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码字存档 |
禹刚 2005年03月17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16日)公布了2004年外债数据。数据显示,外债流量成倍增加,外债总规模增长迅速,短期外债占比继续攀升。
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在外债的期限结构上,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242.87亿美元,占54.37%,比2003年末增加76.97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043.0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5.63%,比2003年末增加272.65亿美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碧琼教授认为,45.63%的短期外债比率过高,风险比较大,而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安全的短期外债比率为40%。“当然,这个安全线也没有绝对的统一意见。”她说。
截至2004年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2285.96亿美元,与2003年末相比增加349.62亿美元,上升18.06%。2004年1至12月,我国新借入外债2059.7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44.29亿美元,增长102.84%。
张碧琼教授认为,与我国去年外汇储备增长结合起来看,有一定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她表示,增长幅度比较大,与去年上半年的投资过热和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关。
她认为,这比较明显地体现在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规模上。数据显示,去年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659.69亿美元,占36.23%;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46.46亿美元,占24.52%。她认为,从增长规模上,这比较正常。但是这里面更多的是短期投资资金,较大程度地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
而对于境内外资金融机构316.34亿美元的债务余额(占17.37%),张碧琼教授认为,除了一定程度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这更多的是因为境内外资机构交易头寸活跃的需要。她认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游资,其实更多是以内资银行为中介产生的结汇和收益形成的投资。
去年上半年,受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外债总规模和短期外债比例都迅速上升。针对这一形势,外汇局和相关外债管理部门出台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控制外债增长。
令人关注的是,去年外债净流入157.33亿美元,为2003年的4.6倍。张碧琼教授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短期外债增加造成的。她表示,外债净流入过大将会造成较大的风险。
外管局表示,据初步测算,2004年末,我国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为34.9%,负债率(外债余额与GDP之比)为13.86%,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约为17.1%,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