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红学引起文坛争论
阿弋在新浪发出《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一文:《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本小说。《红楼梦》的时代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历史的风尘。月亮还是那个年头的月亮,“换了人间”。我们还是“还看今朝”吧!
研究《红学》其实实际意义不大,读者自会对《红楼梦》有自己见解,谁会在看小说前去看《红学》或看完《红学》去看《红楼梦》?再说了,时代不同了,理解能力和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了,认识水平和能力都不同了,你现在研究成果对以后没多大影响。
我不否认学术的价值,但《红学》的价值好象并不很重要,从文学角度来讲,《红楼梦》自己就在做着证明和陈述,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贾宝玉,有一万个林黛玉,今天的贾宝玉不是以前的贾宝玉。林黛玉不可能再有了,贾宝玉也不可能再诞生了。鲜活的形象各个时代都有,价值观都有所不同。你现在塑造一个“林妹妹”出来,还不让人贬低死,不用葬花了,葬心就是了,首先要让她看精神病医生去。
文学价值是《红楼梦》本身的,不是研究出来的,研究出来谁看?都谁认真看过?不就是圈子里的人互相传传,相互抄抄,你一本我一本,扩大到什么层次了?还不是学究们自己曲高和寡,自我陶醉一番就结了?
《红楼梦》文学价值没人去贬低,历史价值自有历史去给予,靠的是它本身。
研究《红学》“红人”才是真的,研究《红学》显得学问高啊!傲视文坛和学术界啊!物理、化学、生理、医药等理化科技研究为什么就“红”不过《红学》?理化学术研究涉及国家终端机密,保密是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写、说、捧”。时髦说“抄作”。
《红学》最有现实意义的应该是,作者曹雪芹是为什么草席卷身下葬的?作者有如此文学之成就,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他的经历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和需要反思的?
文人在任何朝代都是用则上,不用贬。
现在有多少作家、诗人在流浪?“北漂”中有多少作家、诗人、书画家在困境中度过?难道他们就没有希望写出和《红楼梦》一样的未来文学经典作品?
该研究的没研究,不该研究的研究了一大堆,还有多少书在仓库积压?
研究《红学》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纸张、油墨?研究者的工资、各种待遇又是多少?
成果是用来享用的,用到实际的。《红学》能干什么?精神享受?笔者郁闷,看不懂,难说享受,到感觉难受。
说《红学》我到想起现在的易中天的《三国》“浮浅”的幽默,让历史好看了。听说学术界不承认易先生的“学术价值”,说人家是“平民学者”。我就纳闷了,谁不是平民出身?难道老学究都是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我记得不是啊?活着的都是“五四”时代用激情和鲜血换新天的热血的青年啊!他们当时可是和封建社会、顽固思想不共戴天的。
话说回来,《红学》浪费的实际是学术界自己的生命和时间,除了挂点“高深、高资”权威的名头得到什么了?
文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研究不如写点作品出来。
刘心武可谓大师,他一个人研究就够了,那么有人说了,学术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么我认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叫声就杂了,草多了花多了,不知道哪棵常青,哪朵有毒?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最后不了了之。实用、使用价值何在?
文学是不需要费多大经历、时间去研究的,靠作品说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我们走到大街去问,我敢说,你问刘心武是干什么的?我敢保证,百分之七八十人会回答,著名作家啊!保证还会说《班主任》的作者啊!回答者还会用轻视的眼神看你说,连刘心武都不知道?没文化!你要问《红学》是什么啊?回答反成为疑问,《红学》是什么?《红楼梦》知道吗?回答肯定是:知道。
笔者结论,文学是创作的,不是研究出来的。
阿弋红袖网友发表的文章小评 :评论者:夜零。时间:222.54.53.211[2006-8-22 10:11:22]评论文章:《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所发表的看法: 对。真的是“大快人心”。我相信曹先生写《红楼梦》的初衷也并不是让后世的人把它当成无所不至的法宝一样去对待。评论者:玉中蝉时间:58.44.71.49[2006-8-22 0:07:57]评论文章:《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所发表的看法: 说的好,简直就是说出我等心声,再研究下去“红学”都快变成无所不能的“易经”了。我就不信曹老先生,当初写它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设计与机关,要真是,那他也快成仙了。
阿弋新浪网友评价说:扬扬2006-08-21 19:34:40 好极!笔者结论,文学是创作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匿名] cqpyli 2006-08-22 00:37:21 妙极,好得很 ;[匿名] 先锋作家2006-08-22 09:21:09 题目就挺好;横刀问雪 2006-08-22 10:36:56此文已加精。
阿弋人民网友评论:田耀斌, 呵呵,无知之论,研究红学第一教你更好地做人;第二教你更好地创作.难怪现在的文风浮华,就是你这样的三流作家兴风作浪的原因啊;匿名用户 ,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云山雾海,太对了,一本破书养活几代懒汉!任尔风 说何必?何必!“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何必自己喜欢吃辣的就一定要限制别人吃甜的;别古说,支持。我认为,所谓的“红学研究”,似乎就是在修“铁路”,让别人顺着他们的思路去读这部书;作家李存章说,同感,支持。
红袖添香频道也刊登了一篇狼文关于《红学》研究的文章: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看了狼心苍苍的新作,觉得颇有同感,但也有些自我的观点想表达,因此在这里另开一贴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狼心的文章标题有些模糊,把许多的问题引向了“功利”二字,其实,何为功利呢?如果说刘心武是想借评说红楼而出名,是想博得掌声、地位与金钱,那他完全没必要做这样费时费力的自我推广。因为要在众多资深的红学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面前说话,是需要勇气与相当长时间的深厚功夫的。作为一个本就颇有名气的小说家来说,他有许多炒作自己的简易途径可走,因此我觉得“功利”二字应斟酌。
再来替狼心回答葛乐山原的三个提问:
一、刘心武究竟出了什么成果?
刘心武的秦学研究是跟随周汝昌先生的思考方向来做的,以秦可卿原型的身世为窗口来探究红楼背后的奥秘,这本身就是一大壮举。他的文章我看过,演讲也听过,通俗流畅,论点论据皆完备。先不论他分析的对与错,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已经是他下足功夫的证明。
二、反驳刘心武的文章非常多,有力没力,不知以什么标准来断定?
的确,对刘心武秦学探佚的结果反驳之声多而有之,但没有一条主线和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呈现在世人面前,应该说反驳他观点的众多红学爱好者还没有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反驳套路,也就是没有全然地将他驳倒。
三、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在养活自己时都有益于他人,那么,研究红楼能否与这些做类比?如果能,就得给出理由来。
我想,这个比喻本身就是狼心随意一比,并没有多做什么思考与对照,其实是有些欠妥,也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但要是较真来问,我也能替狼心回答了,研究红楼是发扬中国文化,充实千年历史以及对古典人文风貌作出正确详尽评价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还不能算做贡献的话,那如今的考古学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虽然和工人农民的贡献不同,但凡事要看因果,不能单拿一个“功利”说事。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刘心武首先是一个小说家,其次是一个红学爱好者。一个爱好者对其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探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探佚过程中有了推敲与发现,欣喜激昂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他在书中和演讲过程中一再声明自己的观点并非正确,他求的是大家的共同探讨与追溯,我觉得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刘心武是一个名人,而且是对写作有发言权的人物,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不论他自己获得了什么名和利,单单他造就的红学狂澜就足够让沉溺在时尚烟雾中的现代人频频回眸,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功绩一件吗?
我们并不希望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就这样淡出历史舞台,被我们以及后辈所忘却。我切身地感受到,因为刘心武的出书与演讲,有众多的红学家提出了自我的见解;有众多的红学爱好者参与到讨论中来了;还有更多未曾了解过红楼的大众们开始对这部中华奇书发生兴趣、感到喜爱。
我想起了易中天教授前些时在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就算他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名誉和金钱,但从功绩上来讲,那些都是次要的。一个学者要从书房走上讲台,需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把那些生涩难懂的古典著作转化为通俗生动的现代文学,转化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人文风貌,本身就需要深厚的功力与持久的热情。
《百家讲坛》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最佳的平台。一部分学者牺牲自己的安宁,激起大众对古典文学精品的共同研究,这是一种善举。
这两篇文章一刊登,网友反映强烈,红袖网友胡吾 发布时间: 11:33:09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挺好!对于狼文的题目,我想说两句,我想他的题目是由馆主的一篇文得出。名为功利,实为是批驳这种功利不功利的讨论,欲抑先扬罢了。狼,若说的不对,别介意!呵呵 ;狼心苍苍 ,发布时间: 11:37:22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 此言得之矣,颇合吾心。
第一,不要动暨以功利论人.
二,打倒刘心武的办法是驳倒他的红学研究.
三,刘的研究为人接纳,有市场,带给他名和利无可厚非,难道有人让他出书,他非得说偏不出不可,出了书非得赔得一塌糊涂才好?
那些所谓的著名红学专家又靠什么生活?莫非喝西北风不成?
红袖网友葛乐山原 ,发布时间: 11:40:13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再来三问:
一、既然“先不论他分析的对与错,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已经是他下足功夫的证明”,那么,是否有很多研究者没有下足功夫,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自圆其说”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是“下足功夫的证明”?
二、既然“没有一条主线和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么,什么样才算主线?什么样才算“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是想当然没有还是真的没有?这些需要证据。
三、“刘心武是一个名人,而且是对写作有发言权的人物,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你怎么知道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口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并不向来一致,名人恐怕就更难一致了。
阿弋在新浪发出《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一文:《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本小说。《红楼梦》的时代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历史的风尘。月亮还是那个年头的月亮,“换了人间”。我们还是“还看今朝”吧!
研究《红学》其实实际意义不大,读者自会对《红楼梦》有自己见解,谁会在看小说前去看《红学》或看完《红学》去看《红楼梦》?再说了,时代不同了,理解能力和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了,认识水平和能力都不同了,你现在研究成果对以后没多大影响。
我不否认学术的价值,但《红学》的价值好象并不很重要,从文学角度来讲,《红楼梦》自己就在做着证明和陈述,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贾宝玉,有一万个林黛玉,今天的贾宝玉不是以前的贾宝玉。林黛玉不可能再有了,贾宝玉也不可能再诞生了。鲜活的形象各个时代都有,价值观都有所不同。你现在塑造一个“林妹妹”出来,还不让人贬低死,不用葬花了,葬心就是了,首先要让她看精神病医生去。
文学价值是《红楼梦》本身的,不是研究出来的,研究出来谁看?都谁认真看过?不就是圈子里的人互相传传,相互抄抄,你一本我一本,扩大到什么层次了?还不是学究们自己曲高和寡,自我陶醉一番就结了?
《红楼梦》文学价值没人去贬低,历史价值自有历史去给予,靠的是它本身。
研究《红学》“红人”才是真的,研究《红学》显得学问高啊!傲视文坛和学术界啊!物理、化学、生理、医药等理化科技研究为什么就“红”不过《红学》?理化学术研究涉及国家终端机密,保密是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写、说、捧”。时髦说“抄作”。
《红学》最有现实意义的应该是,作者曹雪芹是为什么草席卷身下葬的?作者有如此文学之成就,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他的经历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和需要反思的?
文人在任何朝代都是用则上,不用贬。
现在有多少作家、诗人在流浪?“北漂”中有多少作家、诗人、书画家在困境中度过?难道他们就没有希望写出和《红楼梦》一样的未来文学经典作品?
该研究的没研究,不该研究的研究了一大堆,还有多少书在仓库积压?
研究《红学》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纸张、油墨?研究者的工资、各种待遇又是多少?
成果是用来享用的,用到实际的。《红学》能干什么?精神享受?笔者郁闷,看不懂,难说享受,到感觉难受。
说《红学》我到想起现在的易中天的《三国》“浮浅”的幽默,让历史好看了。听说学术界不承认易先生的“学术价值”,说人家是“平民学者”。我就纳闷了,谁不是平民出身?难道老学究都是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我记得不是啊?活着的都是“五四”时代用激情和鲜血换新天的热血的青年啊!他们当时可是和封建社会、顽固思想不共戴天的。
话说回来,《红学》浪费的实际是学术界自己的生命和时间,除了挂点“高深、高资”权威的名头得到什么了?
文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研究不如写点作品出来。
刘心武可谓大师,他一个人研究就够了,那么有人说了,学术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么我认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叫声就杂了,草多了花多了,不知道哪棵常青,哪朵有毒?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最后不了了之。实用、使用价值何在?
文学是不需要费多大经历、时间去研究的,靠作品说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我们走到大街去问,我敢说,你问刘心武是干什么的?我敢保证,百分之七八十人会回答,著名作家啊!保证还会说《班主任》的作者啊!回答者还会用轻视的眼神看你说,连刘心武都不知道?没文化!你要问《红学》是什么啊?回答反成为疑问,《红学》是什么?《红楼梦》知道吗?回答肯定是:知道。
笔者结论,文学是创作的,不是研究出来的。
阿弋红袖网友发表的文章小评 :评论者:夜零。时间:222.54.53.211[2006-8-22 10:11:22]评论文章:《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所发表的看法: 对。真的是“大快人心”。我相信曹先生写《红楼梦》的初衷也并不是让后世的人把它当成无所不至的法宝一样去对待。评论者:玉中蝉时间:58.44.71.49[2006-8-22 0:07:57]评论文章:《红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所发表的看法: 说的好,简直就是说出我等心声,再研究下去“红学”都快变成无所不能的“易经”了。我就不信曹老先生,当初写它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设计与机关,要真是,那他也快成仙了。
阿弋新浪网友评价说:扬扬2006-08-21 19:34:40 好极!笔者结论,文学是创作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匿名] cqpyli 2006-08-22 00:37:21 妙极,好得很 ;[匿名] 先锋作家2006-08-22 09:21:09 题目就挺好;横刀问雪 2006-08-22 10:36:56此文已加精。
阿弋人民网友评论:田耀斌, 呵呵,无知之论,研究红学第一教你更好地做人;第二教你更好地创作.难怪现在的文风浮华,就是你这样的三流作家兴风作浪的原因啊;匿名用户 ,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云山雾海,太对了,一本破书养活几代懒汉!任尔风 说何必?何必!“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何必自己喜欢吃辣的就一定要限制别人吃甜的;别古说,支持。我认为,所谓的“红学研究”,似乎就是在修“铁路”,让别人顺着他们的思路去读这部书;作家李存章说,同感,支持。
红袖添香频道也刊登了一篇狼文关于《红学》研究的文章: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看了狼心苍苍的新作,觉得颇有同感,但也有些自我的观点想表达,因此在这里另开一贴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狼心的文章标题有些模糊,把许多的问题引向了“功利”二字,其实,何为功利呢?如果说刘心武是想借评说红楼而出名,是想博得掌声、地位与金钱,那他完全没必要做这样费时费力的自我推广。因为要在众多资深的红学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面前说话,是需要勇气与相当长时间的深厚功夫的。作为一个本就颇有名气的小说家来说,他有许多炒作自己的简易途径可走,因此我觉得“功利”二字应斟酌。
再来替狼心回答葛乐山原的三个提问:
一、刘心武究竟出了什么成果?
刘心武的秦学研究是跟随周汝昌先生的思考方向来做的,以秦可卿原型的身世为窗口来探究红楼背后的奥秘,这本身就是一大壮举。他的文章我看过,演讲也听过,通俗流畅,论点论据皆完备。先不论他分析的对与错,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已经是他下足功夫的证明。
二、反驳刘心武的文章非常多,有力没力,不知以什么标准来断定?
的确,对刘心武秦学探佚的结果反驳之声多而有之,但没有一条主线和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呈现在世人面前,应该说反驳他观点的众多红学爱好者还没有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反驳套路,也就是没有全然地将他驳倒。
三、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在养活自己时都有益于他人,那么,研究红楼能否与这些做类比?如果能,就得给出理由来。
我想,这个比喻本身就是狼心随意一比,并没有多做什么思考与对照,其实是有些欠妥,也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但要是较真来问,我也能替狼心回答了,研究红楼是发扬中国文化,充实千年历史以及对古典人文风貌作出正确详尽评价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还不能算做贡献的话,那如今的考古学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虽然和工人农民的贡献不同,但凡事要看因果,不能单拿一个“功利”说事。
最后,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刘心武首先是一个小说家,其次是一个红学爱好者。一个爱好者对其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探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探佚过程中有了推敲与发现,欣喜激昂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他在书中和演讲过程中一再声明自己的观点并非正确,他求的是大家的共同探讨与追溯,我觉得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刘心武是一个名人,而且是对写作有发言权的人物,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不论他自己获得了什么名和利,单单他造就的红学狂澜就足够让沉溺在时尚烟雾中的现代人频频回眸,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功绩一件吗?
我们并不希望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就这样淡出历史舞台,被我们以及后辈所忘却。我切身地感受到,因为刘心武的出书与演讲,有众多的红学家提出了自我的见解;有众多的红学爱好者参与到讨论中来了;还有更多未曾了解过红楼的大众们开始对这部中华奇书发生兴趣、感到喜爱。
我想起了易中天教授前些时在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另外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传承的需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就算他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名誉和金钱,但从功绩上来讲,那些都是次要的。一个学者要从书房走上讲台,需要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把那些生涩难懂的古典著作转化为通俗生动的现代文学,转化为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人文风貌,本身就需要深厚的功力与持久的热情。
《百家讲坛》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的最佳的平台。一部分学者牺牲自己的安宁,激起大众对古典文学精品的共同研究,这是一种善举。
这两篇文章一刊登,网友反映强烈,红袖网友胡吾 发布时间: 11:33:09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挺好!对于狼文的题目,我想说两句,我想他的题目是由馆主的一篇文得出。名为功利,实为是批驳这种功利不功利的讨论,欲抑先扬罢了。狼,若说的不对,别介意!呵呵 ;狼心苍苍 ,发布时间: 11:37:22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 此言得之矣,颇合吾心。
第一,不要动暨以功利论人.
二,打倒刘心武的办法是驳倒他的红学研究.
三,刘的研究为人接纳,有市场,带给他名和利无可厚非,难道有人让他出书,他非得说偏不出不可,出了书非得赔得一塌糊涂才好?
那些所谓的著名红学专家又靠什么生活?莫非喝西北风不成?
红袖网友葛乐山原 ,发布时间: 11:40:13 。回复:读《功利的红楼,功利的刘心武,功利的我们》再来三问:
一、既然“先不论他分析的对与错,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能够自圆其说就已经是他下足功夫的证明”,那么,是否有很多研究者没有下足功夫,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自圆其说”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是“下足功夫的证明”?
二、既然“没有一条主线和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么,什么样才算主线?什么样才算“强有力的权威说服文章”?是想当然没有还是真的没有?这些需要证据。
三、“刘心武是一个名人,而且是对写作有发言权的人物,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你怎么知道他的主旨与愿望是良好的?口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并不向来一致,名人恐怕就更难一致了。
前一篇:当代“陈世美”为什么多?
后一篇:铭记和怀念——忆臧克家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