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遣

(2012-07-27 03:23:26)
分类: 书影集

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迷惘。对内、对外。这两天我仍在自问:在如此环境中,该如何放置自己?

我听到了太多的咒骂,对这样一个天地。这是怎样一个天地?

 

刚看了凤凰卫视对梁晓声的专访。他写了一本书《知青》,同名电视剧近期播出引起争议。

他美化了知青生活,未反映真实历史。这他承认。他说:如果不这样写,就通不过审查。

 

这正是我们都在遭遇的事情。

 

《知青》我一眼未看。上学时看过梁晓声的《年轮》等,敬佩于他用力还原历史和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写作风格直接、苍劲,没有华丽的辞藻、结构,有报告文学的意味。故我一直未将他归入真正的小说家行列。

但他毋庸置疑是真正的作家。他着眼于在一段历史和一个群体上找寻、展现、释放自己的内心。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像他一如既往这样写作的作家并不多。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之后的文学。梁晓声说,他曾经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也曾一度批判现实,在特定的时期他写出了对应的作品。那么,问题是:如今,写什么?

其实问题在于:能写什么。

我相信,中国当代作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深受困惑。

 

梁晓声目前的思考是,释放温暖。他甚至以为找到了一条道路。所以他将知青年代少有的“好”人“好”事像宝石一般拣出来,放大其光芒,企图释放给读者一种错觉:要是人间都如此温暖该多好啊?

我认为,这也是梁晓声的错觉。无奈的错觉。

 

其实回避现实,放大单个细节,正也是目前新闻界、文艺界都在做的事。如北京暴雨,放大个别“好”人“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地触及现实。

 

想想,都无比悲哀。怎样的一种天地,让贵国(声明:此处“贵国”不指中国)新闻、文学、文艺扭曲到怎样一种地步,让一名作家产生了怎样一种错觉。在我们大体知道能做什么之后,我们在做什么、做了什么。

 

梁晓声肯定是想在“我们能做什么”中找寻一些缝隙。既然他说,写作必须得有意义。

得有意义,不然写作算什么、活着又算什么。

 

如今贵国文学,流行的那些书,不是真文学,我们都知道,那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如今贵国媒体,流传的那些事,不是真新闻,我们都知道,那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如今贵国人群,流动的那些人,不是真活着,我们都知道,那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在整个贵国体制运作者都在进行茶余饭后的消遣,我们也都只能对人生消遣消遣。

不然,我们就被消灭或遣送到各种只能进行茶余饭后消遣活动的地方消遣人生了。

(声明:上述四处“贵国”(标红字体),均不指中国)

 

尽管如此,我们本着有意义的态度还要问:能做什么。

梁晓声想出的道路,其实已快要走到死胡同。正如无奈的传统媒体每天都在加速死亡。

我们能做什么呢。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遣消。

 

不然消灭,不然消遣,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我最喜欢消遣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