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0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型调查:你是文学“追梦人”吗?

(2008-05-10 16:52:56)
标签:

雪燃

文化

微型调查

文学

追梦人

校园

男生

女生

中学生

教育

分类: 社会纪实

如今的中年人都还记得,80年代初,文学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人们热爱着文学。中学校园里活跃着一群痴迷的文学追梦人,那时候的文学追梦人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还忙里偷闲,独坐孤灯;在方格上不懈地耕耘。
   那时候,学校还成立了文学社,办有自己的油印刊物,大多数同学都以自己是文学社会员而自豪,都以自己在校刊上发表作品而骄傲,为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有好多同学都放弃了自己本应学习的学业。
  微型调查:你是文学“追梦人”吗? 然而,对文学来说,有志者不一定能事竟成,文学的道路艰辛而漫长,真正能成为作家诗人的可说寥寥无几。尽管如此,文学仍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仍有众多的青少年热恋着文学,难怪有人说,文学是属于青年的,文学的希望在青年身上。那么,被称着“新新人类”的新一代人,对文学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像昔日的中学生那样迷恋文学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循着《中学生读写》、《中学时代》等9种杂志上的通讯地址,向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朋友发出350封问卷函,直到笔者撰文时共收回有效答卷291张。

(l)你对文学是喜欢还是迷恋?

  有效问卷中,有25%的同学迷恋文学;60.5%的同学喜欢文学(其中有23%的同学只喜欢读,不爱写)。

    (2)说说你是怎样喜欢上文学的?

   有效答卷中只有86%的人回答了此问题。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中三年级的蔡雪强同学写道:“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啃读家中的一些文学杂志,那时识字不多,就一边查新华字典一边硬啃,读的多写文稿时也顺手,使我的作文能在班上独领风骚,于是便欣喜若狂地一路读下去,并开始练习写作,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河北省皋城县中学初三年级的石鹏同学说:“我喜欢文学纯粹是感情上的需要,在文学的感染中我可以海阔天空,任思想的野马狂奔狂泻,也有陶渊明说的那种世外桃源的意境。”新疆巴楚五十团中学的杨彬同学说:“在孤寂时,特别是想找一个人流露心里话但又找不到的时候,我选择了文学,文学在我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民盟阜阳市奎星学校的刘忠良同学说:“最早是欣赏文学作品的优美词句,更重要的是由于文学的威力,比如我读鲁迅写的《呐喊》之后,就有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用笔作刀枪进行斗争的念头。我这种想法很可怕,但文学的确能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因而我热恋文学,永远都喜欢。”
   (3)你的理想是当作家、还是自由撰稿人?

   在喜欢文学和痴迷文学的人中,95%左右的同学愿意作自由撰稿人,其理由是:A.自由撰稿人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的约束。B.自由撰稿人没有危机感,可以一身兼数职,这种体验对写作本身也极有用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想当作家,他们认为作家有一种成就感,有压力。有压力才更有动力,更能作出成绩,而自由撰稿人因自由而懒散,只能是一种为生存的职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4)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你是怎样安排时间写作的?

   安徽省临泉一中高二年级的于兰芳同学说:“写作是我生命中的盐。只有作文相伴的日子我才不会流泪,在繁重的学习中,时时刻刻我都在思索,而一旦考虑成熟,无论何时我都会写下去的。”西安市某中学高一(2)班小川同学说:“只要有灵感光临,不管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我都会抛开所有提笔写作,不过我这种行为常遭老师帮助,父母更反对我这样,但我已无药可救,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父母就担心我考不上大学……”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的周迪说:“经常有写作的冲动但因学习任务重而无法花时间去写,因而很想有个能储存灵感的东西,我明白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文学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重庆市松藻矿务局某子弟学校初三年级刘波同学说:“我常在宝贵的时间中挤出时间写作,有时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也写。文学对我的帮助很大,也使我成为写作文的佼佼者,投了很多给报刊,但发表的太少了。”四川成都市某中学高一的刘晓东同学说:“写作是我的第一爱好,写作不为别的,就为心中那种火一样的激情,如果让我选择,我只需要文学,我写了很多诗,总希望他能带给我什么,但父母总说诗没人读没有人要,但我不管……”江苏的崔忠诚同学说:“平时学习很紧张,特别是上高中以后,我一般是平时积累素材,等待周末时成稿,但有写作冲动时上课我也写,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但我就是不能控制住自己。”

   (5)眼下的纯文学市场不太景气,你的看法是什么?

    石家庄高二年级的赵纯同学说:“文学市场不太景气,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学自身的因素,二是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关系,特别是影视娱乐的冲击,让纯文学受到冲击。当然我坚信文学肯定会有繁荣时期。”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三的蔡雪强同学说:“新时期的文学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伤痕’、‘反思’、‘寻根’、‘新潮’、‘后新潮’,到八十年代末新写实的异军突起以及九十年代各种‘新’与‘后’(新体验、新都市、新市民文学,后现代主义,后新时期……)的兴起,当代文学俗话趋势为必然,我认为这是当代文学市场不太景气的主要原因。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学繁荣与否的标准我想并不是绝对的。许多文学形式可以说是应时而生,但它们或许并不是文学繁荣的标准,而只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轨迹而己,所以我认为文学的繁荣时期应该还会有,而且不只是一个时期。”上海高三年级的徐慧珠同学说;“文学缺少市场,我看并不是文学作品就没有人喜欢,爱读文学作品的人其实很多,只是书籍的价格太昂贵,书的超值包装无形中提高了书价,市场经济中,随着经济的滑坡,人们的收入贫富悬殊增大,人们自然要先顾衣食住行,只有满足了衣食住行才会精神享受,因而要想人们能大方掏钱购书,书的价格就不能太贵族化,这世界毕竟是穷人多呀。当然市场上的文学书籍,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人们更怕买到‘废品’,我觉得造成文学作品无读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文学的商品化,我们的国情与西方不一样,有人认为文学商品化更能激发作家出好作品,其实不然,商品化的文学作品更难有优秀的,更多的是庸俗的滥芋充数的。”
   某中学高中的朱秀勤同学说:“文学作品无读者的原因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操纵,我身边有许多爱读文学作品的人,但他们却不想掏钱购买书,我想是不是因为书价太贵?再有文学作品应该体贴民情,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为了经济而炒作明星私人生活,炒作热点。我坚信文学有再火热的时候,但作家们自己应该自重,不要为钱而昧良知,不要把文字玩得太弦,说什么探索,其实人们读不懂,文学期刊还不能老是只有名家作品,应钟情无名作者,多培养文学新人。”福州市高二年级的段秋韵同学说:“我妈妈下岗以后开了个租书店,起初怕没人读文学作品,出租的都是些武侠、热点追踪、明星自传之类的书,在读者的要求下,我妈妈又进了一批纯文学作品,有的还是国内外近代的名著,出人意料的是租纯文学的人真多,有些名著还排着队租呢!我由此看出爱读纯文学作品的人还是多数,因为不是人人都爱藏书,当然就没有必要非要买到家里去放着读。我也由此看出文学作品是有市场的,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纯文学己没有希望了。”

     (6)你最喜欢哪类书籍,不喜欢哪类书籍?

   答卷中,从内容上看,中学生朋友喜欢的书籍是:A.贴近生活反应现实社会的;B.反应普通人生活、奋斗人生,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的;C.抨击时弊,针对现实社会丑恶现象的批评式作品。从作品体裁看,依次是:A.反应普通人生活和科学、战争等的纪实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都市文学;D.文字语言优美、生动的散文:E.旅游文学。
      不喜欢的书籍是(主要是内容):A.成人写的反应中学生生活的作品;B.影视明星的自传、外传和描写名人的官司作品;C.探索性的文字跳跃太大的作品。

  (7)你对纯文学期刊的希望是什么?

    70%的同学希望文学期刊多发表普通人写的反应普通人喜怒哀乐的作品,而且希望文学期刊的作品多贴近现实生活;30%的同学希望文学期刊上能有一块属于中学生朋友的园地。20%左右的同学希望文学期刊不要太通俗化,文学期刊应该还文学的真面目。西安市高二年级的汤任同学说:“现在许多的纯文学期刊走通俗化之路,包装青年作者,尤其是女作者。也像一些生活杂志一样,用女星作封面,里面的作品也是毫无文学艺术价值的献媚文章,读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更不说收藏价值什么的,难怪文学期刊无人问津,这种现状是办刊人自讨的,其实好的纯文学作品也不缺读者。”

   长春市高中三年级的周鹏同学说:“我最讨厌的书是炒作所谓的影视明星的,比如说,某明星自传中涉及到她的前夫,前夫不服气又马上写自传来反击。本来这是很无聊的事,可我们的媒体还要大炒特炒,出版社也乐意出版,有的文章期刊还‘特别转载’,文学期刊的目的是想读者先睹为快,而读者呢,编辑们却不想想读者是否喜欢。”
   北京的税光耀同学说:“文学期刊走通俗化之路,我觉得这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但我认为所谓通俗化并不是要在’俗’字上下功夫,我心目中的通俗化是贴近生活,关爱百姓的那种,而现在的文学期刊,贴近的却是所谓的明星,名家,社会中毕竟是普通人多,我们的大多数读者是普通人,脱离了他们就等于失去了市场……”

 

【笔者留言】文学是由人的灵魂构垒的,文学最能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最能反应现实风貌,因而我们钟爱文学,因而文学被称“人学”。文学是属于青年的,青年对社会也最为关注,他们的思想也最活跃,文学青年才是文学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当文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发展的路上遇到一些障碍时,文学在市场经济中搏风击浪时,别忘了,我们的青年中还有一群文学“追梦人”在热恋着文学,这是文学繁荣的希望。当然,我们这篇历时一年的小调查报告,也不能说明文学的现状,更不能代表全国所有的中学生朋友,但从他们的谈论中,我们也能受到一些启示,我们也认识了他们——这群文学“追梦人”。
                          

                               ---此文发表在《北京文学》  作者 雪燃http://imgcache.qq.com/ac/qzone_v4/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