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孤雁南飞

(2022-07-20 11:09:38)
标签:

县第一中学

新生录取通知书

1963年8月

分类: 残阳如血


 


三十孤雁南飞


——201210月,六三届初中毕业班同学重返毛市中学。这是纪念碑的揭幕仪式,从左至右依次是镇委副书记曾唯、作者、镇长石团方、校长徐忠文.

 

 

 

19638月的一天,我收到邮递员送来的挂号信。打开一看,是监利县第一中学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当时,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特别是母亲,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来。当天,母亲就专程跑到油榨湾的大仕庵,烧了一炷香。父亲也在自己的佛堂(供的观音菩萨的画像)里,点起了檀香。整个家庭里,檀香飘溢。

这是自大哥去世后,家中少有的喜庆。可见,父母亲对我考起县一中是重视的,也是寄予厚望的。

大哥去世后,因家庭的经济困难,还有大哥留下年仅三岁女儿,需要抚养,以家中的堂叔郑文星发起的要我下学,立即回家种田的舆论,很快占据了上风。父母亲碍于亲戚和族人们的情面,以即将初中毕业为托词,才勉强将我保住,没有下学。也许是神差鬼使,也许是老天爷保佑,我居然考取了县一中,这是始料不及的。

大哥去世后,一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很不好。中考下来,我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语文试卷作文题是《雷锋精神处处闪光辉》,作文时一直没有找到感觉。因而,我认定自己的中考成绩,有可能栽在作文上了。回家后的一段时间里,情绪比较低落。父亲还以为我病了,几次询问过我,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后来,我在县一中主管学校团委会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管理全校学生的档案,有机会看到了我的中考成绩:数学98分,语文78分,30分的作文题,只得了18分。因此,我在高中阶段,下决心改变学科方向,向理科发展。1966年高三毕业考试后,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文革中,学校档案室被黄等几位同学砸开,查到六六年高三毕业生的档案。其中,有学校党支部报送荆州地区招生办的推荐意见;我和刘治安、潘传美(女)是推荐高校绝密专业的。19959月,我出席在沈阳召开的《中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鉴定会》后,一个人跑到哈尔滨,冒着纷飞的雪花,参观了我年青时神往的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

其实,监利县第一中学是我中考后填报的第一志愿,也是唯一的志愿。

那时年青,懵懵懂懂,没有过多的考虑,也没有征求过任何人的意见。反正,如果考不上县一中,县二中是不去的。

那时,录取高中的学生,是要将户口和粮油关系转到学校的。收到通知后,父亲向生产队支取了100斤稻谷,到粮站卖了。当时的政策规定,转粮油关系时,必须将本年度的个人口粮,食油指标,上交国家。于是,我拿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卖粮的票据和政府发的一斤食油票以及生产大队的证明信,到毛市区去办理户口和粮油关系。

三十孤雁南飞
            ——纪念碑揭幕仪式后合影。



办完手续后,我顺便到中学去看望老师。从班主任王功晋老师和刘训炯书记那里得知:录取县一中的还有吴兆勋同学。录取县二中(后更名朱河中学)的有杨四堂,朱梅英,杨君炎,文孝玉,黄青山,周林平等。王功晋老师不无感慨地说:

 “郑锡章啊,你们这届毕业生初一进校时是100名学生,到初三留下来参加中考的不到30人,考上高中的只有8个,这是8%!”

刘训炯书记说:“县一中今年在全县招生两个班,正式录取学生80人,可能还有4名备取生。我们学校只有你们两颗种子,要十分珍惜。”

中午,杨四堂同学要我到他家里去吃饭。杨四堂同学的家在学校食堂的后面,是常荣福老师带我到食堂吃饭的路上碰到他的。

杨四堂同学是班上的团支部委员,历来热情好客。在初三一年的节假日中,被接到他家吃饭的次数不少。那时,他的父亲和三个哥哥(大堂、二堂、三堂)都在放鹭鸶。江汉地区内河的鱼多,他们一家的收入也很不错。杨四堂同学考上了县二中,一家人都很高兴。

在饭桌上,杨四堂同学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录取县二中同学的情况和上学的安排。在录取县二中的同学中,只有文孝玉同学是福田公社文台大队的,其他同学都是毛市街上人。他们家已经约好,准备同一天,一起上学。前两天,文孝玉同学已在区里办好了户口和粮油关系。杨四堂同学还告诉我,吴兆勋同学可能不会到学校去了,他们家里正在为他准备婚事。吴兆勋是家中的老大,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等着要出嫁。吴兆勋同学的父亲说,农村的规矩,“收了大麦收小麦,妹妹出嫁,必须在哥哥结婚的后面。”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让我坐不住了。如果吴兆勋同学不去上学,到县一中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

我急匆匆地赶回家里,把办好的手续放下后,来不及给父母亲解释,又急匆匆地赶往黄蓬大队。

我从家里出发,沿监新公路到周沟过河,经陈沱口后穿湖而过,到黄蓬大队也大概有近二十里的路程。赶到吴兆勋同学的家里时,他们家正好点灯吃饭。

吴兆勋同学的父母一见我,特别惊讶,赶忙停下饭碗。他的母亲到橱房重新点火,为我做饭做菜。

当天晚上,我和吴兆勋同学一起,就睡在他的父母亲特地为他修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两间瓦房里。房间里,摆放着一色崭新的红漆家具。

我问吴兆勋同学,我们在学校商量好了的,一起考县一中。现在录取了,你却不去了,把我一个人丢下了?

吴兆勋同学告诉我,他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他的妹夫体检合格,应征入伍,大人要求入伍前结婚。他是家里的老大,按农村规矩,老大必须先完婚后,妹妹才能出嫁。

吴兆勋同学说:“结婚的时间已定,是10月份。结婚前,我会到学校去陪你一个月的时间,这是爷爷奶奶知道我们在学校里的约定后,给的特例。结婚后,怕就去不成了”。

当晚,我一直没有睡着。一种做人的无奈,总纠结在我的心头。我老在想,做人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要受到这么多的羁绊?承受着这么多的委屈?吴兆勋同学如此!林暄妍同学与向小园同学也是如此!

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的脚步,还没有迈出家庭和学校的门坎,外面的世界还不知会是一个什么模样?

朦胧中,一声声低沉的雁叫从窗外传来,身上顿觉一阵寒意。我想起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诗句,从今而后,我有如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浩渺的天宇下,在苍茫的夜空中,形单影只,孑然前行,……

 三十孤雁南飞

        ———六三届初中同学会会场。

(摘自长篇回忆录《在阳光下》第一部《风雨卸甲河》第二辑《小河弯弯》之三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