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一些思考

分类: 感悟 |
十世纪末的中国,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灭亡之后,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短短的五十三年中,先后出现过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历史上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在中原以外的地区,也先后出现过吴、楚等十国,这个混乱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五代十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部新加坡的电视剧《绝代双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上述便来自于其电视剧开篇解说词。除此之外,大陆也引进过包括《地下猎人》、《莲花争霸》、《人在旅行》等多部新加坡电视剧,亦带给了我对新加坡电视剧的许多好感。
关于五代十国的历史,似乎有许多话题,但现实中有缺乏这方面的文学或影视剧,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太过于混乱。
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开始,一直到赵匡胤960年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期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枭雄陆续登场,如果从故事的角度,的确有许多精彩的事迹。
但,从文学或影视剧的角度,这个恰好是弱点,比如春秋战国史书,为什么至今没有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书或影视剧?就是因为一时间跨度太大,期间几百年历史,另一个就是人物太多了。而五代十国虽说历史时间跨度不算太大(短短几十年而已),但因为历史人物过多出现,也是其成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你说《三国演义》不也是如此吗?对。《三国演义》的确跟五代十国很相似,但其有个主要的线索,就是三国纷争,最后统一。虽说五代十国最后也趋于统一,但其过程中各方割据势力反复建国又屡次灭亡,又过于混乱。作为文学题材类,通常我们会提到一个词“书胆”,就是指贯穿一部书的主要人物,《三国演义》很符合这点。
而五代十国呢?恰恰相反,从朱温、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到郭威、柴荣,以及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等,主要人物线一直在变,这不仅让写书的人感觉很难下笔,更让读者读的晕倒转向,迷惑不已。
这便是五代十国成书难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上,前边提到新加坡那部电视剧《绝代双雄》里提到的五代十国的历史时间,并非53年,准确地讲,从公元907年开始,一直到公元979年北汉灭亡,共计72年。
当然,你不能用我们的要求去要求新加坡的编剧和导演,事实上,我认为《绝代双雄》这部剧非常的出色,对于混乱的朝代和人物,他采取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即主要从后周开始讲,从赵匡义赵光义两兄弟同李煜对比角度,描述宋和南唐的历史变迁,既有历史的角度,更有观众(读者)容易接受的人物主线,再加上李丽珠演唱的气势磅礴的主题曲和多个妙不可言的插曲音乐(部分填词直接引用李煜的原词),让人看后不由大呼精彩!
另外,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风格,也是不错的,站在第三者角度,幽默风趣的类似说书人风格。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类似的手笔写法,似乎不是很适合五代十国,适合写短故事。
名字暂时就叫《新五代演绎》,或者《五代十国枭雄传》:)
前一篇:万般皆浮云,健康最重要
后一篇:南海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