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宠物阵营鹟科观赏鸟图鉴画眉寿带鸟相思鸟鹊鸲点颏乌鸫矶鸫 |
分类: 生物 |
鹟科鸟类多属小型鸣禽,体色较丰富,多善鸣叫,多以昆虫为食。我国约分布有三十多种鹟科鸟。
银耳相思鸟:分布于印度及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种中国西南部较常见的留鸟。体长约十六厘米。雄鸟头黑色,耳羽银灰。上体大部及尾部为橄榄绿色,翼翅上分布有朱红色斑点。喉、胸部为橙红色。雌鸟与雄鸟体色相差不大。喜栖息于平原及海拔一千米左右的丘陵地带,成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灌木丛和竹丛间。喜觅食昆虫和植物种子和果实。
银耳相思鸟:分布于印度及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种中国西南部较常见的留鸟。体长约十六厘米。雄鸟头黑色,耳羽银灰。上体大部及尾部为橄榄绿色,翼翅上分布有朱红色斑点。喉、胸部为橙红色。雌鸟与雄鸟体色相差不大。喜栖息于平原及海拔一千米左右的丘陵地带,成群活动于常绿阔叶林、灌木丛和竹丛间。喜觅食昆虫和植物种子和果实。

红嘴相思鸟:红嘴相思鸟羽色艳丽,叫声悦耳动听,发出音调悦耳多变的叫声,是著名的观赏鸟。体长约十五厘米。嘴呈鲜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部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颏、喉至胸呈黄色或橙色,腹部乳黄色。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留居在长江流域及以江南广大地区。常栖息于常绿阔叶林、混交林林下的灌木丛或竹林中。以植物果实、种子及昆虫为食,喜集群在树顶鸣叫,群体多聚集在一起。

乌鸫: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和我国部分地无,身长近三十厘米,属体型略大的鹟科鸟类。平时栖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走。雄鸟全黑色,嘴橘黄,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歌声动听,并可模仿其他鸟的鸣声。喜于地面取食,主食各种昆虫也吃果实及浆果。

白喉矶鸫:繁殖在东北各省、内蒙古东北部至河北东部,在广西一带过冬。体长约十六厘米左右。头部蓝色,翅黑色,喉上有白色斑块,常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活动。鸣叫声徐缓而悠扬动听,颇有韵味,食物几乎完全为昆虫。性情安静而温驯,是一种较受欢迎的听鸣类笼鸟。

红点颏:红喉歌鸲,分布于我国的东北、青海和四川,冬季在我国的西南部越冬。红点颏是我国传统的笼养鸟,红点颏体长约十六厘米。雄鸟体羽大部分为橄榄褐色,各羽的中央略现深暗色,喉部红色,眼上有白色眉纹,胸部灰色,两胁棕褐色,腹部白色。雌鸟喉部白色,眉纹淡黄色。常在平原草丛、芦苇丛、沼泽地中生活。雄鸟善呜叫,鸣声婉转悦耳,善模仿蟋蟀、金铃子、油葫芦、金钟儿等虫的鸣声。红点颏是食虫鸟,食物应以昆虫为主。

蓝点颏:分布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体长约十四厘米,雄鸟喉部具有栗色、蓝色及黑白色花纹,眉纹近白色,外侧尾羽基部棕色,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尾深褐,雌鸟喉白色。鸣声似铃声,较快速,可以模仿其他鸟的鸣声。多取食于地面。走似跳跃,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飞行快速。

文须雀:分布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是我国饲养较普及的笼鸟。全长约十六厘米,身体大部分为黄褐色,雄鸟头浅灰色,眼先黑色并向下延伸成纹状。雌鸟头与体背同色,无褐色纹和尾下覆羽。常栖息于开阔的地带,结群活动于芦苇丛或枝叶间。飞行快速,行动敏捷,常在水边的杨、柳树枝叶间和芦苇顶端取食嫩芽和种子。
前一篇:家庭笼养鸟类图鉴~雀科鸟
后一篇:家庭笼养鸟类图鉴~其他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