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企业的故事 |
今年领导给我们提出了给非生产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要求其做法必须有别于以往的时候"凭印象"考核的手段。这对我们底下办事的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挑战,要有别于"凭印象",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将工作考核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可能得需要给每个员工配备一个“跟踪考核者”每天对他的工作进行跟踪。这样下来,20多个被考核者就要增加20多个跟踪员,而且考核的项目又多,这种人力成本的增加,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好,领导允许我们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此事。顺着这个思路,我认为,日常的考核,其实就是对工作流程的监督和评价,为何不寻找这方面的系统来帮助解决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查找了不少有关绩效考核的资料,发现国内现在许多考核软件,或者说人事管理系统在考核这方面还保持着简单的事后评价、统计的功能,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有些定制的HR软件倒是不错,功能也很强大,但经费有限,我们现阶段还“玩不起”这么昂贵的系统。
最后,想到了使用OA系统中非常成熟的协同和统计功能,一般来说,OA系统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帮助完成协同和待办事项,采用OA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种“曲线救国”的另类玩法,不知道算不算是OA新的应用。/images/face/030.gif
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可能得需要给每个员工配备一个“跟踪考核者”每天对他的工作进行跟踪。这样下来,20多个被考核者就要增加20多个跟踪员,而且考核的项目又多,这种人力成本的增加,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好,领导允许我们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此事。顺着这个思路,我认为,日常的考核,其实就是对工作流程的监督和评价,为何不寻找这方面的系统来帮助解决呢?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查找了不少有关绩效考核的资料,发现国内现在许多考核软件,或者说人事管理系统在考核这方面还保持着简单的事后评价、统计的功能,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有些定制的HR软件倒是不错,功能也很强大,但经费有限,我们现阶段还“玩不起”这么昂贵的系统。
最后,想到了使用OA系统中非常成熟的协同和统计功能,一般来说,OA系统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帮助完成协同和待办事项,采用OA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种“曲线救国”的另类玩法,不知道算不算是OA新的应用。/images/face/030.gif
前一篇:[转]对国企绩效考核的批判
后一篇:看不懂的sony mylo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