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作家首富
郭敬明:“当我红了这么多年,请你不要再忽视我”
小时候。他的妈妈在银行工作,因为多给客户一百元,而被罚了赔偿,并且额外扣了一百块工资。他说,妈妈为此流了两个晚上的眼泪,那个时候她的月工资只有一百二十块。
在他大概七岁的时候,爸爸买了人生里第一件有牌子的衬衣。花了不小的一笔钱,“但是爸爸笑得很开心,他站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着镜子里气宇轩昂的自己。”
这些事情,让他意识到,“这些都是和钱有关系的,钱带来开心和伤心。”
后来,他长大了。通过写作,开始过上光鲜的生活。但是,各种争议随之而来,有人说:“他的钱还不是我们买书给他的钱!他拽个屁啊!要是没有我们买他的书,饿死他!他能穿名牌么?真是对他失望!”这些话同样让他失望。
他说,“似乎我并没有辛苦地写作,只是在白白接受他们的施舍,他们给我的钱。好像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地购买图书,而是我拿刀逼着他们买一样。”在和妈妈通电话时,他妈妈义愤填膺:“你不要理睬他们。你光明正大地赚钱,你不偷不抢,凭什么做其他行业的人赚钱是天经地义,而你辛苦地写书给他们看,编杂志给他们看,还要受他们的侮辱?!”
现在,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有着多种身份,偶像作家、公司老板、杂志主编……让人惊讶的是,每一样他都做得非同一般,并且在这些身份之间,切换自如,游刃有余。然而,大家看到的多是他风光和时尚的一面,常常忽略其背后的努力和艰辛。现在,这位中国作家首富接受了《怀尧访谈录》的独家专访,在袒露内心世界的同时,表达了从未表达的观点,对于一些和他有关的热点话题也首次作出回应。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郭敬明。
“他比新闻联播的影响力还大”
吴怀尧:今年除了主编杂志,你还推出了被媒体视为转型之作的《小时代》,借用Web1.0的信息概念,以自己主编的《最小说》为阵地,采用连载方式拉近了与年轻读者的距离,并为今后每年一部的序列做了伏笔。相比之前的作品,这次你想突破什么?
郭敬明:每一本书我都想去做新鲜的东西,每一本书我都想要不一样的感觉,这一本我是希望给别人跨媒体的阅读感觉。
吴怀尧:能否解释下,什么是跨媒体的阅读感觉?
郭敬明:比如读者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脑海里全部是电视剧的节奏和画面。我在描写的时候,也是按照电视剧的节奏来写,我甚至会把配乐都描写出来。每一集是固定的容量,固定的时间长度,跟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是同步的。所以大家才会有这么强烈的感觉,看小说像看电视剧一样。我觉得大家之所以能这么讲,就证明我的尝试是成功的,听到这样的反馈还是很开心的。
吴怀尧:我曾经问过你,在和朋友相处时,最看中他们的什么品质,你说“努力和勤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竭尽全力”,由人及己,说说你自己的理想。
郭敬明:关于写作的理想,我大部分都完成了:成为一个作家,出版自己的书,受到读者的喜爱。这些我大部分都做到了,可能没有做到的就是拿一个茅盾文学奖,我觉得那太遥远。另外一个方面,我在经营自己的公司,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作家的同时是一个优秀的出版人。我的公司成立两年了,明年就是第三年,在这期间,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包括《最小说》的不断变化以及明年的大改版。如果谈到真正的理想,我希望在青春文学,或者是青春文化、青少年文化这一块,涉足的领域会越来越多,而不是郭敬明编了一本杂志而已。
吴怀尧:在作家和商人中间,你更偏向于哪种角色?
郭敬明:作家和商人我没有完全把它们对立起来,当书籍还摆在书店里贩卖,当书本背后依然标注着定价,作品就依然还是一种商品,商品只有被购买了,才具有价值。否则,标榜得再厉害的作品,失去了购买力,就什么都不是。当然你可以认为精英文化永远都是小众的东西。但是,能被小众购买,也是价值。对我自己而言,成为一个优秀商人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小时候就对金融、文化产业链很有兴趣,当我自己可以从事相关行业的时候,就希望我在这个领域可以做到更大,让别人认为郭敬明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同时还是一个优秀的出版人,优秀的商人。
吴怀尧:我想听听你对作家的定义?
郭敬明:我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广泛意义上讲,出版了作品就是作家,但是如果狭义一点,我觉得真正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只是昙花一现,他应该是有持久的影响力。
吴怀尧:在你看来认为这种持久影响力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敬明:一个优秀作家需要具备的,是他的作品可以流传。包括他感染的人群应该是很庞大的。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作家,比如曹雪芹大师,鲁迅大师,他们都是这样。对我自己而言,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只能期待,并未奢望我的作品在我死后还要怎么样。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每个人都没有这样的耐心去等候,我只希望当我还在创作的时候,不要被这个社会遗忘,不要被读者所抛弃。一本书出来印100本,放在家里自己看,那没有意义的。
“80后作家中我最主旋律”
吴怀尧:关于你的各种争议一直以来都不曾停息。在做今年作家富豪榜的调查时,在武汉,一家图书发行公司的老总对我说,“郭敬明的影响力远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对孩子们的影响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而郭敬明的书中,消极的东西太多,包括怀孕、堕胎、自杀,这些都是他的小说因素,孩子们看了,肯定有负面影响。”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郭敬明:其实他还是不了解我的作品,他如果认真看就会发现,哪怕我写到堕胎,我都是把它当成一个悲剧,是反思式的。这些作品发表后,我也看到很多读者说,小说中人物的悲剧,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有一种声音是,本来觉得自己很灰暗很倒霉,但是看到这些人物,突然觉得自己是幸运者。
如果大家真正去看我的作品的话,其实我在80后作家中是最主旋律的,我永远在描写友情、爱情这种正面的、善良的、正义的力量。其中的一些悲剧色彩,也是梦被粉碎后的一种惋惜和心痛。其他80后作家中,描写做爱,吸毒,反叛,地下摇滚,逃学旷课不在少数。而我的小说里面,写到接吻就不得了了。但是随便一本成年作家的小说,你拿来看看,不可能只到牵手。所以我觉得我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去倡导这种东西。恰恰相反,我知道自己的受众都是年轻人,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包括文学创作上,我写得看上去都是很积极很美好的。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冲动,我们有时候也会去想描写一些严肃的事物,去暴露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去写这种很刺激人的东西,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身份,我就会考虑是不是应该做这些。
很多人批评我,写的东西太浅薄,没有人性的丑恶,没有批判意识,我心里会想,我可以写这种东西,我也感受过很多,我的心理远远超出同龄人,但是那种东西写出来是否好,是不是我的读者群可以承受得了,或者会不会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我会去考虑。很多时候,其实我是最无奈和尴尬的那个人。一方面我想要去写很多东西,一方面很多东西我不能写,所以我只能在我可以驾驭范围里面,尽量把我的小说写好。
吴怀尧:你现在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批评?
郭敬明:我还好了,我什么批评都能接受,没有什么是我不能接受的。
吴怀尧:截至目前为止,很多文学界人士还不认为你的写作是文学创作。
郭敬明:我其实都还好了,没有太强烈的感觉。我接触过的一些评论家,和一些老一辈的作家们,我有机会把我的书给他们看,他们看完之后,会觉得很厉害,有很闪光的地方,当然也一定会有缺点,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是不会说这个不是文学,我相信很大一部分做出这种评论的人还是不了解,或者没有看过我的作品。其实我不是对他们有意见,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很多书也是不看的,可能我是有先入为主的时候。我现在红了七年,可能我红了十年,或者当我红了二十年之后,就请你不要再忽视这个现象了,没有一个人可以凭运气红二十年,我希望去坚持,当我红了这么多年之后,请你不要再忽视我。
你用心来看,如果你看完之后,你还是觉得它是垃圾,那没有关系,我继续去努力,但是如果你看完之后,你觉得有好的地方,我也希望可以改变一点,因为我觉得人都是这样的,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可能你说现在一些那种韩国方面的小说,我也不会去看,我也不知道他写的什么,但是我下意识就会觉得它不是文学,但是也许它有好的,也许它有很差的地方,韩国文学你看它出现一年两年之后,逐渐它就降温了,就越来越小了,没有人写了,这样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那我会觉得的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但是如果有一天这种花花绿绿的东西红了十年二十年,我就会说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东西。总而言之,我愿意花这个时间,有这个耐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别人是不能忽视你的。
“中国文学史避不开郭敬明”
吴怀尧:我注意到,面我对非议和指责你常常沉默以对,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现,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郭敬明:沉默其实是一种力量,因为你不需要辩解,你的存在,你的姿态,就是最好的一种回答。那天我跟一个评论家聊天,他是很关心我的一个人,对我特别好,看过我很多作品。他就跟我说,小四,你完全不用去理会当下的各种评价,他说当我们50年后,100年后,再来写中国文学史的时候,你在这10年里面创造的任何一项业绩是没有人可以毁灭的。只要有人写中国文学史,绝对避不开郭敬明三个字,他如果避掉郭敬明,这本书就是不公平甚至缺失的,还有你的位置就是这样,整整七年里面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你一样,只要出书就是当年的冠军,这样的作家都不能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我不知道什么作家可以。
我自己不太会去看负面,或者站出来说我要怎么样,我觉得那些不重要,新闻就是新闻,可能一个月之后甚至一周以后它就被人忘记了,但是作品是可以长时间流传,这些对我来说更重要。
吴怀尧:刚才你还说到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书每年出来都可以卖得非常好,对此,有很多人写文章在分析为什么郭敬明的作品卖得好,甚至有很多出版人也纳闷,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自己觉得你的书为什么卖得好?
郭敬明:人们有一个怪圈,就是从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这本书写得好看,他们会分析是不是出版社在炒作,或者他们包装得好,很偶然。但是,如果一个作家可以连续七年每年都红,换句话说,一个出版社如果有这么强的功力,只要去包装去炒作就可以,那么,就不会只有一个郭敬明,他们可以用同样的模式去复制另外一个人。大家分析这个原因,分析那个原因,他们永远不会面对的原因就是:会不会他这本小说真正写得好呢——他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他们会抛开这个问题去找其他的原因来分析为什么畅销,所以我觉得还是别人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或者不愿意承认是小说写得好看,但是我觉得这个不重要,读者的眼睛是最简单的,包括我们看电影,我们看电视,都会选自己喜欢的看。
吴怀尧:所以你觉得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好看?
郭敬明:我觉得我的小说好看,而且我觉得我的小说是可以吸引人的。
吴怀尧:被吸引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吗?
郭敬明:当然,我目前写的生活大部分是这个群体,但是我自己也在成长,包括《小时代》,我身边很多很多的人,包括比我大的,30多岁的,他们都在看,看得津津有味,他们跟我说写得很棒,所以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可能阅历更多,经历的事情更多,我就不再会去写小朋友看的东西,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七年前,当我17岁的时候我能写什么呢,写婚姻,写家庭,写伦理吗?那些我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归根究底,还是评论家、媒体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希望我一上来就达到某种高度,但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
吴怀尧:你也是王小波的读者吧?他的书你看过多少,觉得怎么样?
郭敬明:差不多全都看过了。我觉得他写得真的很好。
“韩寒的杂文,还卖不过我公司的新人”
吴怀尧:你觉得自己在文坛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郭敬明:在文学这个圈子里面,我一定是边缘人物。在社会的认知度上面,当今的作家已经在公众的视野里处于边缘,因为公众大量关注的都是电影明星,娱乐明星,或者是财经明星,商界首富,有钱人,作家是在很边缘的一个地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又是作家里面最被关注的一个人,我是很主流的,但是在作家圈里面,我又变成了一个很边缘的一个人,所以其实还是很微妙,呵呵。
吴怀尧:有些纯文学作家,不会为了讨好读者而写作,但是你在创作过程中,会选择和读者互动,你觉得你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吗?
郭敬明:我觉得作家分两种,一种是探索内心和思想,这建立在作家本身具有很优秀的品质和思想,而且这些东西写出来,是可以影响人的观念的,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另外一种作家是希望写好一个故事,小说的核心是故事,读者在看这个故事时,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可能是后一种作家,我不希望用很个人的东西去影响那么大的一批读者。
如果今天只有一万个人看我的书,可能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就非常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为这一万个人是跟我臭味相投的,他们认同我的观念。但是现在,如果我把一个阴暗的内心世界写出来,影响了中国的一代青少年,那是很恐惧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写小说,很多时候是在叙事,而不是传道,我不会说你应该怎么样,这件事情带给我们什么,我只是把这个事情表达出来,至于你能感受到什么,那是你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你能体会到多少。现在太多人的不看书了,一个不看书的人是很可悲的,都在上网看那些偶像剧,我觉得好可悲。
中国现在很多人批判我的同时,他没有想过,如果今天没有郭敬明,他们的儿子这些时间和精力全部在打游戏,全部在看电视,全部在上网跟别人聊天,当他今天愿意花钱坐下来认真看一本书的时候,你批判个什么劲呢,我就不能理解。说实话,我今天不写,你觉得他们会去看那些严肃的老人,年纪大的人写的书吗?他们根本连书店都不进,但是他可能看完我的书之后,他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他可能建立起了文学乐趣了,他会去看更好的,更伟大的作家们写的书,但是你需要把他引入这个行列中来,我甘愿做一个垫脚石,我甘愿做这个,但是你就不要再批判我了,因为我并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包括我做杂志也是,我希望学生在学校,你有这个钱有这个精力,你来看书,看小说,看文学,总比你去上网,乱七八糟打游戏荒废时间好得多。
吴怀尧:甘愿做文学垫脚石,让读者体会阅读乐趣,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郭敬明:我自己心里明白,我也承认我并不是写得最好的,有很多文学艺术,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大师级的作家,他们写得非常棒,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接触过文学的人,他们就看得懂的,不可能看得懂。我初中时看《尤利西斯》,觉得那是什么啊,看了三年都没看完,但是当我真正阅读很多东西,就会觉得他有他伟大之处,他有存在这么多年的道理。从未接触过文学的人,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懂的。先要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和阅历到达一定层次的时候,他自己会去选择,他不会说我永远就去看这一种,他会去选择其他人的东西,这样会越来越多人来关注这个行业,去体会阅读的快乐。
吴怀尧:你希望做一个优秀出版人,现在公司的运作也是游刃有余了,有没有想过推其他的作家?
郭敬明:其实落落和七堇年,现在他们的作品都可以卖到20多万册,韩寒的杂文也没有这个销量,所以说我愿意去培养很多作家,培养比我年轻的人。并不是说今天只要我郭敬明红,不要其他人红。我觉得阅读市场是巨大的,像我一年出一本书,但是读者看这本书只需要5天时间,他剩下来的300多天干什么呢,一定会看别人的东西,这个市场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填不满的,所以我希望有很多人来丰富我们的选择余地,你不能只看郭敬明的书,除了郭敬明,还有很多其他的人,这些人非常优秀,需要一个平台来让他们发光,让他们发展。所以我希望我做的这件事,也是建立起这样一个平台,你说这个完全没有私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建立起这个平台是因为我要控制这个平台,这些作家凝聚在一起。郭敬明这三个字今天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不是作家署名的郭敬明,而是行业或者产业里面的一个聚光效益,只要是我策划的,是我关注的,是我在涉足的一个领域,就会迅速吸引目光,无论是我们生产产业链上的目光,还是下游读者群的目光,它变成效益,这也是我做出版的另外一个目的。
吴怀尧:最后一个问题,你是个工作狂人,狂到什么程度?
郭敬明:上礼拜五,我飞出去,礼拜六在北京,做三个活动,礼拜天在保定,下午到晚上再回北京开一个会,开完会回到上海九点多,也没有回家,我是直接来公司加班加到12点,然后把工作带回家做,做到4点睡觉,早晨8点多起来,到外面跟别人去谈合作,前后谈了两拨人,回来之后又接受你的采访。这个专访做完,我有一个全公司一起开的会,开完之后还约了另外一个人谈事情,这差不多就是我平时的状态。记得有一个星期,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延伸阅读:中国作家榜
畅销书启示录
榜单制作说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