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镜无垢:EZ-Mini的胜算

(2005-11-13 15:29:59)
分类: LEEFORCE GAME

心镜无垢:EZ-Mini的胜算

By Leeforce,please visit http://www.leeforce.com

 

前段时间,笔者写了一篇《关于EZ-Mini的九大疑问》在各大网站转载,反响多多,有支持的有骂的。而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集中于一点,即:第一部中国原创掌机EZ-Mini发售后,我们究竟能玩到什么样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有没有成功的机会?

目前,盛大在国内其实面对的是一个GBA用户饱和、PSP和NDS迅速扩张的市场现状。尤其是PSP和NDS都将在国内推出行货,且售价都在2000元以内,这对EZ-Mini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但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用来玩游戏的终端硬件只是手段,而最终消费品——游戏软件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用禅宗的话来讲,就是游戏软件是岸,而硬件只是用来渡河的船。所以,索尼的PSP也好、任天堂的NDS也好,都会在主机发表的同期公布其支持的海量软件阵容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仅仅公布硬件参数和扩展的多媒体功能。

笔者认为,要分析EZ-Mini的胜算,需要讨论以下的一些问题:

1.关于硬件的自信心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EZ-Mini的硬件指标到底有没有问题?

我们知道,无论是PSP还是NDS,在硬件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前者能达到接近PS2的效果,后者的触摸笔等功能更是达到了创意的极致。所以,倘若纯粹是看硬件参数,则EZ-Mini是严重不具备跟竞争对手硬拼的实力的。

但是,硬件参数处于劣势并不等于一款主机的失败。具体我们可以参考任天堂的例子。在PSP出现以前,任天堂的GameBoy系列一直居绝对的霸主的地位。虽然出现过诸如GameGear、WSC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这里要指出的一个事实就是:在这段漫长的竞争历程中,GameBoy系列的硬件始终都不是最强的!

任天堂从来都不去追求硬件的高性能,他关注的只有两点:一、主机要尽可能地平易近人;二、主机要给游戏留出尽可能多的设计空间。最近他的新主机Revolution发表,其关注点又增加了一项:主机要尽可能地面向新的人群,开辟新的市场。

这样,EZ-Mini还是有机会化硬件的劣势为优势的,比如他可以与国内现有的PC和网络游戏等相结合,根据主机本身的特性和中国人的特征设计出新的游戏类型,同时努力拓展新的掌机用户群,寻找PSP/NDS/GBA用户之外的“蓝海”。

因此,眼下仅凭硬件就给EZ-Mini判死刑还为时过早。硬件的确是问题,但也有可能不是问题。而解决硬件问题的最关键点,就是游戏软件及其背后的软件开发商。

2.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游戏

我们知道,游戏主机厂商是绝对需要尽可能多的软件开发商的支持的,否则就不能保证足够游戏软件的提供。PlayStation发布的时候,就是因为拉拢了《最终幻想》的制作公司史克威尔等,一举逆转了形势,击败了家用机业内的老大任天堂。

而现在的盛大,尽管已是国内网络游戏的翘楚,但显然还并没有拉拢这种国际一线厂商为其开发新作或移植经典大作的足够实力。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如今电子游戏的开发成本一路飞涨,国际大厂纷纷面临巨额开发成本的压力(近年来很多游戏大公司相互并购就是极好的证明),因而在新游戏开发的投资上往往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第二、即使是移植一些经典大作,很多情况下也会出现机器规格不支持或是内容本土化不够的困难。比如《最终幻想》,尽管国内的游戏媒体经常炒作,但事实上很少有玩家能看懂其中的日文剧情。而汉化绝对是一件工程量浩大的工程,仅凭一家公司很难实现规模化的汉化运作。

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去应对:

1)  努力吸引一些国外的二、三线开发厂商为EZ-Mini开发游戏。目前电子游戏的开发费用飚升导致国外许多公司尤其是小的游戏开发商开始在经济上难以承受,而开发成本较低的EZ-Mini对他们可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比如日本很多小的游戏开发商虽然规模较小,但仍然是极具创意的(至少比国内的平均水平要高很多)。如果能聚拢一批这样的开发商,一定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这有点类似最近比较热门的“长尾”效应。

2)  对于一线厂商,还是应当努力争取拿到其经典作品的汉化移植授权,或者衍生版本的开发授权。现在很多经典大作都讲究“多平台制霸”的概念,一种是像《街头霸王》这种,在多个平台完美移植,但实施起来难度过大;一种是像《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这样,可以专门针对GBA、WSC等平台开发不同的版本。我在这里比较推荐的是后者,比较容易运作,而且像BANDAI这样的公司近几年也屡屡在国内露面,机会还是有很多。

3)  高度重视对游戏汉化工作室资源的争夺。但前面已经提到,要实现规模化的汉化工作,仅凭一家公司的力量是难以办到的。任天堂旗下的神游公司很早就在国内市场推出了行货GBA,但为其汉化的官方产品是少之又少,形同鸡肋。所以,盛大要实现海外软件的本地化工程,必须尽早储备一支高素质的汉化队伍。其实在国内,模拟器技术的普及使得国内很多汉化工作室都开始涌现,以混沌星辰等为代表的汉化团体已经是较成气候的存在。但这些工作室很多都是自发的性质,只有少数如混沌星辰这样的工作室实现了公司化运营,踏上了正轨。如果盛大能想办法垄断这些国内为数不多的汉化精锐力量,其实相对于PSP、NDS而言会是极大的优势。

4)  高度重视本土原创掌机游戏的开发。总是依靠盛大的自家产品和海外军团的支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远远无法与目前主流掌机动辄成百上千的软件阵容相抗衡。这就需要盛大设法聚拢一批本土原创的开发精英力量。一个团队要开发优秀的掌机游戏,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有足够的掌机游戏经验,对掌机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第二是要有一定的掌机开发实践经验;第三是要在国内的掌机玩家心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而这三点恰恰是目前国内多如牛毛的网络游戏团队和手机游戏团队所欠缺的。但是,国内的确有满足这样条件的团队存在,尽管不多。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混沌星辰,他们从业余汉化GameBoy游戏起家,至今实现了公司化运营,并且顺利地转型到GameBoy系列掌机软件的原创开发,生产出很多新鲜有趣的GameBoy应用,同时在国内现有的掌机玩家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我曾经和混沌星辰的朋友聊过一些,他们也表露出非常愿意和盛大EZ-Mini合作开发掌机游戏的意向。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工作室具备这样的潜力,而这些原创团队恰恰是盛大需要重视的宝贵资源。

3.合理运用无线网络支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尽管掌机已经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但其游戏软件目前仍然还是以单机游戏为主。当然,随着WiFi等网络环境的日渐成熟,很多游戏都开始加入多人协作或多人对战的联机要素,但MMORPG仍然没有在掌机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基于WiFi的无线网络环境毕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普及,而且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所说的,这些环境往往与玩家实际进行游戏的环境不匹配(如户外)。我们知道任天堂已经立下雄心壮志要在全世界搭建NDS的WiFi网络,但那是不惜血本的举动,不是盛大现在适合去做的。第二,掌机的移动游戏特性也不适宜开展太多的MMORPG游戏,因为首先用户玩掌机就是在利用零散的闲暇时间进行消遣,很难花大段的时间去“练级”;其次,由于掌机并没有键盘的设置,因此在MMORPG中无法和其他的玩家进行交谈,这就使得多人组队的乐趣减少了大半。国内现在在手机上已经有不少MMORPG,但是鲜有成功的案例,反正至少我是不相信那些软文里的数字。

所以,EZ-Mini的网络特性,可能更多的需要在多人协作或多人竞争的局域联机游戏中加以发挥。任天堂的NDS旗下有多款这样的经典游戏,比如《大合奏》、《任天狗》等。在全世界掌机软件销售中获得满堂彩的《任天狗》特别强调一种“擦肩通信”的概念,即突出游戏软件通过WiFi搜索和感知附近同类主机的能力。而在索尼PSP的广告片中,一个乘公车的男子掏出PSP,却突然收到来自附近另外一台PSP的“挑战者出现”的讯息,也是这种“擦肩通信”的绝妙体现。

因此,网络对于EZ-Mini的游戏软件来说,既不代表MMORPG,也绝非鸡肋。

4.最直接的:软件价格优势

EZ-Mini还有一个可能是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它的软件的价格。

我们知道中国的玩家都是很热爱游戏的,但我们也同样知道中国的玩家都是很穷的。虽然很多人都有掏2000元左右购买一套PSP的实力,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会对高达3位数的UMD游戏软件价格望而却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玩掌机使用烧录卡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其实看一下EZ-Mini的情况,会发现其软件的分发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这一点跟现在风行的烧录卡是很神似的。减少了产品包装和物流的费用,我相信盛大能够把游戏软件的价格降到一个普通人都能接受的程度。

这样,也许EZ-Mini就会成为廉价掌机游戏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上,因为PSP和NDS受全球策略所限,是不可能大规模参与软件的价格战的。故软件低价的策略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效果。

…………

综上所述,盛大如果能保持对自己硬件的自信,花大力气聚拢优秀的软件资源,同时充分发挥EZ-Mini的局域联网优势,再实行软件的低价战略,就还是有一定的胜算的。

诚然,这胜算不是太高,但总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