自己跟人家根本不熟悉,跑到别人家中嚎啕大哭一场。
       他的母亲过世时,他不哭。按儒教的传统,父母去世,不哭是不孝,但阮籍不哭,宾客吊丧时哭成一团,他无动于衷,等到宾客散尽,他突然吐血数升,这是阮籍表现忧伤的方式。在他看来,不能让道德情操变成一种表演,否则就是虚伪。说到底,竹林七贤所谓的不合礼教,实际是对礼教虚伪的一种反抗。包括以酒为命“脱衣裸形在屋中”的刘伶,都是崇尚老庄,追求自由逍遥,张扬个性,这才是他们的本质。
       后人评价“竹林七贤”,无不讨伐魏晋统治者对文化之专制对文人之迫害。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在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下,较之秦代的坑儒明代的廷杖清代的“奴才该死”,魏晋还是一个不算太坏的时代,尽管自己心中偶像稽康被残忍地杀害。毕竟嵇康们还可以痛饮酒,醉拍春衫,熟读离骚,洒脱倜傥,写尽风流。
      令人叹惋的是,那些风流潇洒不滞于物的故事,早已成为绝响。

     注:肖长华,原岳阳市纸厂学校校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