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娃难堪太多“从娃娃抓起”之重
(2009-02-18 12:56:32)
标签:
教育育儿中国娃娃剧种 |
分类: 杂谈随笔 |
某省政协会议上,有代表的提案中说到:发展地方剧种要从娃娃抓起,很有将该地剧种学习列入幼儿园孩子学习目录的趋势。这跟前不久有人将京剧发展从娃娃抓起的提议异曲同工。联想到让中国人憋气、窝囊的中国足球,喊了这么多年的“足球从娃娃抓起”也没见得抓出点骨气来。
其实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孩子是一个人心智开发、性格技能乃至价值趋向养成的最关键阶段。而我国先行的教育体系呢?除了家庭教育存在经验性教育误区、父母不注意自身修养带来的儿童模仿性坏习惯养成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只是将小学的东西拿幼儿园学,把算术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一股脑压给孩子。在国家“抓起”政策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风行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肉体上背负着大大书包心理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错位的教育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等孩子长大后,整个社会突然发现,本来可在幼儿园学习的基本做人道理和人性理念却很需要去补课。
根据资料,美国的儿童教育一般关注四项内容。一是注重培养平等意识。走进美国人家,令人感到轻松、愉快。各色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孩子能够拿到的地方,墙上和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用某一标准强求孩子的言行,绝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大人也总是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他们认为同孩子脸对脸看着说话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孩子学习什么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以及选择符合孩子特点的项目,而不是家长和学校强制性的“抓”。二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小孩子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乱剪,美国父母看了会笑嘻嘻的──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技巧。到美国的饭店吃饭,孩子坐在一张高高的椅子上,家长把食品夹到椅子前面的方桌板上,由小儿自己动手抓来吃。在家庭中也有这样的椅子。而在中国,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从小就规定了很多禁区,好多应该孩子去尝试的事情却被大人强行代劳。三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睡一间。在孩子日常事务的处理上,父母只帮助孩子做一些他们还力所不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小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其实好好思考一下,一个生活无法自理,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即使最后成为学富无车、腰缠万贯者,对这个社会能起多大作用呢?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美国人认为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所以,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学习的课堂。他们也总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竭尽全力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在从小就写高大空文章、三段八股式谎言日记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创造力的。
美国人关注的孩子的四项素质培养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这也是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我们日益感觉国民综合素质落后的主要原因。好多事情,譬如足球譬如国粹民俗,本来是被大人一点点折腾堕落了的;现在却要孩子去承担责任,担负什么复兴的重任。却还是忘记了一个人真正成材在孩子阶段应该培养和灌输的信念和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行尸走肉,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将是混乱无序、充满暴戾之气的社会,一个没有信念的民族注定要被历史所遗忘。
在拿着关怀的幌子推卸责任的时候,希望不成器的大人们首先做好自己,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过去。别有事无事拿孩子做文章。放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