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情缘》是綦江的文学名片
(2010-11-23 18:13:55)
标签:
《版画情缘》綦江雪燃文化 |
分类: 张口就说 |
我从来就没有和雪燃见过面,但我们已经是熟人了,我说的熟人,是说通过读他的小说而成为了他的书友。
第一次读雪燃的小说是多年前出版的《美院制造》,那是一部很青春的小说,第二次读他的小说就是《版画情缘》。《版画情缘》是网络小说,是在网上一节一节贴出来的,起初是在新浪读书频道读到的,也没有怎第留意,后来发现多家中文网站都转载了,于是就认真读了,被故事中那种浓厚的乡音乡情吸引了,也就有了更多的阅读欲望,于是就经常上网读。不过那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版画情缘》最终还是没能在网上发完。于是我就在小说后面给他留言,希望他继续发出来。在雪燃的留言中才知道他还在创作中。
上个月又无意中在“天涯”网上读到了这个小说,是修改版,语言和情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读着小说里的动人故事,忽然间萌发了把这个小说改变成电视剧的想法,于是又重新读了一遍,改编影视剧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后来,我给綦江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去了一封信,说了我的改编想法。綦江方面很快就给回复了,并要我做个改编策划(拍摄计划)。我很高兴,也很激动,高兴的是透过这件事看到的綦江方面对农民版画的重视程度,激动的是,綦江县委宣传部对我的信任。我酝酿了一周后,写了个改编拍摄策划书寄给了綦江县委宣传部,期待着綦江方面对选题的审议。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已的文化名片,比如说秀山县的的花灯,一部长篇小说《花灯》让秀山花灯名扬四海,《花灯》由此成了秀山县的名片,比如说咱们重庆,一部《红岩》成了重庆的名片,只要一说到《红岩》,大家都会想到是发生在重庆的故事。说起农民版画,我们都会想到綦江县,綦江农民版画是咱重庆的文化名片,更该是綦江人的骄傲,《版画情缘》就该是綦江的文学名片。綦江的农民版画享誉中外,雪燃能用文学这种形式来记录、讲述它的历史发展,传递它的艺术精神,已经是非常可贵的了。当然,我被吸引的还是小说讲述的故事,关于小说的故事情节,这里我就不哆嗦了。小说结构紧凑,文字活泼、幽默风趣,故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时间跨度长达30年,30年的悲欢离合,其间的人和事、人物的命运波澜起伏,更主要的是雪燃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情随景动,人在画中,历史在故事中,对农民版画的发展和创新的思考都融进了故事里,这是作家的创作手法,借别人之口说自已的话,表达自已的观点。
总之,有了这些元素后,小说的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就突现出来了,具备了“好看、耐看,想看”的小说元素,也为影视作品的改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读了小说后我就有了改编影视剧的冲动。
《版画情缘》的定位是网络小说,很适合大众阅读口味儿。网络是一个大舞台,雪燃选择在这样的“舞台”上发这部小说,显而易见的意思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綦江的农民版画,了解綦江农民版画。雪燃是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畅销小说作家,他近期出版的《80后的火红年代》、《新闻的第3只眼》等小说在市场上畅路非常看好,《80后的火红年代》还成了“江苏省首届职工读书月活动”的指定阅读图书,其思想性、艺术性都是较高的。在雪燃这种“火”的人气指数中,《版画情缘》也随之升温,目前,选载这部小说的大型网站至少有10家以上,綦江的农民版画也由此得到了“名扬四海”的宣传效果。
所以我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不仅仅是作家本人受益,真正受益的是作家居住的城市和这个城市的文化品牌。
(文/久久qq)来源:华声论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