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互联网音乐手机移动3g数字内容市场网络日本 |
分类: LEEFORCE VIEW |
文/ Leeforce
今年6月,我曾在中国移动的《卓望通讯》上预言说,3G时代和3C融合时代的到来会使得传统2.5G下载型业务出现萎缩,甚至被淘汰。这不会在瞬间发生,而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最近,来自日本的一些数据分析表明,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并逐渐成为现实。
前不久,日本数字内容协会出版了《数字内容白皮书2007》,对2006年的影像、音乐、游戏、图书等领域进行了综合的市场分析。值得关注的是,白皮书对2006和2005年的数字内容渠道构成进行了数据统计的比较分析。这里的重点,是包装流通、互联网流通和手机流通三大渠道的对比:
2006年:包装流通67.5%,互联网流通16.7%,手机流通15.9%;
2005年:包装流通70.5%,互联网流通14.0%,手机流通15.5%;
从表面上看,是互联网流通和手机流通正在一起分食传统包装流通的市场份额。但如果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手机流通的部分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疲软的势头。
论及手机流通的主要数字内容,音乐下载是首当其冲的业务典范。然而根据调查,2005年的日本手机音乐下载市场规模为1610亿日元,而到2006年则变成1602亿日元,足足下降了8亿日元。与此同时,互联网流通的音乐下载市场却足足增长了42.1%,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终端的不断进化,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将移动设备与PC互联网连接而下载海量的内容。互联网浩瀚无边的内容资源储备和手机日益增长的通信与存储能力形成良好的对接,从而导致用户下载音乐的渠道出现转移的迹象。
而日本的移动运营商很早就预料到了这种趋势,并早早作出了对策。比如2006年日本KDDI就推出了名为“LISMO”的音乐下载服务,但却是将PC和手机结合的新型业务,运营商则起到把关收费渠道的作用。其他运营商包括NTT DoCoMo、Softbank等也陆续推出了类似的服务。
中国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还仍然是以单纯的内容下载业务为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推出MP3整曲下载、视频下载等3G业务。但是,互联网与手机渠道融合的产业革命势必将跟随经济全球化和技术更替在中国市场同步发生。比如我前不久在电视上偶然看到四川长虹“小智玲”系列手机的购物广告,厂家在请出林志玲作形象代言的同时,也赫然在电视屏幕上打出“海量下载网络音乐,无需定制收费服务”(大意)的惊人广告语。
随着3G的临近,中国市场出现移动下载类业务的萎缩趋向可以说是必然之势。但是众多的运营商和SP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正面拥抱互联网,并设计出“LISMO”那样的创新业务模式,就一定会有更多的SP坐以待毙,而3G应用市场也必将出现极大的亏损。
相关文章:“手机漫画高速增长” 日本出版07年版数字内容白皮书 (引自日经BP技术在线)http://www.nikkeibp.com.cn/china/news/tren/mobi200708100126.html
![]() |
LEEFORCE VIEW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