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EEFORCE VIEW |
从商品招回制度说开去
By Leeforce,本文首发《计算机世界》华南版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关于“商品招回制度”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不久前,联想公司因为其笔记本电脑产品中所使用的三洋锂离子电池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就不得不面向市场主动招回20.5万块笔记本电池。在更早些的时候,索尼公司也曾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全球紧急招回800万块笔记本电池,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美元。这些颇为夸张的“电池门”事件在导致当事公司股价应声下跌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两点启示:首先,高科技产品并非绝对安全,而往往可能存在隐藏的安全风险;其次,联想、索尼等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快速反应以实现问题产品的招回,与之相关的“商品招回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光是高科技产品,很多传统商品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笔者上大学的时候,就曾遭遇过宿舍内因台灯机体过热而起火的事件。去年,SKII化妆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也曾遭到全国上下一致的声讨。然而,无论是起火的台灯还是致癌的化妆品,在中国都无法通过法律或行政的手段促使生产商进行有效的回收。我国商品招回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诟病不已的焦点。
中国没有有效的商品招回机制,一方面是相关的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自身的质量观念没有上升到相应的层次。任何国家的商品招回制度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我们以经济发达的美国为例:在1960年以前,美国上下都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商品监管和招回机制,而只能通过生产厂家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进行自律来实现一些并不系统的商品招回措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产品质量、产品环保等问题逐渐开始重视,才在60年代中期形成了较完善的商品招回制度,并按不同领域划分由不同的政府机构如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EPA(环保署)进行专门的管辖。传统的产品如食品等,通过制定严格的商品招回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实行,而部分新兴产业如电信产品等,则要求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等自行制定规定和标准。如此一来,让政府机构、企业、消费者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并在利益上互相制衡。
中国的IT行业,多年以来一直属于比较粗放型的发展。在这种粗放扩张的前提下,行业内部往往没有意识到产品质量监管和产品招回制度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进化,我国企业将面临更多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而与竞争直接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就不得不被反复拿上台面。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呼吁政府尽早推出完善的产品监管与产品招回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也要呼吁我国IT企业不断加强产品质量观念,提高产品招回方面的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