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2008-01-07 16:17:34)
分类: 杂文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题记:我们的国粹到底应该是什么?难道中医不是?棋类不是?武术不是?古筝不是?陶瓷不是?200年历史的京剧怎么可以代表国粹?

    质疑京剧“国粹”是文化的缺失   文 阿弋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

    目前,京剧是少有人看和看得懂的戏曲。

    京剧目前只剩下段子,很少见到完整的。

    京剧尽管唱腔清亮,招式比较讲究,但是给人的吸引力不是很高。

    京剧给人的印象是脸谱化,唱的内容老套。

    脸谱就是京剧的精华?唱腔就是它的底蕴?

    我们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浩瀚的文化,为什么就选择了只有200年历史的京剧做“国粹”?

    “国粹”应该是我们所有文化的大成!

    我们的文化就简单到了一个“京剧”?恐怕不是吧?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选择一个文化国粹应该不是很难的,我们选择了“京剧”。京剧固然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是无论国内外的人,第一印象就是脸谱,其次是动作,再次是唱腔。这些的确是艺术的精华,有自己的特色,可是作为文化的“国粹”视乎牵强。因为京剧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留守在200年内了,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化,使文化历史的洪流只剩下一条小河沟了。

    京剧的确认,丢失了我们的文化宝藏。

    京剧本身是有文化底蕴的,是精华的,但是作为“国粹”笔者感觉有些不是那么舒服,感觉少了什么。

    宋词是可以唱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京剧目前也不是兴旺的,只能说还在传唱,甚至是国家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着,但是京剧还只是片段和旧曲,几乎没有多大发展和进步,可见京剧的传承是要靠政府和国家维护的。

    我们有很多文化是民族自己传承的,是靠民族文化的自觉欣赏传承的。京剧至少目前不是!

    京剧只是文化遗产。

    京剧作为“国粹”具体欠缺的是什么有待大家争议、探讨。

    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   文 阿弋

    我们的中医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文化,实际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医难道不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国粹”?

    我们的书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独特的艺术,难道不会是“国粹“?

    我们的中华武术都是自己原创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难道不是“国粹”?

    中国的陶瓷也有悠久的历史,连我们的中国名字翻译成英文的时候,都是陶瓷的意思,难道不是“国粹”?

    围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在思考和博弈中得到宝贵财富,难道担当不了“国粹”?

    古筝、琵琶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我们的独创艺术和原创音乐,难道不是“国粹”?

    京剧是什么?京剧无非是上大夫官宦皇室的霸道享受的经典优秀的剧种而已,它担当“国粹”似乎有些牵强。

    京剧只有200年历史,怎么能涵盖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京剧做“国粹”挡住了我们悠久的伟大的文化历史。

    京剧只是优秀的剧种,很难说它包容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一切。

    我们的“国粹”难道不可以像四大名著那样?确定为“中医、陶瓷、琴棋书画、武术”?

    颠覆“国粹”的概念就是丰富和真正的确认我们值得骄傲的“国粹”,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恢复,是复兴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首要任务。

    “国粹”应该是平民的不是“宫廷”的   文 阿弋

    “国粹”应该具有平民、大众的性质,因为必定平民、大众才是组成一个民族的基础。京剧本来是平民的,但是后来成了“宫廷“剧了。

    老百姓在清朝的时候是听不到京剧的,京剧被朝野收买和独霸了。

    听京剧不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和享受,现在也只能从电视广播里听和看。

    “国粹”应该是整个民族都懂的东西,是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只知道有京剧“国粹”却都不懂得欣赏,怎么欣赏,哼哼呀呀的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目前,有多少人在欣赏京剧?

    京剧被包养了,成了金丝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国粹”应该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精华,甚至体现一个民族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人耳熟能详才是真正的,京剧具备吗?

    “国粹”国家的精粹。

    我们本土有众多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难道就没有超越京剧的音乐存在?

    京剧只有200年的历史,一下锁定,把以往的文化封住,是不是文化的一种牵强,是不是挡住了历史文化的全貌?

    我们目前缺失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的脊梁,老百姓都听不到京剧,至知道有,却看不见有什么意义?

    京剧的确是优秀的剧种,是很讲究的艺术,但是作为“国粹”是不是有些欠缺?欠缺什么还有待探讨和争议。

    艺术需要证明,也需要争鸣。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独家: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系列论述)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