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说 |
第一卷 《粉红嚣尘》之九
列车员在查铺,惊醒了沉醉在回忆中的胡愈。
验过票。胡愈走到车厢的连接处,点上一颗烟。
烟雾缭绕。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不知道了。”
他只记得在二十六岁以前,什么都不会。烟和酒都不会。对了。那之前他没谈过对象,没有自己喜欢的女人。喜欢他的多。但是,她们只有暗恋。
他的沉默寡言是道山。
他的孤僻是条河。
谁也别想逾越。包括他自己。
我没有责任担当象太阳一样的权力,将岁月日日照耀。但有责任让自己坚定起来,珍爱阳光的普照和放弃黑夜的日子,因为它对于我太多也太少了。在这个大环境中,我要接纳来自任何一方的苦恼,也要分享努力而来的欢乐。它们总象白日与夜晚在交换,而又不象太阳和月亮那么守时守约,存留的时间也是变化无常。可我不能使生命变戏法,只有持着争取的心和信念,那怕能争取到有如分子一般小的自立成果、平衡内在的生命和外部的生活仅那么一刹那,你就不能否认我曾有过可怜而不可悲的真实存在。
他的思想总那么活跃。
他的回忆还在继续。
扣门的声音不是很重。但是在恐惧的四个女人听来就象大难临头。受几个女人的影响,胡愈心率也在加快,心脏好象在嗓子眼,一吐欲出。他慌乱地拉开冲锋枪的保险,用枪对着门口。
岁数大的妇女也用手枪对着门口,手在颤抖。其他人摒住呼吸,紧张的看着门口。
胡愈对着门外喊:“谁?”
“我。娜莎。对面娜莎。”
李芸用俄语问:“你是娜莎?”
“是。给你送书。”
李芸说:“是娜莎。”说完去开门。
胡愈赶紧示意岁数大的妇女把枪藏起来。
娜莎走进门。她礼貌的和大家打招呼。
娜莎说:“我听妈妈说你们要借书。我给你们拿来了,看完一定还我。”她把手里的一本《读者》和胡愈的诗集递给李芸。李芸接过书和杂志递给胡愈,并对娜莎表示感谢,表示很快就还。
娜莎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胡愈感慨地说:“你的中文很流利啊!”
娜莎这才注意胡愈,她用俄罗斯那种会说话似的眼睛看着胡愈说:“你喜欢读书?”
胡愈刚要回答她。李芸接着说:“他不仅看书,还写书。那本诗集就是他写的。”
“真的!好样的。我真是太荣幸了。”娜莎兴奋地对着胡愈说,伸出手给胡愈。胡愈握着娜莎柔软的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浑身发热,心里特别舒服。因为离的近,他闻到她的体香,有一点迷醉的感觉。她的手在出汗。她深情地看着胡愈,有崇拜和敬慕的光芒在闪烁。
“我能拥抱你吗?”娜杀莎大方地问他。
胡愈腼腆地说:“为什么不可以。”
娜莎拥抱着胡愈,悄声地用中文对他说:“我很喜欢你。”
娜莎在胡愈的额头亲吻了一下说:“这是向兄长的问候。”
胡愈心里发慌。他也深情地看着她。
娜莎对他说:“明天我能请你单独到列宁广场去玩吗?我希望得到您在中文方面的帮助。”他点头。
娜莎愉快地对大家说:“就这样。天不早了。你们休息。我不打搅你们了。”
娜莎站起身准备望外走,眼睛还在胡愈的声上扫描。她突然对胡愈说:“我有个想法,希望把你的诗集翻译成俄文,让俄罗斯知道中国有你这样一个诗人和作品。”他笑着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啊!我们一起来翻译。”“好。我先回去了。明天见。”
娜莎走到门口和大家挥手道别,深情地给胡愈一个飞吻。
第二天早晨,娜莎就来敲门。
胡愈将她迎进屋子。她穿着韩国的红上衣,穿着一件黑色的裙子。显的特别淑女和成熟。她美丽的眼睛让胡愈陶醉。
她悄声问:“女士们起床了吗?”“没有。”
她抱住他,亲吻他嘴。
两人拥抱在一起。
娜莎悄悄地说:“我爱你。”
“我也是。”
娜莎:“用中国话怎么说?什么一见?”
胡愈:“一见钟情。”
“对。一会你教我怎么写。”
“好。”
拿莎见岁数大的妇女在床上翻身。娜莎吐了下舌头。用手指指厨房,示意胡愈去厨房。
两人在厨房里热情地吻了好久。
大家都起床了。
娜莎和胡愈端上热腾腾的早餐。
爱开玩笑的妇女笑着说:“这跨国的爱情来的就是快啊。小日子过上了。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这就是典型的例证。”
岁数大的妇女说:“叫你来还犹豫,差点没错过吧。你们到时候请我们的酒喝啊!我们都是大媒人。”
李芸撅着嘴说:“我是没戏了。洋妞就是厉害。下手准,快。”
娜莎说:“你不会是在吃醋吧?”
李芸温怒着说:“我是没那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下辈子我也托生洋妞。吃饭,谁的吃不了,我愿意效劳。”
列宁广场。广场鸽子在娜莎脚前跑来跑去。娜莎俯下身张开手,一个鸽子就蹦了上去。
她很开心地和鸽子玩。
她天真烂漫的神态让胡遇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他在欣赏。仿佛在看一幅世界上最美丽的油画。
他在品味她。品味一个女人是幸福的,愉悦的。
有人说会品茶的人才会品女人。品女人要用工夫,还要用心。
每一个女人都有她独到的品味。
她十九岁。在他的眼里,她是自己的爱人。他感觉自己是兄长,更感觉是她的爱人。
一个吻。一个承诺。一生的投入。
第一卷 《粉红嚣尘》之十
瞬间是千年的一瞬,是万年一回的感动。就在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的期待都成了过去;就那一瞬间,仿佛一切都凝结了;你的身影就成了我的记忆。多想牵着你的手走,多想把所有期盼的苦恼对你一气说完,不是为了感动,是为了让你知道,有一个人一直梦你,有一个人一只在把你盼望,有一个人一直在寂寞中,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你。泪漂泊了心船,一直在向你的方向走来。
简单的接触,启动了复杂的心。从此忘记不了你的眼神,从此忘记不了你笑语,从此忘记不了你歌声。简单就变复杂了。如果你只是短暂的停留,在我的心里却是永久的盼望和期待;如果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心里却刻下永恒的思念和回忆。简单是不简单的开始。如果从一个简单的认识走向理解,升华到关心,到关爱,我们有另一重复杂。从此牵手,从此盼望,从此希冀,从此忍耐,从此宽容,从此青丝共系,一起黑变白。
娜莎在翻译胡愈即兴写给她的散文。
他的办事处是租赁的楼房。现在成了他们的家。
娜莎和他认识的第二天就搬到这个家。他们开始了两个人的生活。
她教他俄语,他教她中文。其乐融融。
她在翻译他的诗集。说好了,等诗集翻译完结婚。
他领她回国去了一次。他的父母没说反对,也没极力赞成。父母们知道他的性格。在婚姻方面他们也不过多干涉他的选择。在那个地方,中俄结成伉俪的不是鲜见的。娜莎是个标准的俄罗斯美人,坐在那里象公主。她又精通中文。所以家里没给什么意见。胡愈知道那就意味着默许了。
现在的家让娜莎整理的充满温暖和祥和。
娜莎的家人对胡愈这个中国人没什么反感。每次去都是很热情的,都是周到的招待。
在他们的婚姻上已经没什么阻碍了。
他们被幸福包裹着。
爱情真是不分国界的。爱情忠实于有情的人。
娜莎给胡愈起了个俄文名字:过莎。友谊勋章的意思。
胡愈,这个名字。她读起来觉得别扭。她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
“过沙。你来一下。”
胡愈在厨房做中国的饭菜。听见她在叫他,从厨房走到客厅。
“什么事情?”
“你写的太好了。我翻译时感觉特别激动。是写给我的吗?”
“不是写给你,我给谁啊?”
“啊!我太感动了。上帝。你是我的心中的上帝。”她情绪激动地走向他。
她紧紧地抱住他。
“当心。孩子。”胡愈说着,在她的腹部摸。她刚刚突起的肚子里有他们的想望和希望。
爱情的结晶。
她说要给他生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休息一会吧?”他抱起她,将她放在沙发上。
他在亲吻她的肚子。她在幸福地笑。用手爱抚地摸着他的头。
她在喘息,女性被爱抚的喘息。
他知道她想要什么。
“为了孩子。吃饭。”
他控制自己站起来。
“为了孩子。吃饭。”
她也站起来。一起走进厨房。
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幸福从来就是时间中的过客。
胡愈认识到结婚和生孩子都需要钱。他不能总沉寝在温暖的家里。
夜很深了。
月牙在天空。它挂着他们的心事。
明天他就要到一个俄罗斯盛产木材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很远。
他们在争执一件事情。
明天她要到机场送他。他说机场很远,不需要了。让她回到他母亲那里等他回来。
离别。人生的常事,不离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聚就是散的开始,散也是聚的开始。聚散相依,相异。
在他的说服下她没去送他,至少在登机的时候没有看见她。其实她去了,是在暗处看着他登机的。她怕他不高兴,她没有露面。
飞机起飞的时候,她双掌合什。
离别的泪在她的脸上。
离别的愁绪在飞行中他的心里。
机上很多人。这是俄罗斯境内飞机,机上就胡愈一个中国人。
他拿出几个纸条。那是娜莎写的。有分别的用处。遇到困难可以用不同的纸条给俄罗斯人看,她说你将得到帮助。纸条的大部分内容他是能看懂的,有求助与警察的,有住宿的,有打的的等等。
纸条不一定用上,心情是真纯的。诚心是最感染人的,是最打动人的。他感觉暖流在全身涌动。
在他座位左边是位英俊的中年俄罗斯人。他登机以后一直在看书。此时放下书,看见胡愈在看娜莎的照片。他问:“是你的爱人?”
胡愈抬头回答:“是的。”
“她很漂亮。我们能认识一下吗?”中年俄罗斯人递给胡愈一张名片。同时,他伸出手和胡愈握手。
胡愈也递过名片给俄罗斯人。
“我,斯达拉杜冒夫·安那朵里·瓦西里耶韦奇。木材贸易商人。”
“很高兴认识你。我叫胡愈。俄文名字:过沙。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现在也想做木材生意。”
“也许我们有合作的机会。”
“也许。”
“我们应该有个表示。”安那朵里从行李里取出一小盒伏特加白酒。小盒很精致,里面是十支小酒瓶。他递给胡愈。
胡愈也从行李包取出香肠和面包。
两个人一会就喝的差不多了。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安那朵里是去莫斯科的,胡愈要在中途车里雅宾斯克市下飞机。飞机在那里停留一个小时,加油。
两个人用酒沟通感情。
友谊只要是由心灵里发出的就会有回应。
面临胡愈的收获不仅是友谊的开始。
他在这次旅行中,做成了一笔经典的中俄贸易。由此他暴富千万。
他成为商业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列车员在查铺,惊醒了沉醉在回忆中的胡愈。
验过票。胡愈走到车厢的连接处,点上一颗烟。
烟雾缭绕。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不知道了。”
他只记得在二十六岁以前,什么都不会。烟和酒都不会。对了。那之前他没谈过对象,没有自己喜欢的女人。喜欢他的多。但是,她们只有暗恋。
他的沉默寡言是道山。
他的孤僻是条河。
谁也别想逾越。包括他自己。
我没有责任担当象太阳一样的权力,将岁月日日照耀。但有责任让自己坚定起来,珍爱阳光的普照和放弃黑夜的日子,因为它对于我太多也太少了。在这个大环境中,我要接纳来自任何一方的苦恼,也要分享努力而来的欢乐。它们总象白日与夜晚在交换,而又不象太阳和月亮那么守时守约,存留的时间也是变化无常。可我不能使生命变戏法,只有持着争取的心和信念,那怕能争取到有如分子一般小的自立成果、平衡内在的生命和外部的生活仅那么一刹那,你就不能否认我曾有过可怜而不可悲的真实存在。
他的思想总那么活跃。
他的回忆还在继续。
扣门的声音不是很重。但是在恐惧的四个女人听来就象大难临头。受几个女人的影响,胡愈心率也在加快,心脏好象在嗓子眼,一吐欲出。他慌乱地拉开冲锋枪的保险,用枪对着门口。
岁数大的妇女也用手枪对着门口,手在颤抖。其他人摒住呼吸,紧张的看着门口。
胡愈对着门外喊:“谁?”
“我。娜莎。对面娜莎。”
李芸用俄语问:“你是娜莎?”
“是。给你送书。”
李芸说:“是娜莎。”说完去开门。
胡愈赶紧示意岁数大的妇女把枪藏起来。
娜莎走进门。她礼貌的和大家打招呼。
娜莎说:“我听妈妈说你们要借书。我给你们拿来了,看完一定还我。”她把手里的一本《读者》和胡愈的诗集递给李芸。李芸接过书和杂志递给胡愈,并对娜莎表示感谢,表示很快就还。
娜莎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胡愈感慨地说:“你的中文很流利啊!”
娜莎这才注意胡愈,她用俄罗斯那种会说话似的眼睛看着胡愈说:“你喜欢读书?”
胡愈刚要回答她。李芸接着说:“他不仅看书,还写书。那本诗集就是他写的。”
“真的!好样的。我真是太荣幸了。”娜莎兴奋地对着胡愈说,伸出手给胡愈。胡愈握着娜莎柔软的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感觉浑身发热,心里特别舒服。因为离的近,他闻到她的体香,有一点迷醉的感觉。她的手在出汗。她深情地看着胡愈,有崇拜和敬慕的光芒在闪烁。
“我能拥抱你吗?”娜杀莎大方地问他。
胡愈腼腆地说:“为什么不可以。”
娜莎拥抱着胡愈,悄声地用中文对他说:“我很喜欢你。”
娜莎在胡愈的额头亲吻了一下说:“这是向兄长的问候。”
胡愈心里发慌。他也深情地看着她。
娜莎对他说:“明天我能请你单独到列宁广场去玩吗?我希望得到您在中文方面的帮助。”他点头。
娜莎愉快地对大家说:“就这样。天不早了。你们休息。我不打搅你们了。”
娜莎站起身准备望外走,眼睛还在胡愈的声上扫描。她突然对胡愈说:“我有个想法,希望把你的诗集翻译成俄文,让俄罗斯知道中国有你这样一个诗人和作品。”他笑着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啊!我们一起来翻译。”“好。我先回去了。明天见。”
娜莎走到门口和大家挥手道别,深情地给胡愈一个飞吻。
第二天早晨,娜莎就来敲门。
胡愈将她迎进屋子。她穿着韩国的红上衣,穿着一件黑色的裙子。显的特别淑女和成熟。她美丽的眼睛让胡愈陶醉。
她悄声问:“女士们起床了吗?”“没有。”
她抱住他,亲吻他嘴。
两人拥抱在一起。
娜莎悄悄地说:“我爱你。”
“我也是。”
娜莎:“用中国话怎么说?什么一见?”
胡愈:“一见钟情。”
“对。一会你教我怎么写。”
“好。”
拿莎见岁数大的妇女在床上翻身。娜莎吐了下舌头。用手指指厨房,示意胡愈去厨房。
两人在厨房里热情地吻了好久。
大家都起床了。
娜莎和胡愈端上热腾腾的早餐。
爱开玩笑的妇女笑着说:“这跨国的爱情来的就是快啊。小日子过上了。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这就是典型的例证。”
岁数大的妇女说:“叫你来还犹豫,差点没错过吧。你们到时候请我们的酒喝啊!我们都是大媒人。”
李芸撅着嘴说:“我是没戏了。洋妞就是厉害。下手准,快。”
娜莎说:“你不会是在吃醋吧?”
李芸温怒着说:“我是没那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啊。下辈子我也托生洋妞。吃饭,谁的吃不了,我愿意效劳。”
列宁广场。广场鸽子在娜莎脚前跑来跑去。娜莎俯下身张开手,一个鸽子就蹦了上去。
她很开心地和鸽子玩。
她天真烂漫的神态让胡遇有说不出的幸福感。
他在欣赏。仿佛在看一幅世界上最美丽的油画。
他在品味她。品味一个女人是幸福的,愉悦的。
有人说会品茶的人才会品女人。品女人要用工夫,还要用心。
每一个女人都有她独到的品味。
她十九岁。在他的眼里,她是自己的爱人。他感觉自己是兄长,更感觉是她的爱人。
一个吻。一个承诺。一生的投入。
第一卷 《粉红嚣尘》之十
瞬间是千年的一瞬,是万年一回的感动。就在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的期待都成了过去;就那一瞬间,仿佛一切都凝结了;你的身影就成了我的记忆。多想牵着你的手走,多想把所有期盼的苦恼对你一气说完,不是为了感动,是为了让你知道,有一个人一直梦你,有一个人一只在把你盼望,有一个人一直在寂寞中,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你。泪漂泊了心船,一直在向你的方向走来。
简单的接触,启动了复杂的心。从此忘记不了你的眼神,从此忘记不了你笑语,从此忘记不了你歌声。简单就变复杂了。如果你只是短暂的停留,在我的心里却是永久的盼望和期待;如果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心里却刻下永恒的思念和回忆。简单是不简单的开始。如果从一个简单的认识走向理解,升华到关心,到关爱,我们有另一重复杂。从此牵手,从此盼望,从此希冀,从此忍耐,从此宽容,从此青丝共系,一起黑变白。
娜莎在翻译胡愈即兴写给她的散文。
他的办事处是租赁的楼房。现在成了他们的家。
娜莎和他认识的第二天就搬到这个家。他们开始了两个人的生活。
她教他俄语,他教她中文。其乐融融。
她在翻译他的诗集。说好了,等诗集翻译完结婚。
他领她回国去了一次。他的父母没说反对,也没极力赞成。父母们知道他的性格。在婚姻方面他们也不过多干涉他的选择。在那个地方,中俄结成伉俪的不是鲜见的。娜莎是个标准的俄罗斯美人,坐在那里象公主。她又精通中文。所以家里没给什么意见。胡愈知道那就意味着默许了。
现在的家让娜莎整理的充满温暖和祥和。
娜莎的家人对胡愈这个中国人没什么反感。每次去都是很热情的,都是周到的招待。
在他们的婚姻上已经没什么阻碍了。
他们被幸福包裹着。
爱情真是不分国界的。爱情忠实于有情的人。
娜莎给胡愈起了个俄文名字:过莎。友谊勋章的意思。
胡愈,这个名字。她读起来觉得别扭。她就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
“过沙。你来一下。”
胡愈在厨房做中国的饭菜。听见她在叫他,从厨房走到客厅。
“什么事情?”
“你写的太好了。我翻译时感觉特别激动。是写给我的吗?”
“不是写给你,我给谁啊?”
“啊!我太感动了。上帝。你是我的心中的上帝。”她情绪激动地走向他。
她紧紧地抱住他。
“当心。孩子。”胡愈说着,在她的腹部摸。她刚刚突起的肚子里有他们的想望和希望。
爱情的结晶。
她说要给他生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休息一会吧?”他抱起她,将她放在沙发上。
他在亲吻她的肚子。她在幸福地笑。用手爱抚地摸着他的头。
她在喘息,女性被爱抚的喘息。
他知道她想要什么。
“为了孩子。吃饭。”
他控制自己站起来。
“为了孩子。吃饭。”
她也站起来。一起走进厨房。
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幸福从来就是时间中的过客。
胡愈认识到结婚和生孩子都需要钱。他不能总沉寝在温暖的家里。
夜很深了。
月牙在天空。它挂着他们的心事。
明天他就要到一个俄罗斯盛产木材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很远。
他们在争执一件事情。
明天她要到机场送他。他说机场很远,不需要了。让她回到他母亲那里等他回来。
离别。人生的常事,不离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聚就是散的开始,散也是聚的开始。聚散相依,相异。
在他的说服下她没去送他,至少在登机的时候没有看见她。其实她去了,是在暗处看着他登机的。她怕他不高兴,她没有露面。
飞机起飞的时候,她双掌合什。
离别的泪在她的脸上。
离别的愁绪在飞行中他的心里。
机上很多人。这是俄罗斯境内飞机,机上就胡愈一个中国人。
他拿出几个纸条。那是娜莎写的。有分别的用处。遇到困难可以用不同的纸条给俄罗斯人看,她说你将得到帮助。纸条的大部分内容他是能看懂的,有求助与警察的,有住宿的,有打的的等等。
纸条不一定用上,心情是真纯的。诚心是最感染人的,是最打动人的。他感觉暖流在全身涌动。
在他座位左边是位英俊的中年俄罗斯人。他登机以后一直在看书。此时放下书,看见胡愈在看娜莎的照片。他问:“是你的爱人?”
胡愈抬头回答:“是的。”
“她很漂亮。我们能认识一下吗?”中年俄罗斯人递给胡愈一张名片。同时,他伸出手和胡愈握手。
胡愈也递过名片给俄罗斯人。
“我,斯达拉杜冒夫·安那朵里·瓦西里耶韦奇。木材贸易商人。”
“很高兴认识你。我叫胡愈。俄文名字:过沙。也是一家公司的经理。现在也想做木材生意。”
“也许我们有合作的机会。”
“也许。”
“我们应该有个表示。”安那朵里从行李里取出一小盒伏特加白酒。小盒很精致,里面是十支小酒瓶。他递给胡愈。
胡愈也从行李包取出香肠和面包。
两个人一会就喝的差不多了。大有相识恨晚的感觉。
安那朵里是去莫斯科的,胡愈要在中途车里雅宾斯克市下飞机。飞机在那里停留一个小时,加油。
两个人用酒沟通感情。
友谊只要是由心灵里发出的就会有回应。
面临胡愈的收获不仅是友谊的开始。
他在这次旅行中,做成了一笔经典的中俄贸易。由此他暴富千万。
他成为商业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前一篇:长篇小说《粉红嚣尘》(4)
后一篇:揭批:影视剧重拍纯属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