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经-14

(2007-04-01 22:47:22)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大鐵圍山,高廣二百二十四萬里;小鐵圍山,高廣一百一十二萬里;須彌山高廣三百三十六萬里,以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就理而言,即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也。如爾許山盡如須彌,以況七寶數持用布施,所得福德,無量無邊,終是有漏之因,而無解脫之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四句經文雖少,依之修行,即得成佛,是知持經之福,能令眾生證得菩提,故不可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意謂如來有度眾生心,佛為遣須菩提如是疑心,故言莫作是念,一切眾生,本自是佛,若言如來度得眾生成佛,即為妄語,以妄語故,即是我人眾生壽者,此為遣我所心也。夫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若不因諸佛說法,無由自悟,憑何修行,得成佛道。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如來說有我者是自性清淨,常樂我淨之我,不同凡夫貪嗔無明虛妄不實之我。故言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有我人者,即是凡夫;我人不生,即非凡夫。心有生滅,即是凡夫;心無生滅,即非凡夫。不悟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凡夫;若悟般若波羅蜜多,即非凡夫。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無能所,即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世尊大慈,恐須菩提執相之病未除,故作此問。須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更言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又是一重迷心,離真轉遠,故如來為說,除彼迷心。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豈得同如來。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令其所悟深澈。須菩提被問,迷心頓釋,故云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所悟甚深得方便,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細惑,令後世眾生所見不謬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以兩字,是發語之端。色者相也,見者識也。我者,是一切眾生身中自性清淨,無為無相真常之體,不可高聲念佛,而得成就,念須正念分明,方得悟解,若以色聲求之,不可見也。是知於相中觀佛,聲中求法,心有生滅,不悟如來矣。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聞說真身離相,便謂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佛語須菩提,莫言如來不修三十二淨行,而得菩提,汝若言不修三十二淨行,得阿耨菩提者,即是斷佛種性,無有是處。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通達一切法,無能所心,是名為忍。此人所得福德,勝前七寶福德。菩薩所作福德,不為自己,意在利益一切眾生,故言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非來非不來,非去非不去,非坐非不坐,非臥非不臥。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在空寂,即是如來也。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以喻一切眾生性上微塵之數,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一切眾生性上妄念微塵,即非微塵者,聞經悟道,覺慧常照,趣向菩提也。念念不住,常在清淨,如是清淨微塵,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三千者約理而言,則貪嗔癡妄念各具一千數也。心為善惡之本,能作凡作聖,其動靜不可測度,廣大無邊,故名大千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刚经-13
后一篇:金刚经-1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