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读书,有一篇选自南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的古文,名《周处》。文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文章不长,是把周处作为回头浪子的典型描述的,因之印象颇深。听说这篇文章几十年来一直为中学课本选用,可见影响之大。
偶有闲暇,翻阅史料,始知课文中这位历史人物曾经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热土,便平添了几分阅读兴趣。现存于世渭南最早的县志是明代渭南先贤南大吉编著的《渭南志》。其中“卷十四迁寓传”中,就有周处的传记。可见,周处在渭南之事并非坊间传言,而是有史为证,有书为凭。
周处(公元238年—299年),字子隐,三国时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父周鲂,曾任吴国鄱阳太守。周处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加之吴国连年兵灾,迫不得已便举家向西逃难求生。
话说大约在1700多年前,渭南秦岭脚下南塬尽头来了户周姓人家。见这里山川秀美,河流清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草木繁盛,物产丰富,是块难得的安家之地,便在这玄象山(亦名元象山)之阴,依山傍水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这便是周处家。
周处少时丧父,缺少管教,成日只知上山下水,捉鸟撵兔,养成了野顽脾性。稍长,臂力过人,又好舞枪弄棒,滋事生非,加上性情粗暴,为人强悍,竟成了当地无人敢惹的小霸王。其时,南山中有吊睛白额大老虎,常常伤人,使百姓不敢上山挖药砍柴;东边河水中有恶蛟(鳄鱼)出没,害得人们不敢摆渡垂钓。人们将此和周处一起称为“三害”。
有人激周处去杀虎斩蛟,实则希望三个祸害互相残杀后只剩一个。周处不知是计,回家备好弓箭宝剑,第二天天不亮便独自一人向玄象山进发。带的干粮都吃光了,还不见老虎踪影。直到第三天才在深山老林中发现老虎。他赶忙取弓搭箭,“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可一世的老虎终于一声哀嚎蹬腿毙命。后人为纪念周处为民除害,将箭落的峪道取名“箭峪”,虎死的玄象山更名“倒虎山”、“倒兽山”。
周处在人们一片赞许声中,又毅然跳入河中除蛟。只见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隐入水中,周初步步紧逼,在水中翻上潜下,常常和蛟龙扭在一起。随着周处手中宝剑的起落,河水不断泛起团团红血,周处和蛟龙的血渐渐将整个河水染成了红色。终于在快入渭河处将恶蛟杀死,蛟龙的头彻底淹入水中。后来人们就把此处叫“淹头”,这条河也更名“赤水河”,其上有桥叫“赤水桥”。
三天三夜过去了,还不见周处回来。人们以为他一定是和蛟龙一起死了,互相庆祝“三害”尽除。就在这时,周处拖着满身伤痕回来了。听说人们为他已死庆贺,周处幡然醒悟,惭愧不已,从此立志悔过自新,做一个有用的人。
于是他复入东郡,寻陆机、陆云二名士学习。逢陆机不在,陆云对他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名不彰也?”周处遂励心好学,志存义烈,忠信克己。
一年后,州府争相聘请周处,于是在吴做了一个校订宫廷藏书和修史的官。吴亡后,周处任晋新平(陕西彬县)太守。在任上,他抚和戎狄,使叛乱的羌族归附,得到关中西部民众赞扬。转而又任广汉(四川射洪县南)太守,处理了最长积压达30年的一批积案。后又任楚州(重庆)内史,负责州的政务。尚未到职,又被朝廷拜为散骑常侍。周处说:“古人辞大不辞小(指官职)。”毅然辞去京官之职。在赴任途中,他将灾后死者的无主白骨一一收葬。到职后,安抚教化,政绩斐然。
在散骑常侍任上,他常向皇帝进谏,又升御史中丞。他纠察弹劾不避宠臣贵戚。梁王肜违法,周处严格按照法律治处,为此结下过节。公元297年,西北少数民族氐人造反,其头领齐万年称帝。周处得罪过的朝臣认为报复机会来到,说周处是名将之子,建议其随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征。伏波将军孙秀知道这伙人的阴谋,就劝周处以老母在堂为由推辞。周处答道:“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安得复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朝廷不听劝阻。周处悲慨上路,志不生还。
这时,齐万年一伙在今陕西乾县西北聚众七万,而梁王肜和夏侯骏逼周处以五千兵进击。周处人马尚未吃饭,他们就让其空腹上阵。周处料定必败,赋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关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可令终。”意思是说,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经完结了,就骑上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我将低劣的野菜甘心当做美味(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听命于尊贵的皇亲),只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啊。言毕,扬鞭策马,冲入敌阵。由天明直战到日落,斩首敌万计。在周处侧翼的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作壁上观,拒不相救。左右劝周处退兵,周处一手按剑说:“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我为大臣,以身殉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亡。
周处死后,朝廷追赠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京城地50亩为宅地。元帝即位晋王后,欲为周处加谥。左常贺循议曰:“处履德清方,才量高出;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洁不挠;在戎致身,见危授命;此皆忠贤之茂实,烈士之远节。案谥法执德不回曰孝。”遂以“孝”谥。
氐族叛乱时,秦人深受其害。周处受命,明知是死,慨然赴难。南大吉评曰:“忠臣大节,烈士浩气,凛凛贯日月,塞天地也。”渭南人念周处青年时代在此杀兽斩蛟有功,平叛氐族,恩惠关中,故收拾周处遗骸,在周处原住址起庙宇,塑金身,烧香朝拜。并以其诞辰日农历二月二十为庙会,搭台唱戏,热闹三天。尹村也建有周处庙,名“崇灵观”,胡村建有周处祠。崇灵观原有元代嘉议大夫、陕西四川都转运使王文博撰文的古碑。浙江宜兴现存有周孝侯庙和《平西将军周府君碑》,是著名文化旅游景点。原来庙旁还有埋有周处衣冠的“金甲墓”。
周处存世的著作有《默语》30篇及《风土记》,并撰有《吴书》。《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部重要著作。
瑕不掩瑜,周处的一生,堪为当今问题少年学习的楷模。
作者:王安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