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涂涂散文 |
点击(452) 评论(12) 类别(舒缓散文)
发表于2007-04-23 16:59:35
一朵桃花 五瓣心事
文/郑晓红
题记:与众文友行游九龙川,一川桃花,一坡春树,一垄苗青,一路心事。
第一瓣: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
进九龙川的前几天,在小区里遇到几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她们个个都生得跟花骨朵般娇艳可爱,小脸蛋白里透粉的,象是淡了的胭脂匀匀地涂在腮上。一个端着相机的路人被她们生动的美丽吸引,忍不住拿着相机给她们拍照。小姑娘们却也是不怕生的,对着相机个个都大方从容,甚至很会拿姿坐态呢。
一个小姑娘跑去摘了几大捧揉碎的樱花,一捧抛在衣襟和腿上,一捧洒在自己面前的地上,一捧交给伙伴让从高处倾泻在她的头上……她坐在缤纷的樱花花瓣里,歪着脑袋,作出可爱的笑容来。另一个小姑娘跑回家去,把插在花瓶里的一束正开的桃花枝拿出来,把马尾辫散成披肩的长发,用桃花枝半掩着甜甜的笑容。等路人拍完照片,地上已经是花瓣狼藉,一地落红了。小姑娘们在显示屏里看了自己的样子,满意地咯咯笑着跑远。小区里的环卫工过来,把一地残红扫拢在一起倒进垃圾箱里。我走出好远,再回头,还能看见垃圾箱口上斜伸出一枝花瓣伶仃的桃枝。
九龙川里的孩子生得一点都不鲜嫩,她们的脸都是热堂堂的红,象是被锅上的热气喷过,再也不能消褪的样子。她们的手都是涩涩的灰暗,皲裂的细纹跟尘土混合在一起,握在手里沙沙的,似乎能摩擦出什么声响。面对着文友们的镜头,孩子们害羞地扭身跑开,但并不跑远,站在一边低头咯咯笑,不时的睁大眼睛飞快地看一下你。一个文友逗孩子,“把你们家的桃花给我折上几枝我拿回去插花瓶。”小孩子断然答道,“不能,一个桃花结一个桃子,一枝子桃花结十几个桃呢!”另一个大点的孩子补充,“一斤黄柑桃要卖两块钱哩!”我逗孩子,“卖下钱干啥?”小的孩子搓着手说,“买糖糖吃哩!”大的孩子说,“卖钱念书呀!”
听着他们的话,我有些愣怔,时光蓦然倒流。小时候,我跟几个伙伴在一棵大核桃树下玩,我们蹦着跳着够头顶的核桃树枝打提溜玩,突然就听得咔嚓一声,一根大大的核桃枝断了,上面还结着许多累累赘赘的未成熟的青皮核桃。门里五娘提着根木棒奔出来了,我们四散奔逃,身后是五娘锐利的叫骂声,“我把你们这些四条腿的碎坏种,我一根子树股一年卖十几个元哩,我如果不把你们些碎腿子给卸了我颠倒着走路哩!”五娘叫骂着挨个寻到各家去,从各家提了南瓜,葵花头,辣椒……作为补偿。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去果树下面玩耍,甚至从那繁花缤纷的果树下走过,瞧着那一朵朵要换钱的金贵的花儿,不由得也心有余悸。
第二瓣:城里老人和乡下老人
小区不远处有个绿化的很好的大院子,从大门里进去,一圈四方四正的大马路,马路两边除了有四季常青造型很规整的刺柏,象一根根剑一样直指云天,一段一段的还有成片的香椿树,木槿花,草丛……这里是小鸟儿的天堂,每天清早和晚上都能听见它们在这里嘈切私语,叫声密密匝匝的,树下落一层层的鸟粪。这里也是城里老人的天堂,他们清早来这里舞剑锻炼,晚饭后来这里慢跑快走,一圈儿又一圈儿。
父亲前些天来我这里小住,晚饭后我带他去那里散步。他有些惊奇地看着成群的老人在这里一圈圈的走,问我,“他们在这里干啥?”我说,“锻炼身体呗!”父亲转身就走,愤愤地说,“我看他们就是闲的心发慌,吃饱了没事干!你让他们到农村里种几天地试试,看他再到这里走不走!”
九龙川里的春天花旺人不旺,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川里的都是些老人、孩子和一些妇女。我们在半路上碰到一户盖新房的人家,大工小工全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佝偻着腰,有的卖力的搬着砖头,有的蹲在砌起来的墙顶上墁泥。我在快成型的新房下站了一会儿,墙顶上老人笑说,“女子,没见过房是咋盖起来的是不?”我笑着点头并提醒他,“您在上面蹲好!您老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嘿嘿笑着站起来,一弓腰,稳稳地接住从下面扔上来的两块砖头,“女子,我还没到昏的时候哩,我今年六十六了,还是壮劳力着哩!”
我默然心惊,他跟我父亲一般年纪,要是在城里,也该是在那大院子里转圈圈的年龄了。
第三瓣:城里男人和乡下男人
其实,我丈夫的家就在九龙川里,而且在一道长川的最深处,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山村里。丈夫念书念得好,走出了山窝窝,成了城里男人。他还有个兄弟,没念下书,留在乡下当农民。
每年夏天,丈夫带着我跟儿子回老家去小住两天。我们坐在桃园里吃新鲜的毛桃,走到河边的香瓜地里挑新鲜的甜瓜吃,从陡陡的山坡上趴上去眺望山村的美景……而他的兄弟,要用架子车把山上坡地里麦子收割好并拉回来,麦子摞得很高很高,高的把他兄弟都埋在里面了,远远地看见架子车慢慢地移动,象金色的甲虫。
日复一年,丈夫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上班,回家,吃饭,睡觉,领工资。闲暇了带着妻儿出去逛一逛,逛的全都是跟他家那山窝窝一样好看的地方。他的兄弟每年春天都出去打工,给人刷过房子,刷完了就设法跟城里男人要工钱,有时能要下有时要不下,有时人家找点毛病少给点。他还在街头给人擦过皮鞋,有个城里男人嫌他擦鞋手太重了,捏疼了他的脚背,他终于把擦鞋摊子撂给了自己媳妇,他媳妇至今还干着。
丈夫不穿的衣服都给了他的兄弟,他兄弟还美孜孜的当好衣服穿。他兄弟最得意的装束就是穿一身油田上发的红色工装,一上身,精神就抖擞就抖擞,似乎也找到石油工人的感觉了一样。
丈夫只有一个孩子。他兄弟有三个孩子,两个丫头,一个儿子。
丈夫对他兄弟说,“我将来老了,还想回来住呢!这里空气多好,又清净,又环保!吃得还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他兄弟说,“我要是能在外头捉个事儿,我打死都不回来了,路又不方便,人又少!”
第四瓣:城里女人和乡下女人
我跟小莲是亲亲的妯娌俩。我比小莲小五岁,但她还是恭恭敬敬的把我叫嫂子。
那年我刚生了孩子,小莲从乡下来伺候了我十天。她一直感叹,“我坐月子的时候根本没人管,月子里就两样子饭,一天两顿,干烙馍和小米米汤,一点油星子都不得见。你坐月子几个人伺候着哩,一天四五顿饭,鸡汤天天喝着哩!”她临走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一身牛仔装,还给她一百块钱。她当时拉着我的手掉了眼泪。
小莲每次来我家,只要见到我在写东西,她在家里马上就蹑手蹑脚的。她什么事儿都不让我干,说是脑力劳动更费人,比她出蛮力费人多了,所以,我怎么吃都吃不胖,都是脑力劳动给消耗了。小莲在我家一天能洗四五次脸,她每次就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讲,“你们城里的水放了漂白粉子的,脸越洗越白,我多洗上几回,看能洗白一点不!”我给小莲买擦脸油,小莲说想要粉质的,能把脸润白些。我买了粉质的油给她,她给脸上抹好多,象是墁了一层白灰一样。
我有时在家里画画,买了一大把不同型号的素描铅笔。后来,我发现我的素描铅笔越来越少了,过年回了老家,我看见我的铅笔插在小莲住的箍窑的牙缸里,小莲的儿子龙龙告诉我说,他妈妈用这些铅笔画眉毛。
我前天给小莲打电话,她跟她丈夫去陕西一个砖瓦厂干活去了。
小莲嘴快,接上电话就问,“嫂子,你身体好着哩不?”
我说,“好着呢。”
我又问,“小莲,累不累,太累了就回来去,让龙龙他爸一个在那里干!”
小莲笑着,“不累不累,能挣下钱就行。”
第五瓣:九龙川和《九龙》刊
虽然丈夫的家就在九龙川的最深处,但在川里走这么深这么远,却还是头一遭。
当一个人以一个局外者的身份来到一个地方时,处处都是风景。从前也见过许多枣树,却发现这里的枣树更有蛮荒气质,黝黑粗壮的树身,枝条根根尖锐犹如爪刺。从前也见过满山桃花,却发现这里的桃花格外娇艳些,田间屋后的点缀着,处处都见情意。从前也见过耕地的黄牛,却发现这里的耕牛更恬淡从容些,似乎透了智者的睿智,深深的大眼里含了悲悯……你的眼目所及之处,尽可入画。
可是,九龙川,只是文人眼里的画而已。假如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亦觉是画,那才是真正的桃源。整个村庄是寂寞的,她敞开着胸膛,在烂漫的春天里无所畏惧的让乳香汩汩而出,浇灌麦苗,滋润花朵。可是,她怀抱里的孩子们更向往乳香之外的味道,滚滚的车轮,还有带着汗渍的钞票。村庄里的老人佝偻着腰,无论怎样滋润都不能发出洪钟样的笑声。寂寞的村庄就象个老去的奶娘,伴着老人,牵着孩子,去过一年又一年喑哑无声的日子。
九龙川这样忘情的寂寞和美丽,就跟那本《九龙》刊一样。
很多人都不知道《九龙》这样一本纯文学刊物,也不知道站在这本刊物后面的两个人,李安平和高自珍。就好象在春意灿烂的川里容易被人忽略掉的那些枣树一样,它们萌芽和花期都很迟,在漫山桃花油菜花粉的黄的斗艳的时候,枣树就那样苍黑着身躯,沉默的跟河滩上的石头一样。
我的同学告诉我,《九龙》创刊很长一段时间,连正式的办公地点都没有,而安平,也一度住在见雨就漏的宿舍里。同学一再对我强调说,安平为了文学,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到今年初,《九龙》办公的地点才有了着落,他们也成了象模象样的办刊人。听了这些,我什么也说不出,我突然感到自己在“文学”面前的浅薄和轻佻。安平和自珍他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是踏实而慎重的,不带半点的轻薄和玩笑。而我,似乎是一路逗乐而来……
九龙川很远,《九龙》刊很厚。看到了一川桃花,记住了两棵枣树。跟九龙川告别,其实就是跟安平兄和自珍兄告别,他们在坚守,我们只是动了心的过客。
全文完
灏子 发表于 2007-04-23
16:35:33 IP:218.80.77.*
读的人心里酸酸的。
刚子 发表于 2007-04-23
16:54:26 IP:124.156.184.*
妙笔生辉。
胡卫民
发表于 2007-04-23 17:03:20 IP:222.242.106.*
感动着!
邵晓平
发表于 2007-04-23 17:10:18 IP:203.192.6.*
写的好呀!比不成呀!嫉妒呀!羡慕呀!爱慕呀!
严克江 发表于 2007-04-23
17:12:00 IP:61.178.214.*
媚儿姐姐写得真牛!
浏沄 发表于
2007-04-23 17:22:47 IP:59.33.177.*
眉儿,非常喜欢你这样的文字,娓娓道来,就像拉着你的手听你说体己话一样,有酸有甜,有喜有忧,让听的人在行云流水般的倾诉中感动、感化。
我现在,基本都不认真读人的文章,也就不怎么对文字发言了。但是,看了你这篇,我不得不说:真好,真的非常好。
你那安平兄让我想起我们在大学办文学社时的激情,半夜三更刻蜡纸,油印,再一本本送到各个系,像送出自己的孩子一样。
喜欢你这样的表述!
我现在,基本都不认真读人的文章,也就不怎么对文字发言了。但是,看了你这篇,我不得不说:真好,真的非常好。
你那安平兄让我想起我们在大学办文学社时的激情,半夜三更刻蜡纸,油印,再一本本送到各个系,像送出自己的孩子一样。
喜欢你这样的表述!
秋风 发表于 2007-04-23
17:37:54 IP:61.178.206.*
我去了千百回,都没写出你的好文来,郁闷呢!
感动于眉儿的才,情!
问好!
感动于眉儿的才,情!
问好!
桂林 发表于
2007-04-23 17:59:56 IP:60.167.81.*
轻灵灵的桃花,却是沉甸甸的心事……尤其最后那段,读后心里酸酸的,执着而勤勉九龙川人,敬佩!
刘福田 发表于 2007-04-23
19:59:50 IP:222.60.146.*
很好的标题,让人从心里喜欢...
狐苏樵 发表于 2007-04-23
21:03:51 IP:60.22.197.*
“当一个人以一个局外者的身份来到一个地方时,处处都是风景。”可称经典!
李安平
发表于 2007-04-23 21:27:38 IP:60.164.101.*
你把我说的脸都红了!
九龙河 发表于 2007-04-24
08:04:53 IP:218.23.79.*
家乡人事动人心。
前一篇:孩子的“兽性”
后一篇:我见到了郑晓红(萧萧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