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疑京剧“国粹”是文化的缺失

(2007-02-14 21:38:00)

质疑京剧“国粹”是文化的缺失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

目前,京剧是少有人看和看得懂的戏曲。

京剧目前只剩下段子,很少见到完整的。

京剧尽管唱腔清亮,招式比较讲究,但是给人的吸引力不是很高。

京剧给人的印象是脸谱化,唱的内容老套。

脸谱就是京剧的精华?唱腔就是它的底蕴?

我们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浩瀚的文化,为什么就选择了只有200年历史的京剧做“国粹”?

“国粹”应该是我们所有文化的大成!

我们的文化就简单到了一个“京剧”?恐怕不是吧?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选择一个文化国粹应该不是很难的,我们选择了“京剧”。京剧固然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是无论国内外的人,第一印象就是脸谱,其次是动作,再次是唱腔。这些的确是艺术的精华,有自己的特色,可是作为文化的“国粹”视乎牵强。因为京剧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留守在200年内了,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化,使文化历史的洪流只剩下一条小河沟了。

京剧的确认,丢失了我们的文化宝藏。

京剧本身是有文化底蕴的,是精华的,但是作为“国粹”笔者感觉有些不是那么舒服,感觉少了什么。

宋词是可以唱的,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京剧目前也不是兴旺的,只能说还在传唱,甚至是国家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着,但是京剧还只是片段和旧曲,几乎没有多大发展和进步,可见京剧的传承是要靠政府和国家维护的。

我们有很多文化是民族自己传承的,是靠民族文化的自觉欣赏传承的。京剧至少目前不是!

京剧只是文化遗产。

京剧作为“国粹”具体欠缺的是什么有待大家争议、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