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微课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研究》
(2017-12-09 12:29:1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学习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ZXMS002 |
课题名称 |
微课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研究 |
负责人 |
颜海新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 |
课题 研究 的 背景 和 意义 |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微课的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国外微课研究背景: 2006年下半年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开办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通过微课程视频作为载体在网络上得以广泛应用,为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如今可汗学院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教育站点之一,被媒体称为“教育的未来”。 2007年春兴起的“翻转课堂(颠倒的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产生更多智慧的碰撞。 而“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最早来源于2008年秋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他因为“一分钟的微视频”而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为微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微课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开始,对于微课程研究比较深入的两位学者是广东省的胡铁生、内蒙古的李玉平。2012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 “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广东、深圳、天津、武汉、上海等各大城市也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区域教育变革而纷纷开展优质课例视频资源征集活动。同时,全国高校与中小学微课大赛等活动也成功举办。这些都成为微课程在教育领域发展的强大助力。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微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 课题研究意义: 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条条框框,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给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让“教学活动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 我们将《微课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案例研究》作为课题,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实际、校本研修等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些微课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建立校内微课共享,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提供有利于学生在更自主、更开放的空间里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
|
||
课题 名称 的 界定 和 解读 |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微课是近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是近来研究较多的教学热点。实施微课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益于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微课广泛应用在各学科中,美术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而美术教师也必须跟上形势,履行微课教学具备实践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而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则更能体现出微课的优势。 目前一部分美术教师已将微课带入到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部分教学理念陈旧、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欠缺的老师存在无所适从感、畏惧感。对微课认识不到位的教师存在抵触感。对心有向往而缺乏实践研究和指导的老师们则出现了教学效果不显著、应用频率低下等现象。 由于微课的选题与制作是就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内容聚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所以可以让学生用很少的时间就突破难点。课前看可以让学生的自主预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课题小组认为“微课”在本质上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
||
课题 研究 的 步骤 和 举措 |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根据市教科所要求,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四个阶段实施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6----2017.8) 申报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计划。 1、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2、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检验阶段(2017.12—2018.1) 1、开题论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制定课题实施细则,确定研究计划,完成开题报告。 2、认真研读《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和基于主题学习的微课理论,了解有关本课题相关理论依据,为开展研究做好准备。 3、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做到充分掌握研究对象及学情状况,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完成中期报告(2018.1—2018.3) 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为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题小组将依托已有研究结果资料,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边研究边实践,在实际教学研究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方法,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1、及时在班级展开课题实验。参加课题的成员分别带一个年级,在实际教学中实时记录教学心得并和成员间交流经验。 2、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即时检验微课教学效果。围绕课题开展微课教学研究,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微视频、自助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 3、总结得失,探索课堂模式,调整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做好流程记载。 4、完成教学案例、阶段性总结、过程资料的收集等。调查比较使用微课教学前后,学生学习效率的不同,收集资料,撰写阶段报告,整理经典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8.3.-2018.6)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全面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2、汇总资料,撰写课题相关教科研论文。 |
||
课题 成果 的 预期 和 呈现 |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1、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从四大领域入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研究,丰富美术教学模式,研究微课在美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意义。 2、探究适合美术课堂微课的制作和设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探索应用微课的设计元素。课题组教师的心得体会。 3、积累经典案例,撰写优秀案例,撰写微课教学设计。 (1)、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 (2)、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 4、课题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的呈现。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以下为学习的相关资料: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作者:金陵)
《翻转课堂导学案编写指导与案例分析》(作者:肖春明张福涛)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作者:Salman Khan)
教育技术学自留地——焦建利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