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耍在綦江-两个人的旅程更浪漫03

(2011-09-08 22:30:27)
标签:

好耍在綦江

旅游

雪燃

情感

摄影

分类: 好耍在綦江

好耍在綦江-两个人的旅程更浪漫03

03、明清古街,在青石板上寻找没有记忆的记忆

    五年前那次短促的东溪之行,我参观过明清古街,今天凭着记忆再次来到这里时,我才在立于古街口的标牌上知道,这条古街真正的名字叫书院街。

书院街是东溪最古的街道之一,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今200多年的历史。此街东溪镇举人文明善修建的“明善书院”而得名,书院1000多平方米,直今原址保护,几经修复成了现在的东溪镇“书院街小学”。

书院街全长300多米,街面由长条形青石板镶成,狭窄弯弯,曲径通幽,宁静而古朴,似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阿梅突然蹲下身,研究起地上的石板来。

我问她,你犯傻呐?

阿梅说,这是明清时候留下来的吧?这些凹下去的地方肯定是无数人的双脚踏出来的,这上面该有多少人的记忆啊!

阿梅真的是犯傻了,我也蹲下身陪着她犯傻。

阿梅还说,下次我两再来东溪,就一定要寻找我留在这上面的记忆了。我没有弄明白阿梅说这些话的含义,不过看她那有些忧戚戚的样子,心里一下子好像也明白了什么似的,突想想起了阿梅曾经创作过的一幅油画,那也是一条老街小巷,小巷深深,远处有一米阳光照着老墙上的一朵无名小花,这是阿梅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对流逝岁月的追思?总之,那幅画曾经感动过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把这幅画作为了我的电脑桌面。

艺术女孩特易伤感,这话是我的老师林教授说的,他还说,艺术女生用伤感去诠注人生,艺术男生却用画面来表现人生。林教授在美院教了25年绘画,也许这就是他的生活总结或许艺术结晶,因为他笔下的女生总是那样戚戚忧欢。

    不管林教授的结论对与错,总之,在阿梅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双眼有些湿润。我想起了“看古书流照泪,替古人担忧”的话。在青石板上寻找的是没有记忆的记忆啊。

再往深处走,我看见一位打棕垫的老人。一打听,老人都65岁了,打棕垫是他家的祖传手艺。老人专注地将一张张巴掌大小的棕叶拚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完整的床垫,他的老伴就倚在门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如今,在现代人普遍都使用席梦思的时候,老人还专注于棕垫编织,我在他的动作中找到了与这条古街相通的元素,于是,我端起相机,变化角度按了无数次快门。

沿古街步行数米后,我们看到两名摄影师正专注地对着一道厚重结实的拍摄,我们停足细看,才发现这是创建于清同治年间的“麻乡约民信局”遗址。

这道门保存完整,里面还住着人家。

    见我们停下来摄影,热心的主人便当起了义务解说员。他说,20022月,三峡博物馆考古人员来这里考察后确证,这个“麻乡约民信局”已140多年的历史,是西南最古老的邮局。

古邮局的门是由2.5米高的整条石构成,且左右凿成三齿形装饰,门为古老的五丘田木质门,每丘田均有斜线条纹点饰,更显岁月的古老。门楣上刻有“当欋向术”四个繁体字,“欋”是大路的意思,整体的意思是面临川黔大道”,传递信件方便快捷。左右环绕着两个对称的饼图案,是当时古老的邮徽。

人介绍,“麻乡约民信局”是綦江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运输鉅子陈洪义创建的。清康熙六十年到雍正四年(17211726)东溪开始设邮驿,同治九年至光绪三年(18701877年),继设驿铺。当年东溪镇的丹溪河是连接川黔的水陆上重要通道,水上运输相当繁荣,陈洪义靠水吃水,拉帮组伙,组织了一支强大的运输队伍,逐渐垄断了整个地区的水上运输,为了更进一步集聚信息,做大做强运输业,陈洪义创建了“麻乡约民信局”,从水上走到了陆地,靠着运输发了大财,成为当时红极一世的运输鉅子。“麻乡约民信局”在东溪的发展与繁荣中功不可没。

古邮局和现在的邮局一样,邮递信件和汇兑是它的主要经营项目。并实行严格的损失责任赔偿制,邮递的主要方式是邮递员乘坐快马或走水路坐船,把信件传递到指定的另一个邮局,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交流中转站,历史上的东溪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面,“麻乡约民信局”更见证了东溪政治、经济、文化辉煌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