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中国国粹的概念有点偏颇(四篇)

(2007-04-30 10:35:00)
颠覆“国粹”就是复兴民族文化   文 / 阿弋




我们的中医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文化,实际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医难道不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国粹”?
我们的书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独特的艺术,难道不会是“国粹“?
我们的中华武术都是自己原创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难道不是“国粹”?
中国的陶瓷也有悠久的历史,连我们的中国名字翻译成英文的时候,都是陶瓷的意思,难道不是“国粹”?
围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在思考和博弈中得到宝贵财富,难道担当不了“国粹”?
古筝、琵琶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我们的独创艺术和原创音乐,难道不是“国粹”?
京剧是什么?京剧无非是上大夫官宦皇室的霸道享受的经典优秀的剧种而已,它担当“国粹”似乎有些牵强。
京剧只有200年历史,怎么能涵盖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京剧做“国粹”挡住了我们悠久的伟大的文化历史。
京剧只是优秀的剧种,很难说它包容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的一切。
我们的“国粹”难道不可以像四大名著那样?确定为“中医、陶瓷、琴棋书画、武术”?
颠覆“国粹”的概念就是丰富和真正的确认我们值得骄傲的“国粹”,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恢复,是复兴我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首要任务。

质疑京剧“国粹”是文化的缺失   文 / 阿弋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
目前,京剧是少有人看和看得懂的戏曲。
京剧目前只剩下段子,很少见到完整的。
京剧尽管唱腔清亮,招式比较讲究,但是给人的吸引力不是很高。
京剧给人的印象是脸谱化,唱的内容老套。
脸谱就是京剧的精华?唱腔就是它的底蕴?
我们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浩瀚的文化,为什么就选择了只有200年历史的京剧做“国粹”?
“国粹”应该是我们所有文化的大成!
我们的文化就简单到了一个“京剧”?恐怕不是吧?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选择一个文化国粹应该不是很难的,我们选择了“京剧”。京剧固然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是无论国内外的人,第一印象就是脸谱,其次是动作,再次是唱腔。这些的确是艺术的精华,有自己的特色,可是作为文化的“国粹”视乎牵强。因为京剧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留守在200年内了,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化,使文化历史的洪流只剩下一条小河沟了。
京剧的确认,丢失了我们的文化宝藏。
京剧本身是有文化底蕴的,是精华的,但是作为“国粹”笔者感觉有些不是那么舒服,感觉少了什么。
宋词是可以唱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京剧目前也不是兴旺的,只能说还在传唱,甚至是国家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着,但是京剧还只是片段和旧曲,几乎没有多大发展和进步,可见京剧的传承是要靠政府和国家维护的。
我们有很多文化是民族自己传承的,是靠民族文化的自觉欣赏传承的。京剧至少目前不是!
京剧只是文化遗产。
京剧作为“国粹”具体欠缺的是什么有待大家争议、探讨。
“国粹”应该是平民的不是“宫廷”的   文 / 阿弋




“国粹”应该具有平民、大众的性质,因为必定平民、大众才是组成一个民族的基础。京剧本来是平民的,但是后来成了“宫廷“剧了。
老百姓在清朝的时候是听不到京剧的,京剧被朝野收买和独霸了。
听京剧不是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和享受,现在也只能从电视广播里听和看。
“国粹”应该是整个民族都懂的东西,是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只知道有京剧“国粹”却都不懂得欣赏,怎么欣赏,哼哼呀呀的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目前,有多少人在欣赏京剧?
京剧被包养了,成了金丝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国粹”应该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精华,甚至体现一个民族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人耳熟能详才是真正的,京剧具备吗?
“国粹”国家的精粹。
我们本土有众多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难道就没有超越京剧的音乐存在?
京剧只有200年的历史,一下锁定,把以往的文化封住,是不是文化的一种牵强,是不是挡住了历史文化的全貌?
我们目前缺失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的脊梁,老百姓都听不到京剧,至知道有,却看不见有什么意义?
京剧的确是优秀的剧种,是很讲究的艺术,但是作为“国粹”是不是有些欠缺?欠缺什么还有待探讨和争议。
艺术需要证明,也需要争鸣。
中国文化的殇   文 / 阿弋




题记:我们不是没信仰了,也不是信仰危机了,是遗弃了信仰!我们不是没有热情了,是麻木了,是心灵荒废了!
回眸历史我们看到煌煌的历史隧道中,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文化。那些久远了的文化是我们曾经的里程和历程。厚重的经典是我们的最宝贵的思想家当。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在精神上仿佛没有了归依?象个流浪的孤儿在思想的他乡流浪和哭泣。
当我们站在历史文化遗迹的废墟上时,我们除了感慨还有什么?有的就是在风中的叹息。可是,历史从来没有因为人的挽留和叹息而停止过脚步,叹息的叹息中我们的前辈一代一代地把历史创造又传承给我们。有谁把历史遗留的思想当作我们精神的支柱和进步的力量?
历史永远是匆匆无情的过客。历史容不得你去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就把你裹挟着去穿越时光的隧道。总是有人想抓住历史的风尘,可是历史从来不去因为人有什么意愿去回眸。
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世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贯穿在我们生命里。为什么我们就把它给忘记甚至遗弃了?还不是忘本的劣根性在作祟。
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忘本!
我们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和理想,这本来是我们的无价至宝,为什么有人总是在心灵里哭嚎?那是因为忘记自己的祖宗的墓地在哪里了,那是把祖宗的训示都当了耳边的风,眼中的流云。
我们中华民族没有背叛的遗传基因,有的是苦难的历史,那些在苦难的时光坛子中浸泡过的历史是有着血的教训的,我们没理由去把它忘记,不去把它的精髓去发扬光大。为什么有的所谓的文化人象冲锋的战士,一往无前义无返顾地去效仿、模仿异域文化,将中国本土文化搞的四不象,结果是异域文化不接受自己,自己的文化又不适应了,闹的自己俨然是思想的幽灵?
本邦本土的文化永远是滋养自己思想的精华,是最高贵的享受。
西方文化有自己的精髓,是在自己的生存状态中胎育和成长的文化,他们有自己的法则。为什么我们要盲目地去崇拜和追随?我们能得到什么?什么也不会得到,得到的除了忘本就是被遗弃。
我们的精神家园真的荒芜了吗?没有。我们的精神家园本来就是思想和哲学的圣殿,你只是非要远走他乡,所以你注定要流浪。千年的明月照过历史,照着现在,也会照着未来。风尘会告诉你,你的根在哪里,你的精神家园就在哪里。
未来我们用什么样的答卷去给后代做交代?土不土洋不洋的文化?这样的文化能否让中华民族永远辉煌下去是值得怀疑的。
某些文化人高叫着自由,谁没给你自由?自由是什么概念?谁阻挠你的思想的翅膀了?没有。是你自己懒惰了,是你误把灯光当太阳了。
目前,世界经济大发展,工业、电子信息业发展太快了,所以你跟不上了。为什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那是因为没有进取的精神。
世界的圈子在变小,互相的融合和抵触是正常的,不融合和不抵触才不正常。别忘记了你羡慕人家的时候,人家在羡慕你。你学习人家的时候人家也在学你。
背叛出哲学出文化思想是错误的荒谬的观点,任何一个民族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没有脱离过现实的理想愿望去创造所谓的哲学思想。没有本原的文化是没有生存土养的,那些所谓的哲学观点只能说是思想的火花或灵感、激情之类的东西,昙花是必然的命运。
有人说要一场文艺复兴我们的文化才能进步。请问,你已经把我们的文化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了,你拿什么做文艺复兴的根本和动力?
儒家文化影响了我们几个时代,其影响在目前的生活中依然进行着,为什么熟视无睹?为什么不去承认?就因为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吗?有思想总比没有思想好。本身儒家的思想精髓就是可以走遍世界的精神哲学,为什么去否认它而不是继承和发扬。
儒家思想当然有糟粕,我们这么多时代了就没有长成一颗鉴别的眼睛?
我们发现真正出作品的作家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才有成就的,他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深邃的思想境地。他们是能够把文化和哲学统一起来的作家,他们才是真正的文化人。他们善于发现历史与当代碰撞的伤痕和火花。
我们不是没有可以安慰自己灵魂的哲学,那些真的、善的、诚的、信的主旨哲学不够用吗?够了,只要应用的好,就是最完美的人生和生命过程。
文化和哲学的产生基础是生存的需要,脱离生存和生命去研究任何学问都是浪费和盲目,甚至是麻木和颓废。
我们不缺文化的养分,我们是缺失了思考和继承的精神。
我们不是没有自己的哲学,是没人去丰富和发展。
我们的心灵里还有渴望在,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身体可以流浪,思想不可以。我们应该学习犹太人,在没有土地、家园的情况下,自己打造家园,创建家园。他们走到任何地方都携带着《圣经》。
我们的《四书》《五经》是告诉你学会做人、做事、治理家业和兴亡国家的,它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圣经》。如果客观的应用和实际的应用,你的生命是丰满的,你的人生是富足的,是平安的。
当代是快节奏的社会,信息的社会,人们心理空虚和心情浮躁是自然的,因为任何社会的进步都在让人有暂时的思想上彷徨,等经济社会的尘嚣落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追求的就是你曾经拥有的。如果变化了除了物质的就是年龄。
人生就是丢失家园的羔羊,走丢的时候正是寻找路途的时候。
人们为什么望着天空有敬畏的心理和渴望,为什么望着遥远的土地总是感觉迷惘?那是因为得不到的天空让你渴望不可及所以你绝望根本没去想拥有过什么,遥远的土地上有路,只要你去走就能实现,可是那路在脚下却延伸的太远。
那些自以为心里孤寂的人是因为自己迷失了自己,没有思想的人才看不到自己家的精神财富。
心灵的荒废才是我们当代文化人最大的悲哀。
我们不是没信仰了,也不是信仰危机了,是遗弃了信仰!我们不是没有热情了,是麻木了,是心灵荒废了!
思想可以要多大有多大,要多远有多远,精神可以富足不可贫乏,寻找的脚步必须是塌实的,观察的眼睛必须望远,思想有多远眼光就该有多远。
我们历史的文化不是精神的麻醉剂,更不是罂粟,它是滋养我们生长的精神土地。那些废物哲学家和所谓的文化人不要再叫嚣了,没人无可怜你,因为你太可悲了。你的可悲之处是生活在没有文化土壤的悬空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