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龙地位高古人超崇拜老虎
(2023-03-01 10:36: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古人、古趣、古情、古事、 |
“虎”字在《说文解字》中被称做山兽之君,古人对它又敬又爱,早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墓葬中,就发现了用蚌壳制作而成的龙与虎,被称“天下第一龙”和“天下第一虎”,其中虎形在左、龙形在右,而古代以左为尊,因此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老虎的地位可能比龙还要略胜一筹。
而老虎凶猛威武的形象,让它被视作能够避凶的仁兽,如《山海经》中的“驺虞”,拥有狮头虎身,是祥瑞的象征,其中“虞”字作为最古老的姓氏和国名之一,也可见得古人对老虎的崇拜之情。
除此之外,老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乐器方面有商代的虎纹石磬、春秋时代的四虎镈;盛物装酒的器具有西周的师虎簋、虎石人卣;装饰方面则有西周时期得到“虎王”之称的伏鸟双尾青铜虎;而古人解决便溺的尿壶称作“虎子”,直到唐朝后,为了避开唐高祖李渊父亲李虎的名讳,才改叫“马子”。
人们在说话方面也都离不开老虎,像是成语虎视眈眈、龙争虎斗、放虎归山,以及俗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画虎不成反类犬”等,与虎有关的几乎能够张口就来;古人形容威武也要有虎,三国时期蜀国的“关、张、马、黄、赵”就被称为“五虎将”,军人最高级的荣誉叫“虎贲”,调兵遣将的令牌叫作“虎符”。
既然虎对中华文化有这么大的影响,为何后来会逐渐“没落”?地位变得比龙还低呢?
民俗学者汪玢玲教授在《中国虎文化研究》中指出,可能是在文明演进过程中,虎源自真实存在的动物,满足原始狩猎社会的需求,龙图腾则源于虚构,可以行云步雨且神鬼难测,因此进入封建农业社会后,更符合社会主流需求。
前一篇:你们家“祖宗十八代”都是谁?
后一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