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到农村转转有好处

(2011-12-24 21:14:07)
分类: 手记集

>>>安徽爆发丙肝疫情采访手记

>>>牛亚皓发表于12月24日成都商报路上版

 

我之前没听说过丙肝。只知道乙肝。知道有个高中同学得了乙肝,从此活在一个略显阴霾的角落。他当然也有过求职被拒的经历。后来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高中某阶段他坐在我后面,记得他是个喜欢说笑话的人,心地善良。不幸的降临有时完全没有规律。

这次安徽河南两地丙肝疫情爆发,我才听到丙肝。又了解到还有甲肝、丁肝、戊肝。皆为不同病毒引起,都威胁到肝,严重者可致肝炎甚至肝癌。拿丙肝和乙肝相比,丙肝隐蔽性强、病变速度慢、但比乙肝更易导致肝炎和肝癌。一个临床数据显示:乙肝致肝炎和肝癌的概率是10%,而丙肝是30%。问题还在于,由于对丙肝研究不够,目前没有丙肝疫苗。

如果你觉得我讲得枯燥了,大可以不看。但我的分析是,既然至今都没有丙肝疫苗,就可以肯定你从没打过丙肝疫苗,就是说你的体内就没有丙肝病毒抗体,就是说你也可能感染丙肝。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很能,没有机会得上该病,那么我的分析是:丙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类似于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如果你能轻易排除遗传病史,性上有没有问题虽然也是你一大难关,假设你性上没有问题,那么第一项就得十分留意。

我好想哭着说,我们真的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有的人抽烟,有的人酗酒,有的人熬夜,有的人乱搞。有的人打耳洞、文眉、纹身甚至搞钩子挂人的非主流游戏。器械不是在开水里煮一煮、泡一泡甚至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就行的,医学上使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消毒,即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才可以杀死那些看不见的病毒。

问题是你去过的那些地方不是特别干净。我亲眼见过大街上给女孩子打耳洞的小摊,一枪下去,那女孩眉开眼笑。(过几天可能就说耳洞感染发脓了。)也陪过一个哥们去纹身,穿过那阴暗的胡同,到一个凌乱的出租屋,根本没见那纹身师消毒,就在对方皮肤上刺青。那一次,那哥们刺了一个女孩的名字。出了门他掀开衣服又看看,说,擦,错了一个字。

这样的案例同样适合于艾滋病。你的城市不是特别安全,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活着真他妈不容易。即便某些无辜的人。这一年岁末,安徽涡阳查出几十名(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儿童感染丙肝。涡阳卫生局怀疑,祸根在河南永城一家农村卫生室。依据是,经查这些儿童全部在这家卫生室打过针。排除两项传播途径,也是通过血液感染的。

我去的时候,那里的天气冷得结冰渣。永城隶属商丘,产煤,有著名的粱孝王墓(曹操曾动用军队挖此墓,据传挖了三天三夜,所得金银珠宝充当军饷,三年没吃完)。那天,我来到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这个村位置很特别,过一条沟就是安徽。

村卫生室的医生叫吴文义,62岁,戴眼镜,有圈脸胡,面相斯文。他的绝招是治拉肚子,在大医院看不好的,到他那里只需一针,俗称“一针灵”。吴文义被称为“神医”。刚开始我还不信,到十里八村去走访,不论河南安徽村民,没有一个人不赞他医术高超。

小小的乡村卫生室名气大,多时一天150人排队看病。可以想象那种场景。吴文义当然忙不过来,就叫儿媳妇、外甥等亲戚帮忙。有村民说,那里条件脏乱差,夏天往往让病号坐在杨树下输液。这句话终于让我明白为何这个乡村卫生室院子这么大,还种着很多棵杨树。

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重复使用针头。有多名村民说,吴因忙碌,“推”完一个顾不上换针头就推下一个病号。但吴文义否认,称用的全是一次注射器。事情就僵在这里,甚至引发两地之争。安徽方面怀疑罪魁祸首是河南吴文义,河南方面说目前没有证据是吴的原因。

我去那天上午,正碰见卫生部一群人调查吴的卫生室。到了晚上,在宾馆,听见对门的房间传出几句审问意味的声音,“现在是对你询问,你要老老实实回答”。后来一打听,竟然真的吴文义在里面。但吴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现在也没有定论。

其实更值得深思的是农村的医疗现状。现在推行“一村一室”制,很多村子都有了卫生室,但其医疗环境、设施、医生资质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某些人真的需要去农村多转转。

去农村转转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学习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存精神。那天我就在沈楼村看见一辆三轮车在泥窝里歪歪扭扭地走,车上挤着几名幼儿园学生。

“靠,这不是校车吗?!”我当场就震惊了。12月7日于广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啊!
后一篇:东兰谜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