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因何不待见李白
(2012-09-22 22:14:01)
标签:
李邕当涂李白杜甫《文选》文化 |
分类: 杂文 |
李邕因何不待见李白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李邕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但他在仕途上,却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学我者死”李邕书法名言。李邕是唐书碑大家,他的碑刻盛极一时,他的书法独特,有着厚重的感觉,所以说,谁都学不了。同时代的草书张旭和颜真卿都佩服他。李白对李邕并不不感冒,主要是两人有过节。李白闻听李邕被贬江南,曾经登门拜访。李邕见李白呈递的诗歌都是一些自由诗歌,称不能登大雅之堂,说是乡间俚曲。李白当时年轻气盛,刚辞亲远游,仗剑去国,豪情满怀,对李邕不不识自己感到失望。李白哈哈哈大笑吟诵着:“丈夫未可青少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背着手走出李邕府,李邕闻听,顿时跺脚,小看了李白,命人去追李白,李白已经走的没影踪了。李邕嘱咐家丁,李白再来,自己亲自到门口迎接。可惜李白没有再度登门,谈再度相见是二十多年后,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去济州(济南)受高如贵受道菉,杜甫陪同相见的。
李邕不欣赏李白,但是很欣赏、十分看重杜甫,对杜甫十分欣赏。杜甫十四岁就在岐王府里与李邕听李龟年唱歌,杜甫写有《大宛銘》走红洛阳文坛,李邕求识面,王翰想与杜甫为邻居。后来,杜甫颠沛流离,一生与贫穷相伴。李白是潇洒一生,终老也寂寞与花间,流落在江南一带。老年在秋浦(池州)、宿县、泾县、宣城、当涂一带漫游,最后养病在当涂,病逝当涂。
前一篇:钓鱼岛之歌
后一篇:阿弋:因何中国电影难以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