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星人来过地球吗

(2012-07-29 00:21:51)
分类: 手记集

发表于成都商报《路上》版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牛亚皓

 

声明:本文原题为《真的有UFO甚至外星人吗?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人声称遭遇了UFO甚至外星人的社会现象?》。很明显这个题目有点长。

 

我们先搞清楚,UFO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过,银河系有2000亿颗恒星,银河系在宇宙里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很难说只有地球才孕育生命。前几天,我采访的几名天文学专家、UFO研究专家一致认同霍金的说法。我又问了几名成都市民,他们也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这么说吧,我还没碰见过完全否认外星人存在的地球人。

 

早在20年前,就有同学向我描述他目击飞碟的情景。他说:“我那天和我妈骑车去我姥姥家,路上见到天上有个像太阳的发光体,忽地飞走了。”(事实上,当年这个小学生并没用“发光体”这个词。)后来我发现,很多人有类似“童年经验”。(文学理论著作说,童年经验对创作影响深远。)于是,我们觉得飞碟不但神秘,甚至还有点亲密。

 

UFO目击报告古已有之。1892年清代画家吴友如画《赤焰腾空》,说:“金陵城南,忽见火毯一团,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嘻,异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UFO目击报告骤增(这本身就值得玩味)。1947年,美国发生罗斯威尔飞碟坠毁事件,使飞碟成为全球热门话题。上述见到太阳类飞碟的小学生也的确生于1947年之后。

 

至今无以计量的UFO目击报告,经签定:一些是人类飞行器,如军方导弹、卫星、探测气球等;一些是自然现象,如金星、火流星、昆虫等;一些是人为的,如发光风筝等。剩下的极少数(有人认为2%)难以破解,才可称作UFO。之所以难解,我认为缘于军事行为的机密性和地球人对宇宙的认知极其有限。美国过了多年,才公布1947年实为侦查苏联发射了多只探测气球。地球人连恒星都远未认完,更别说行星、卫星、彗星、星云和宇宙外的宇宙了。所以即便这2%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问题在于,假如排除所有军事因素和地球人未知的自然现象,是否还有UFO?于是我们回到这个讨论:假设存在外星生命,外星人会来到地球么?在此,我采访的天文学和UFO研究专家就两极分化。一类认为绝不会来,一类认为绝已来过。争执遂集中在:外星人进化比地球人晚还是早;外星人会以何种形态来地球。有人认为,外星人甚至可能比地球人早进化几亿年;外星人可能是“半物质人”,飞碟可能是星云状。这么一说越发玄乎、不可考也,于是有专家倾向于以“与外星人的接触实例”来说明问题。

 

称接触过外星人的人也多。在中国,最有名的当属黄延秋、孟照国、曹公。黄延秋是河北农民,称1977年有两个飞人背他飞行。曹公是北京某中专校长,称1998年受外星人之邀为中国女孩治病。孟照国最强了,说1994年和女外星人发生过两次性关系。孟照国即是黑龙江凤凰山红旗林场的农民。前几天我见了他,他仍死不改口。

 

从单个案例上,我们轻易就能发现很多疑点。孟照国说,女外星人穿开裆裤,用瓢饮液体,说东北话;黄延秋说,飞人穿黄军装,留背头,说河北话,写汉字,吃面、看戏。我们都会觉得他们精神有问题,且外星人的形象总跳不出他们的认知范围。

 

国外的一些称与外星人接触过的人则聪明点,说外星人与其对话用的是“心灵感应”。但国内外有一个共同细节,即外星人可携其穿墙而过。或许,他们早都听说了这个说法。

 

上述怪事,因仅有当事人的讲述而无从考证。况且这事儿,你真的指望过有结论吗?我想你会说,呃。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国内外有众多飞碟爱好者,有的还很痴迷。国内时不时就会传出所谓UFO目击事件,数量之多,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对地球生活的“不信任、逃避和发泄心理”,看上去永难消失——面对无限的太空,你我总处于无限的思考和迷惘之中。我认为,这也许是把双刃剑。

 

仰望星空,人可能一时变得豁达,忽觉人间琐事如风。就比如我,前几天白天在哈尔滨采访UFO事件当事人和“专家”,晚上看UFO电影(《第三类接触》等),一直处于人生超脱状态,根本不计较大米多少钱一斤、哪个人对我不好……

 

但这种状态也可能让你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就比如某位UFO研究“专家”。咳,这么给你说吧,契诃夫有篇小说《第六病室》,安德烈﹒叶菲梅奇原是活得滋润的医师,自从和一位精神病人空谈哲学上瘾后,便觉“反正他会死的,他也会死的”,结果也住进了精神病院。当然契诃夫写这小说或有讽刺所指,但对安德烈﹒叶菲梅奇来说无疑是场悲剧。

 

说来说去,我仍没给你答案,到底外星人来过地球吗。哎,我要知道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消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