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珠宝》之写作浅析

分类: 记录 |
莫泊桑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以及《羊脂球》大家都很熟悉,而他的另外一篇《珠宝》也是非常精彩绝伦。
《珠宝》这篇小说我之前有读过,但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求甚解的闲暇打发时间去看,而在昨天晚上,我重新阅读了这篇短篇,发现有许多颇有意味深长的地方,一遍读完,显然意犹未尽,索性再读一次,这一下便读了三遍。
小说的剧情内容我这里就不多做叙述,喜欢的朋友可以自行去阅读原文,我这里只是通过这篇小说,来谈下个人对写作尤其是短篇的一些理解。
文章开篇就讲,琅丹先生娶了个女人做太太,她的太太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看戏,另一个就是喜欢珠宝。
琅丹只是个普通的科员,一年收入“三千五百法郎”,自然买不起真正的珠宝,于是琅丹太太购买了许多“假”的珠宝,闲暇时候,琅丹太太总喜欢把玩这些珠宝,出门的时候,也喜欢戴着这些“假”珠宝,琅丹先生很看不惯,但无奈琅丹太太喜欢,也只好作罢。
琅丹太太因为一场疾病忽然去世后,琅丹先生开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原本里讲,
一个月之间头发全变成了白的。他整天从早哭到晚,心灵被一种不堪忍受的痛苦撕毁了,亡妻的回忆,微笑,声音和一切娇憨姿态始终缠绕着他。
注意,文章开头抛出了引子来源珠宝后,作者用了许多语言,不是讲解,而是描写琅丹夫妻二人的细节,让读者有一种琅丹夫妇二人举案齐眉的感觉,从许多的描述上可以看得出,琅丹非常思念他的太太,二人的感情之深,让我们非常感动。
话题一转,琅丹先生在太太去世后,陷入了财务危机,他想到,在妻子在世时,将家庭安排的有条不紊,虽然收入不高,但也经常能喝到上等的酒,和鲜美的食品。他开始只是觉得自己不善于理财才导致家庭财政危机。
迫于生活的窘迫,他想到了变卖妻子生前的那些“假”珠宝,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珠宝店里,他发现那珠宝竟然是真的,一件竟然价值“一万八千法郎”,这个价格简直把他惊呆了,他随后想到了其它的珠宝很可能也是真的,但之前妻子说那些都是假珠宝,是别人送给她的啊,但,
他觉得天旋地转了;觉得一株大树对着他正面倒下来;他张开了一双胳膊并且失去知觉跌倒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珠宝都是真的,那么这些珠宝究竟是怎么来的?是郎丹太太说的那样别人送的吗?这里文章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郎丹先生变卖了那些珠宝后,获得了20万法郎的巨额资产,那么之后的心态是如何的呢?作者没有用一些比如欣喜若狂等词语,而是继续用一些行为语言来表达,如,
他用一种颇为轻蔑的态度瞧着公园里的那些华丽的私人马车,恨不得要向着游人叫唤:“我现在也是富人了,我。我现在得了二十万金法郎!”
又比如,
于是教马车载了他到部里去,毅然决然走进了他科长的办公室说道:
“我来向您辞职,先生。我现在得了一份三十万金法郎的遗产。”
于是用一种相当卖弄的姿态说自己新近继承了四十万金法郎遗产。
拿到20万,最后跟人说成30万、40万。。。由此可见琅丹心理的变化,不段膨胀和虚荣的心理,跃然纸上。
讽刺的是,片尾处,作者仅用了几句简短的语言,
他还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
这一句,将之前琅丹夫妇二人忠贞不渝的美好感情讽刺的淋漓尽致,随后,
半年之后,他续娶了。他的第二个妻子是个很正派的,但是脾气不好。
琅丹在妻子去世后半年就新婚,作者很肯定地说,这个新妻子作风很正派,只是脾气不好,那反过来我们再回想文章开头,提到琅丹先生之前的那位太太脾气很好。。。
至于那位太太的作风嘛,作者虽没明说,但字里行间就已经说明的非常清楚了。
莫泊桑果然不愧是小说大家。
欧亨利、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都很喜欢,我几乎看过我所知道的他们的所有短篇作品,我认为这三人是当之无愧的短篇小说之王。当然,排名不分先后,各有各的精彩。
但是奇怪的是,这三人都不长寿,均是只活了四十多岁就过世了,这。。。这。。。让喜欢写短篇的人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