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耍在綦江-两个人的旅程更浪漫14

(2011-10-07 08:51:55)
标签:

好耍在綦江

雪燃

情感

分类: 好耍在綦江

14石房子密语:一夜暴富的故事像神话(下)

 

我们在石房村张元林家的家谱上找到了谜底。

张国祥,又名张铎,生于康熙57年(公元1718年)。张国祥家很穷,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传说有一天,他去赶水街上帮人打工,晚饭喝了酒回家,走到风丫口时,前面忽然出现了一匹白马,张铎以为自己喝多了酒眼花,但定睛一看,好一匹雪白宝马。他想把这匹马捉住,卖个好价钱,改善贫寒的生活。

他乘着酒胆追赶白马,追到一岩洞下后,白马忽然就消失了,正在张国祥正失望之时,却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堆白花花的银子,他立刻回家叫上婆娘,用背篼把银子背回了家,据说背了整整一晚上,银子堆了整整一间屋子。

一夜暴富的张国祥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他不断地买田地、买房子。后来张国祥把他家到赶水街上的所有地都买下来了,但就只有他家大门前的5分地没有买得到。

张国祥在赶水买了无数的田土和房屋,为何买不到自家门前这块田呢?

张元林说,这块田是张国祥堂弟的,他堂弟看不惯他财大气粗的样子,随便他给好多钱都不卖给他。

有一天,张国祥在这5分田里摆满了银子,对他堂弟说:“只要你同意把这块田卖给我,这些银子都是你的了。”但他堂弟就是不卖。直到现在,石房子这个庞大建筑中,就只有房前这5分田还是水稻田。

张国祥的钱很多,多的用都用不完了。

他50岁那年,就盘算着为自已建一座祠堂,以此显示自己的富贵,他把祠堂取名为“德铎祥祠”,祠堂名取自他儿子张贤德和他自己的名字张铎、张国祥之名。

“德铎祥祠”就是现在仍然屹立的石房子。从乾隆33年开始修建,一直到乾隆48年才基本完工,历时15年之久,虽说耗时15年,但石房子仍未完全建好。石房子的修建没有任何的耽搁,后厅和中厅很快建好了,后厅是住所,雕刻了一幅“二十四孝图”,这幅图现在还保存完好。中厅修建了花园和戏台。时光荏苒,花园和戏台已不复存在,但墙上这幅“观戏图”石刻依稀可见当初的辉煌。

据说当时立前厅的石柱时,无论地有多么平整,这柱子始终竖立不起来,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束手无策。一天,有一位卖豆腐的老头从此地路过时,对工匠说,我送几块豆腐干给你们垫上吧。工匠都当这老头是在开玩笑,但还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工匠在万般无奈只有一试,奇迹还真的就发生了,豆腐干垫上去后石柱立刻就稳当了,工匠们惊讶之余,想谢过卖豆腐干的老头,但老头已不知去向了。

 

就在石房子修建前厅的时候,张国祥得了一场大病,大病让他想到自已百年之后的归宿,于是,他又买地召人修坟。由于坟墓规模大,被当地人称着“皇坟”,由此也可以看出张铎老爷子的坟墓之大,大的和皇上陵寝一样了。

    乾隆53年(公元1788年)的的秋天,张铎老爷子70岁生日时在石房子大办宴席,宴席办了一个月之久,连当时的綦江父母官县太爷也亲自到场祝寿,送上一块7尺长、15公分厚,用金粉题写的“国杖登年”匾额,匾上留有县太爷和其夫人名字,可见当时的张国祥显赫一方,所以到“皇坟”修建完善,县太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在石房子的前厅即将完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命案,使张国祥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一天,张铎老爷子心情正好,丫鬟给他装烟的时候,就问丫环:“我这么有钱,房子也快修好,坟已建好了,我要怎么用才用的完啊。”丫环也是随口答道:“老爷,想把钱用完还不容易,三遭人命两遭祸就用完了。”张国祥听了这话心里一惊,非常生气,就顺手用烟杆打丫环的头,没想到丫环就此一命归天,张铎老爷子连忙让下人把尸体藏在后花园的水沟里。

      对他不满的下人还是报了官,告他草菅人命。张国祥和知县大人关系甚好,花了重金想了结此事。哪知道和他关系一直不好的堂弟知道后,向州府大人上告,告他私造皇城和皇坟,这项罪名加上先前的人命案,引起了州府大人的注意。张国祥连忙登门打点,也想靠金钱把此事就此解决,哪知道州府大人收下钱财却没有了结此案,张铎老爷子就此与官司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年打点耗尽了他的财力物力,所以在建的石房子也一直没有完工。

石房子就此停工,直到现在,留下了一座前厅未完,没有院坝的石房子。石房子因建造工程之浩大,规模之宏伟,建造时间之长在綦江南部民间实属独一无二的建筑,方圆100里,乃至贵州的松坎、温水等地也流传着石房子的故事。石房子所在地原名叫和平村,后来也因为这座石房子改名为石房村。

      石房子的故事当真就样简单吗?夹杂着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历史很难注释石房子的来龙去脉。像石房子这样建筑宏大且又有文化气息的建筑物并非出自等闲之辈,也许是因为某种历史的原因,石房子真实的故事被人为封存,流传于当地的仅仅只是一些口传诈讹而已。

那么,这些传神逼真的浮雕出自谁之手?浮雕艺术对研究綦江乃至重庆文化有没有价值?这些高的石柱又是怎样立上去的?在没有任何钢筋水泥的情况下,为何还能保存几百年而不倒?这座以石为主材的圆林式结构建筑,对我们现在的建筑业有没有参考价值?

张忠全讲的故事听得我们惊叹不已。

好神话哟!阿梅说,这个故事太传奇了。一夜暴富,金子还是检来的,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啊?作家,你把它写成传奇小说嘛,一定会畅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