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英雄杨怀

(2014-12-11 16:12:37)
标签:

文化

雪燃

綦江

历史

分类: 情感直击

抗日英雄杨怀

      

 杨怀,字绍卿,1897929日出生在重庆市綦江区扶欢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时就帮人做工下苦力,逢军阀混战、匪患四起,穷苦人民在地主豪绅的压榨下苦不堪言,生活得不到安宁

杨怀从小就富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19225月,时值20岁的杨怀便结交一批穷苦青年,打济贫,深得村民拥护。后来,追随杨怀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不断扩大形成势力,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发展到了一千多人。先后袭击兴隆(现万盛区关坝镇)团练局,贵州施丙清匪部,夺取贵州军阀周西城部枪支二百多条。1925年,杨怀接受改编,编入四川讨贼军熊克武部,先后任大队长、团长。              

                          01-出川赴国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怀随川军出川参加湘沪大会战,直属第10集团军建制,归川军将领邓锡侯指挥,率领所部防守安徽铁路线。上海失守后,所部编为60180359团,杨怀任上校团长。            

    19386月,杨怀随国民政府军陆军第60师调江苏溧阳漳树日战区打游击,牵制日寇进攻。在同日军作战中,杨怀身先士卒,机智。在他的带领下,所属180359团战斗力很强,每次遭遇恶战,杨怀都冲锋陷阵,敢打硬仗恶仗,狠狠地打击了日军,为川军争得了荣誉

 

                       02-血战金鸡岭

1938年春,杨怀率团随60师到达江苏金鸡卡时,突遭日军大部队袭击,被迫退守金鸡岭高地。日军以四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将金鸡岭团团围困,用大小钢炮向金鸡岭猛烈轰炸,又轮番组织进攻,妄图一举歼灭全师。在这关系全师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杨怀坚决地向师部表示:“我杨怀人在阵地在,不守住金鸡岭,死不瞑目!”并动员全团官兵誓死保卫金鸡岭。

杨怀亲临战斗第一线指挥官兵沉着应战、奋勇反击。他亲自率领特务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在他的英勇气概激励下,全团官兵不怕牺牲、越战越勇,激战七天七夜,坚守阵地。在友军59师支援下,终于打退日军,取得反包围的胜利,部队转危为安。       

 

                   03-热血洒戴埠

19384月,杨怀所在60师开到戴埠休整待令。几日,日军又攻到戴埠。戴埠地处平坝,地形开阔,易攻难守。日军以数倍兵力优势发动猛攻,虽经全体官兵顽强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而致戴埠失守。

为夺回戴埠,牵制日军兵力。师长陈沛下令杨怀:“不惜一切牺牲,限期夺回戴埠!”杨怀受命后,立即召集各营、连长会议,决定夜间突袭。会上,有的营、连长表露出畏难情绪,不冲锋。杨怀气得拍案而起说:“如今国难当头,咱们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岂能有贪生怕死之理?今晚我杨怀带头打突击,你们跟我上,死也要把戴埠夺回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表示愿随杨团长打突击,就是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

    193845日晚,杨怀命三连的一个班做掩护,率领着多次与他同生共死、敢于赴汤蹈火的特务排,采取声东击西战术,首先突破敌人的铁丝网,为大部队进攻开缺口。杨怀个子虽然瘦小,行动敏捷,夜间行走依然健步如飞。特务排的战士勇敢机智,是夜战高手。他们很快到达日军阵地前沿,剪断敌人的铁丝网,通过了敌军两道防线。杨怀还亲手夺得敌军碉堡上的一面军旗。正当率领特务排突破敌军第三道防线时,不慎触动了铁丝网上的响铃。日军发觉后,当即用机枪猛烈扫射。杨怀为掩护战友,胸部、头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                        

 

                      04-洒泪祭忠烈          

杨怀牺牲后第二天,日军找到杨怀遗体,认出这就是让他们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杨怀,又恨又气,就把杨怀的尸体放在一高坡示众。359团官兵义愤填膺,纷纷请战,发誓要抢回团长遗体,为团长报仇。

0师师长随即调三六0团以正面抗击日军为掩护,命三五九团官兵设法夺回杨怀遗体。当日上午,二连连长罗庆荣(綦江人)率全连百多名战士和特务排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终于从日军阵地上抢回了杨怀的遗体。

三五九团官兵为杨怀将军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并将他的遗像烧制在一块

50厘米的白色瓷砖上,以志永存;杨怀将军牺牲所在地——祁门地区人民也举行了长时间的追悼活动。

为了表彰杨怀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第三战区组织全军追悼,追认杨怀为少将团长。

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欣然题词:“见危授命”。

川军著名抗日将领邓锡侯,国民党高级将领、前敌总指挥陈诚也为之题词哀悼。

杨怀将军的灵柩由第三战区武装保护送回綦江。

途经市、县都举行了隆重的接送仪式。綦江县城全城追悼三天。

19387月下旬,杨怀灵柩运回扶欢,安葬于石磴沟。

19863月,四川人民政府批准杨怀为革命烈士。

                  (来源:綦江街镇历史文化丛书《人文扶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