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今天早上我给小悠做了西红柿蛋花面,是昨天晚上说好要吃的。做好叫她起床,按照平时的习惯我帮她穿好衣服,要抱到餐桌边的。一边穿一边说爸爸为什么没在的
事,抱到餐桌边刚要放她下来,她突然就哭了,而且是大哭,很怨恨我的样子,说:“怎么有白菜?我不要把白菜放到面里。”我很纳闷,说:“昨天晚上商量好的
啊,因为有白菜今天早上才要又吃西红柿蛋花面的啊。”她哭得更凶,说:“没有,我没有说。”
我放她下来,她坐到椅子上,很嫌恶地看着那碗 面,然后侧过身子,笔挺得坐着,继续哭。此时我去收拾卧室,打开窗帘什么的,我说:“哦,那就是我记错了,记成你说要吃白菜的。你不是很喜欢吃这种白菜的 吗?”但是小悠继续哭,继续说:“不是,没有,我没有说过,不要把白菜放面里。”
收拾完卧室回到餐桌,我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吃面,并且劝慰她:“不难吃,你尝尝吧。我记错了,下次一定记得,好好问问你。”她根本就不理我,还是侧着身子,大半个后背对着我对着餐桌上的那碗面,哭个不停,在我的感知里,从怨恨变成悲愤了。
我 吃了一口面,听到她的哭声,突然我就感觉很槽糕,就好像有股气流冲到了脑门,我抬起头,声音变大了一点,对她说:“那好吧,那今天早上你就不要吃了。”我 伸过手去,把面端到我这边。但是话一出口,端面的手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我这是在发泄情绪,绝对是发泄情绪。这不是应该的态 度。”
小悠因为听到我声音有点大了,小孩子对妈妈的态度一向敏感得来,她转过身,看着我,又看看面。她还在哭,而且没有要吃的任何意思。
我因为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所以皱着眉头等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就是需要时间控制一下,然后用正常的声音和语调对她说:
“如果你不喜欢这碗面,你可以不吃,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吃。但是我要告诉你知道的是,我很早起床做了这碗面,因为放了白菜,你就哭成现在的样子,我觉得很难过,非常难过,而且也觉得气愤,现在不想和你说话了,我需要时间跟自己待一会儿,好好想一想,也安慰下自己。”
说 完我就埋头吃面,一切正常,只是不说话,不看她。她又待了一会儿,哭了一会儿。等我快吃完的时候,她开始吃。我吃完就做别的了,收拾厨房,差不多快收拾好 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刚才那种难过又受伤的感觉慢慢少了,平复下来。这时候她也吃完了,我们开始正常的对话。她上厕所,然后我给她梳头,讨论今天可以穿哪件 外套。
然后,我们俩聊了一下刚才发生的那件事,到底为什么她不要放白菜,而我听成了要放白菜。昨天早上吃的是放了黄瓜的面条,昨天晚上她 说今天还要吃,我就说黄瓜没有了。她说就不吃了。然后我说但是有你爱吃的小白菜。后来她说那还是吃面,我就默认为要放小白菜,其实她没有说要放小白菜。总 之说清楚了这件事,最后我说:
“我因为很早起来给你做早餐,而且自以为放了小白菜你会很喜欢,所以看到你那样哭法,就好像在怨恨我,所以 我感到很委屈很伤心。尤其昨晚爸爸连夜出门熬夜,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回来,我担心了一夜心里也很焦躁,看到你哭就烦躁了。刚刚说你就别吃了这话是在发泄 情绪,好在我意识到了,没有再冲你大喊大叫。可是我感到委屈伤心,这个是真的。”
小悠静静听我说完,她说:“妈妈,我很想吃不放白菜的西红柿鸡蛋面,刚才一看到白菜就难过死了,就哭了,我忍不住,我忍不住。”
“是的,我也理解,但是理解你的想法我还是忍不住难过。不是你哭激怒了我,而是我自己感到受伤害所以难过和愤怒。”
说完就说别的了,之后我送她到学校。
回 来的路上我就在想,是的,确实是因为我自己的受伤害感比较低,刚才才会难过以至于愤怒。不是因为看到她哭烦躁或者别的。可是为什么我会感到受伤害了呢?因 为我做了早餐,但是小盆友不领情吗?不管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也许很复杂,但是情绪源头的方向是找到了,几乎所有的愤怒,都是因为受到伤害的那种恐 惧。
理智地想,她只是六岁的孩子,而且是深爱自己妈妈的孩子,就这样我也能从她哭的行为中感到委屈和受伤,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是 自我太脆弱。想清楚就平静了,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抱持自己,尤其在愤怒情绪发生的那一霎那,我可以立刻体察到并清楚地说出来:“我感到委屈、伤心、难过。” 而不是去指责她,把情绪转嫁到她身上,我想我的表达就是适宜的,是沟通的,而不是发泄。
我需要让她知道的真实感受,因为我们是相处,相处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面的驯养,所以我需要自我的参与。我写了一句话到微博上:
“爱的自察不是隐忍,是真实。”
立刻有网友说:“先洞悉自己,再决定是否真实,以及隐忍。爱是选择。”
说得真好。今天这件事,如果我不能洞悉自己的真实的情绪,发现自己的愤怒是因为受伤害感带来的恐惧,那我大概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糊里糊涂地隐忍,因为知道愤怒用激烈的形式表达出来会伤害到小孩。第二种就是不管不顾地发泄愤怒了。
半 个月前我听一位妈妈讲过一件事,当时很震撼到我。她说她以前总是隐忍,因为看了很多育儿书上说情绪会对孩子有影响,而她是个情绪很丰富的女人,有时候和老 公生气,只是哭,不知道该怎样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很怕对孩子这样,所以她总是忍着。有一次,她的手突然受伤了,一个很大的口子,很疼,但是她怕吓到孩 子,就捂着伤口,忍着剧痛,对孩子笑。那时候,她觉得这是最适宜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女儿在幼儿园碰到了头,很 痛,但是她捂着头,对着老师们笑。老师们很震惊,也很心疼,看着孩子忍受疼痛还要微笑,她们觉得很难受。这位妈妈突然就明白了,隐忍不是适宜的方式。从此 她开始更多的去体察真实的情绪,并学会向孩子表达并敞开这部分。而前提和基础就是,像刚刚那位网友说的:“先洞悉自己。”
生完小悠看到过一本法国的育儿书,当时孩子还点点大,每天吃睡,我对育儿完全没有心得,所以看完什么都没记住,但就记住了一句话。书上说,这世上没有比真实的个性更有魅力更能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东西了,所以,做个有魅力的真实生动的父母,而不是完美无暇的父母。
共勉。因为我很爱小悠,很爱她,我愿意做更好的自己,我写下这么多。
我放她下来,她坐到椅子上,很嫌恶地看着那碗 面,然后侧过身子,笔挺得坐着,继续哭。此时我去收拾卧室,打开窗帘什么的,我说:“哦,那就是我记错了,记成你说要吃白菜的。你不是很喜欢吃这种白菜的 吗?”但是小悠继续哭,继续说:“不是,没有,我没有说过,不要把白菜放面里。”
收拾完卧室回到餐桌,我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吃面,并且劝慰她:“不难吃,你尝尝吧。我记错了,下次一定记得,好好问问你。”她根本就不理我,还是侧着身子,大半个后背对着我对着餐桌上的那碗面,哭个不停,在我的感知里,从怨恨变成悲愤了。
我 吃了一口面,听到她的哭声,突然我就感觉很槽糕,就好像有股气流冲到了脑门,我抬起头,声音变大了一点,对她说:“那好吧,那今天早上你就不要吃了。”我 伸过手去,把面端到我这边。但是话一出口,端面的手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不行,我这是在发泄情绪,绝对是发泄情绪。这不是应该的态 度。”
小悠因为听到我声音有点大了,小孩子对妈妈的态度一向敏感得来,她转过身,看着我,又看看面。她还在哭,而且没有要吃的任何意思。
我因为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所以皱着眉头等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就是需要时间控制一下,然后用正常的声音和语调对她说:
“如果你不喜欢这碗面,你可以不吃,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吃。但是我要告诉你知道的是,我很早起床做了这碗面,因为放了白菜,你就哭成现在的样子,我觉得很难过,非常难过,而且也觉得气愤,现在不想和你说话了,我需要时间跟自己待一会儿,好好想一想,也安慰下自己。”
说 完我就埋头吃面,一切正常,只是不说话,不看她。她又待了一会儿,哭了一会儿。等我快吃完的时候,她开始吃。我吃完就做别的了,收拾厨房,差不多快收拾好 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刚才那种难过又受伤的感觉慢慢少了,平复下来。这时候她也吃完了,我们开始正常的对话。她上厕所,然后我给她梳头,讨论今天可以穿哪件 外套。
然后,我们俩聊了一下刚才发生的那件事,到底为什么她不要放白菜,而我听成了要放白菜。昨天早上吃的是放了黄瓜的面条,昨天晚上她 说今天还要吃,我就说黄瓜没有了。她说就不吃了。然后我说但是有你爱吃的小白菜。后来她说那还是吃面,我就默认为要放小白菜,其实她没有说要放小白菜。总 之说清楚了这件事,最后我说:
“我因为很早起来给你做早餐,而且自以为放了小白菜你会很喜欢,所以看到你那样哭法,就好像在怨恨我,所以 我感到很委屈很伤心。尤其昨晚爸爸连夜出门熬夜,今天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回来,我担心了一夜心里也很焦躁,看到你哭就烦躁了。刚刚说你就别吃了这话是在发泄 情绪,好在我意识到了,没有再冲你大喊大叫。可是我感到委屈伤心,这个是真的。”
小悠静静听我说完,她说:“妈妈,我很想吃不放白菜的西红柿鸡蛋面,刚才一看到白菜就难过死了,就哭了,我忍不住,我忍不住。”
“是的,我也理解,但是理解你的想法我还是忍不住难过。不是你哭激怒了我,而是我自己感到受伤害所以难过和愤怒。”
说完就说别的了,之后我送她到学校。
回 来的路上我就在想,是的,确实是因为我自己的受伤害感比较低,刚才才会难过以至于愤怒。不是因为看到她哭烦躁或者别的。可是为什么我会感到受伤害了呢?因 为我做了早餐,但是小盆友不领情吗?不管最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也许很复杂,但是情绪源头的方向是找到了,几乎所有的愤怒,都是因为受到伤害的那种恐 惧。
理智地想,她只是六岁的孩子,而且是深爱自己妈妈的孩子,就这样我也能从她哭的行为中感到委屈和受伤,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是 自我太脆弱。想清楚就平静了,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抱持自己,尤其在愤怒情绪发生的那一霎那,我可以立刻体察到并清楚地说出来:“我感到委屈、伤心、难过。” 而不是去指责她,把情绪转嫁到她身上,我想我的表达就是适宜的,是沟通的,而不是发泄。
我需要让她知道的真实感受,因为我们是相处,相处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面的驯养,所以我需要自我的参与。我写了一句话到微博上:
“爱的自察不是隐忍,是真实。”
立刻有网友说:“先洞悉自己,再决定是否真实,以及隐忍。爱是选择。”
说得真好。今天这件事,如果我不能洞悉自己的真实的情绪,发现自己的愤怒是因为受伤害感带来的恐惧,那我大概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糊里糊涂地隐忍,因为知道愤怒用激烈的形式表达出来会伤害到小孩。第二种就是不管不顾地发泄愤怒了。
半 个月前我听一位妈妈讲过一件事,当时很震撼到我。她说她以前总是隐忍,因为看了很多育儿书上说情绪会对孩子有影响,而她是个情绪很丰富的女人,有时候和老 公生气,只是哭,不知道该怎样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很怕对孩子这样,所以她总是忍着。有一次,她的手突然受伤了,一个很大的口子,很疼,但是她怕吓到孩 子,就捂着伤口,忍着剧痛,对孩子笑。那时候,她觉得这是最适宜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女儿在幼儿园碰到了头,很 痛,但是她捂着头,对着老师们笑。老师们很震惊,也很心疼,看着孩子忍受疼痛还要微笑,她们觉得很难受。这位妈妈突然就明白了,隐忍不是适宜的方式。从此 她开始更多的去体察真实的情绪,并学会向孩子表达并敞开这部分。而前提和基础就是,像刚刚那位网友说的:“先洞悉自己。”
生完小悠看到过一本法国的育儿书,当时孩子还点点大,每天吃睡,我对育儿完全没有心得,所以看完什么都没记住,但就记住了一句话。书上说,这世上没有比真实的个性更有魅力更能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东西了,所以,做个有魅力的真实生动的父母,而不是完美无暇的父母。
共勉。因为我很爱小悠,很爱她,我愿意做更好的自己,我写下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