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还有伦敦奥运会的丹尼·博伊尔,再到《鸟巢吸引》的陆川,大型演出成为电影名导的艺术舞台,现场演出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很明显,现在世界的流行趋势是跨界执导,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从《鸟巢吸引》说起,讲一讲四大理由:
第一,电影语言的精美移植
这一点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鸟巢吸引》体现最明显,在看演出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歌舞秀,而是在一条主线上的视觉语言的华丽表达。电影讲究镜头里每个细节的呈现,在电影里无论是一场大的战役,还是人物细腻的表情,都通过每个精心拍摄的镜头来展现给大银幕前的观众,而过去的大型演出只突出一个“大”,而不善于“细”,拍电影出身的导演恰恰弥补了这个缺点,让观众能在整体演出里目不暇接的看到一个个精美的情节,其信息量是成倍暴增的。
第二,让人文精神去感动人
电影导演赋予了一个演出的核心灵魂,《鸟巢吸引》的核心是爱情,讲述一个穿越时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一个好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给观众,而演出同样如此,陆川对于演出剧本的打磨,让这个演出突破了很多惯例,而一切为故事服务。这个故事并不复杂,让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所要传递的人文精神,视觉效果无论如何华丽炫目,也是为观众的感受体验所设定。
第三,光影效果的极致追求
看过《鸟巢吸引》的观众,会为这个演出的光影效果所惊叹,几千平米大的LED大屏幕投射壮观的大背景特效场面,而且把光影投射在整个舞台上,如那段瀑布流水的片段,可以看到奔腾的瀑布涌满整个舞台,观众席上挂着如风帆般的白布也是光影展现的一部分,舞台两侧的水池的喷泉也可以投影出舞动的人像。导演陆川对光影效果的追求已达极致,张艺谋和丹尼·博伊尔也是此中高手,用光幻出万千景象。
第四,与时间赛跑的超越者
记得在奥运会即将开幕时,英国有媒体报道,导演博伊尔还在与工作人员争论不休,而《鸟巢吸引》同样如此,陆川在即将正式演出的前几天还要把六十段舞蹈其中的四十段重新编排,不知道这是不是电影导演的通病,我曾在电影片场见过导演只是为了非常不起眼的云彩背景而纠结许久,在镜头里不起眼的甚至观众不会留意的事情也要死磕到底,大型演出本没有多少人去留意的细节,在电影导演的眼中,都成了大件事,所以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他们用别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去完成超越,他们的时间观念与别人不一样,没到最后一刻,时间就是存在的,无论再短也可以完成某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只为最后完美的呈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