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弋:范仲淹是怎么救助穷人的

(2012-08-16 10:54:24)
标签:

范仲淹

义庄

范氏

家族

义田

杂谈

分类: 杂文

阿弋:范仲淹是怎么救助穷人的


 

    公元1049年,疾病缠身的范仲淹奉命知上杭州,此时范仲淹已经是经过多年颠沛流离,是一位六十一岁的老人了,政治上的险滩经历了无数,显得更加苍老。范仲淹一到杭州,不久就回到了故乡苏州,去看望族中的父老乡亲。苏州的范氏家族,虽是名门望族,但范氏家族里大多是清官,都是清正廉明之人。范仲淹在做参政知事时候,也没有给家族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被贬的时候,常常使家族受到莫须有的牵连。因此,范氏家族中,仍然有人过的很穷,甚至经济比较拮据,有的竟然饱受饥寒之苦。范仲淹在寻访族亲的时候,看到一张张因饥饿而清瘦的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不仅感到羞愧和难受落泪。他感到有愧于族亲,有愧于家族父老乡亲,他拿出三千匹好绢,发放给族亲,说:“亲族乡里,见我生长,幼学壮行,为我欢喜,何以报之》祖上积德百余年,始发与我,今族众皆祖宗子孙,我岂可独享富贵?”。于是,范仲淹出钱购买了好地千亩,创建了范氏义田,作为族亲经济救济来源。义田由范仲淹与族中长辈管理,制定了管理办法。范仲淹平常就好施,让范氏家族日有食,岁有衣,制定了严格的分配制度,小到日常供给,大到婚配嫁娶的礼金、礼品,即便是娶二房都有救济,并将芝草营巷的祖宅改建成范氏义庄,让那些贫穷的人居住并设立了文正书院,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救济形式。吴中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范氏家族,建立了救济庄园,让穷人都吃上饭,活的有味道,死有安葬,义庄、义田的建立,使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得以发扬和体现。范仲淹以廉明清正为官,先忧后乐的思想赢得了世人的爱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