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宝班手记

(2012-02-17 15:28:41)
分类: 手记集

牛亚皓 □发表于2011年11月成都商报“路上”版

□该文红字部分为今日所加

————————————————————————————

 

①零八年春我去济南大学采访,认识了冯同学。冯同学是个男同学,瘦,脸白,戴眼镜,热情,话多,跑得快。那夜,在一家小饭馆,我和冯头对头饮酒,谈及理想、未来、女孩,甚欢。当下作为年长者,我便从挎包里拿出一本《最小说》送给他,以作见面之礼(实乃刚翻两页便想扔掉、此时急于出手耳)。

谁知此后竟再没机会遇见。此间他多次在QQ上跳出,未聊两句便问道,大哥你结婚没?或者,大哥你有对象了没?好像我结没结婚、有没有对象跟他毕不毕业有很大牵连。

 

零三年冬我在某大学读大二,认识了李记者。李记者是个女记者,瘦,个高,长头发,热情,话多,跑得慢。那夜,在我的租房处,我和李脸对脸打麻将。李在电视台做编导,到我们学校拍一个大学生活的纪录片,不知怎么就找到了我。她先是让我和另外一名同学鱼在各种场景中摆各种造型,最后是在一片夕阳的斜照下,弹吉他。我和鱼当时正好胡编了一首原创歌曲《在我朦胧的印象中》,李听得哈哈大笑。

 

是夜,我们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我记得李当时很郁闷,不停地叨唠着未来、理想、生活,好像忍着很大的压力。她有点憔悴,高跟皮靴数次从我脸上跨过去,到煤球炉上烧水喝。

 

这两件事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互相印证大学生和记者有着天然的惺惺相惜。于是,我喜欢到大学里采访,像李记者看着我我看着冯同学那样,一旦触及对方内心柔软的部分,怀着青春东流的惆怅,顿时让我们平庸而烦躁的生活有了些许诗情画意。

 

②所以这次很开心到义乌工商学院采访。背景是有的,时下小雨,就在校园的湖水和小山之上蒙蒙结着一层烟雾。有山有水,从风水学的角度,蛟龙生焉,于是该校出现一大批能挣很多钱的英雄。这决非恐吓,按校方的统计,该校有至少几十位百万富翁。

 

想起自己毕业时连辆自行车都没有,该校的毕业生开着红色凯迪拉克离开。其实是什么颜色倒无所谓,关键是离开,霸气十足地离开,有种一拳打倒镇关西的美感。

 

说着说着说到那什么淘宝,那个脸型特殊的人创的。说的好了,像写散文。说的不好,像做广告。问题是你即便不做广告,还是有很多人在那上面买东西、做生意。一句话,比起这个时代,我们(这个“们”指少量暂未网购过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有点落后了。

时代跟着时间走呵。有的人抓住了机会,买了很多房子。有的人抓住机会,卖了很多房子。有的人抓住机会,在网上买了一双很便宜的球鞋。有的人抓住机会,卖了很多条围巾。

 

据称,义乌工商学院1800多名同学在网上开店,有“钻”与“皇冠”级者几百名,月收入几千到几万元。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忙着发货、下订单。

 

我知道义乌工商学院的“淘宝班”对一些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那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三学生。尤其在网上翻阅媒体报道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对那些“传奇”的色彩——比如易考、课程压力小、还能挣很多钱——产生向往,由此萌生新的不知可否的梦想。今年春节,一位亲戚,上高三的女孩就谈起此事,让我深感责任之重。

 

(作为媒体人,我们往往事后才发现,我们生产的每一个字,其实都顶着对社会(不包括那些“规定性动作”)的一个责任。有时,我们让自己的每个字都尽量做到客观、冷静。(当然,现在很多媒体都不将自己的原创稿件(尤其是国内新闻)上网。有朋友曾对我说,一年多在百度没搜到你的稿子了。我说,写了不少,都没上网。他问我原因。我说,现在媒体环境太差,动不动就被“萱萱”收拾,不上网是为了规避风险。他说,也是一种逃避责任吧,应该强调记者、编辑的专业性,而非一味地规避风险。我无语。))

 

然而我将《淘宝班传奇》这篇稿子放到自己博客上之后,时至今日,每天都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到(博客的访客统计里能看到来源)。(这也是我将这个手记重新整理上来的原因)。

我告诉那位亲戚,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感受,义乌工商学院的“淘宝班”不像媒体上说得那样传奇,不是谁到了那里都能赚大钱,那些被广泛宣传的创业成功的学生是少数。到了那里,一切都还是要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肯吃苦,终将会成为无所事事、前途渺茫的孩子,一如我们都经历过的大学生活。

 

④“淘宝班”的创立者,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和我聊了近2个小时。末尾美国学者马克来访。马克亦认为这样忙着挣钱的大学生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贾少华立即说得他心服口服。

 

贾少华有的观点让人觉得多少有点极端。

他尖锐地批评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表现出一种霸道、自我和真诚。他疯狂地让学生创业,其实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冒险的创业。在他的创业中,的确造就了创业成功的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必定会有失败者作为牺牲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兰谜案
后一篇:这样的女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