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孙林在西峰有个“路过地球”摄影工作室,
他要办摄影展了,为朋友祝福,为一个诗人气质的摄影家祝福。
你听,人像里的呼吸
文/郑晓红
行者的心灵,摄者的眼睛,歌者的灵魂。这,便是我认识的孙林。
他身上带着些没落贵族后裔的气质,依稀的优雅,依稀的高贵,依稀的忧伤,这种气质跟生存的现世融合了,又夹杂着,依稀的坚定。他有两样鲜明的可解读的表情,笑或不笑,他若不笑,周遭立时降下铁栅栏,隔你在外,任你眼睁睁看到他的莲花盛开,他只看他的莲花,不看你;他若笑,便焕发了温暖的神采,他的眼睛、神情、举手投足,全是打开的窗户,是明朗朗的坦诚、谦逊,和接纳。像他这样的人,原本就有着犀利而善寻的眼睛,可他还嫌不够,他找到另外一种诠释生命的方式,让图片替他表达。安安静静的图片后面,藏着大海汪洋,藏着荒漠金沙,那些藏匿起来等你发现和感悟的东西,就是他的力量。
从前,我总以为,相机后面,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技术。但是那天,孙林颠覆了我的概念。初春时节,一道偶然碰到的沟壑被黄昏的阳光打出光影的层次,树干枯黑,荒草衰败,尚看不到春来的痕迹,我们以各自的眼光,寻找表达物我的角度。在沟底的一棵树下,他问:你们听,你们听到了什么?我看到他,仰着脸,在沟壑暗影里的树下,肃穆地倾听。在开阔处的草地上,他说:不要讲话,不要发出任何声音,让我们听内心的声音。他坐在草地中央,像静止的音符一样,在那一个瞬间,跟他的自然融为一体。那些时刻,他让我内心震动。
他从不贸然端起相机,他面对的物,首先是自然之灵,他要先感受,先领悟灵之美,而后,他将他感受到的,摄进心里。我想,这便是摄者的,物我合一的境界。你若没有心动,何以拍出叫人动心的片子?你看孙林摄影的过程,从没有急不可耐的紧迫,他冷静、肃穆、端凝,他观察你,倾听你,感受你,他抓住你打动了他的那个瞬间,压下快门。
所以,当我第一次走进他的“路过地球”摄影工作室的时候,似被此起彼伏的呼吸声淹没。像框里的人,多半是我认识的,但是,寻常的人却以不寻常的精神显现在那里,像一个人内心的灯盏被点亮了,通体透明,照耀了每一个看到他的人。我看见了一个人的倔强和遗世独立,看见了一个人迎着风将诗人的心打开,看见忧伤从一个人额头滑下,看见一个人把盛开的花朵漫延到脸上……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是活在当下的,世俗的那个人,但孙林看到的一个人,是内心的,本真的那个人。
听朋友说,孙林在拍荷,已经拍了几年,春夏秋冬的荷,一天内各个时辰的荷,阴天、雾天、晴天的荷,残的、枯的、盛开的荷,打开的与闭拢的荷,去年此日与今年此日的荷,远的荷与近的荷,细节的荷与轮廓的荷……我不知道他为何有这样的创意和执着,但我惊叹,惊叹他的心。他必定是一个把洁净作为理想的人,扎根在泥塘般的尘世,托出水面的,却是无可比拟的干净。他一定从荷里悟到了什么,关于生命,关于轮回,关于涅磐……总有一天,那些荷将被他奉在额前,荷在绽放,我们的心在打开。
我们,一众凡人,正在路过地球。
孙林,一介凡人,也在路过地球。
擦肩而过处,可有一个瞬间,彼此打动?
请,将我们摄入吧!
我们将永恒。
写于2009年8月15日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