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连载《粉红嚣尘》之七

(2005-10-14 01:41:17)
分类: 小说
长篇小说连载《粉红嚣尘》之七
列车在银色的世界象一条龙,在游弋。
沃野一片苍茫。
胡愈的心绪却是波澜的。
人到孤独时就难免想起往事,往事悠悠。在回忆中忘却身边的痛苦,这也是一种解脱方式。
他终于当上了专业作家。在当地也是个名人了。于是争议就多了。大多都是嫉妒。人就是这样,特别是知识分子多的地方。文人相轻。这是真的。他被调到文化局创作室工作。他才发现,文化单位更是勾心斗角。他不想搅进去。于是,各个派系就拉拢你,防备你。甚至暗算你。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一年后,他有些后悔来到文化单位。当时下海的风潮非常高涨。他想到深圳,深圳的速度,深圳人创业精神,更向往干一点事情。反正现在年轻,锻炼一下也有好处。再说,停薪留职没有什么损失。大不了再上岸,对以后写作也有好处。下海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没人你就拿不到批文,拿不到批文,你就没有利润可谈。
创业也要有资金。资金是最主要的问题。俄罗斯和中国的边境贸易很红火。有很多关于一笔生意发大财的传说。有人用一船西瓜换回一船的化肥,一笔就是几百万的收入。一件运动服换一件大衣和望远镜,的确是有的。俄罗斯的物价远远低于中国,一吨盘圆钢材在俄罗斯仅四百八十元,我们中国在口岸价格就已经是一千二百多元,价格每天增长。后来涨到一万多元一吨。俄罗斯木材、钢材、化工产品、汽车都是中国紧俏物资。中国的棉纺、服装、轻工产品、食品是俄罗斯急需的,这样就有了火红一时的边境贸易。
胡愈正在犹豫的时候。南京一个文友推荐一伙人找他。想搞边境贸易,请胡愈帮忙。胡愈在帮忙的过程中,体会到地方是大力支持和扶助边境贸易的。他下决心下海了。
他回到原来的单位,请原来的单位参加入股份,合作搞贸易公司。领导表示,搞边境贸易是件好事情,单位参加问题和麻烦多。那时候的工作就是这样,干的多毛病也多。领导先婉言拒绝参加。考虑胡愈的人品和对他的信任,同意单位借给他三万五千元,一年还清。他拿着这笔钱到地级市购买了传真和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当时,他的设备是最先进的。那时候,那个小市还没有程控电话,都是手摇的,摇不好还电人。
筹备到成立仅五天。他是个外柔内刚,外稳内急的人。他到各部门办手续,一说名字都知道,所以绿灯一片。第一笔生意是卖汽车,俄罗斯产的汽车。公司成立的第七天,他从别人那定了十台卡玛斯汽车。第二天转手给南方的客户。那时候谁在外面有人,谁的信息量就大,谁就有经营的资本。他的文学朋友遍布全国。他搞了个《商贸快讯》一一寄出,很快就有回复。当时的年代人的信誉度高,彼此相信合同,也信守合同。这样,他第一笔生意就赚了十万元。有了十万元,他考虑更大的发展,他将公司搬到地级市。他是个有人缘的人,到哪里都有人帮助,很容易得到信任。公司发展很快。他考虑到去俄罗斯做第一手生意。
他踏上俄罗斯的行程。
俄罗斯比罗比詹是俄罗斯远东离中国最近的城市之一。胡愈在这里建立了办事处。
他雇了有个翻译。应该说是个很优秀的女翻译。名字叫:方茗
方茗二十四岁。人长的漂亮,口语好。翻译流畅。可惜的是她不久就去了莫斯科,因为她的男朋友在那里留学。
没了翻译,胡愈只好买来个小册子。这是一本在当时很流行的书,中俄文对照,更方便的是俄文部分是用汉字标注的,会汉字,就会读。它有一个瑕疵,就是标音不是很准确,好在可以让俄罗斯客户帮助。有了这个小册子,真有不少人走遍广袤的俄罗斯大地。
胡愈开始学俄语。后来竟然达到不用翻译,他给别人当翻译的水平。
在学校的时候,他学过但是成绩不好。几乎都忘记了。随着风走了。现在是从头学。好在他擅长自学。自学和读书成了他的习惯。每天没有书他是不能入睡的,必须看。哪怕读了一百遍的书也行,没有是不行的。书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俄罗斯中国人还是很团结的。一般有点困难大家都是互相帮助的。只是有一个坏处,职业道德实在不敢恭维。比如说,我谈好了,以一吨白沙糖换一吨俄罗斯钢材,合同都签定了。第二个中国公司知道后想尽一切办法接触俄罗斯客户,以一吨二的白沙糖换一吨钢材。开始俄罗斯人不干,认为是违约行为,触犯法律和不道德。后来,俄罗斯人学奸了,先找人谈,谈而不定,让中国人自己竞争,他们得利。更让人气愤的是,翻译的职业道德。他们帮助这个公司谈判,知道了准确的商业信息,然后出卖给另外的公司,从中牟利。所以,俄罗斯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了。
胡愈在俄罗斯街上走。刚买了菜,想回去自己包饺子。暂时没事情做,闲的慌。他的同事被他派回去取一份文件。暂时就他一个人在办事处。
方茗的同学李芸离很远就看到胡愈,她向胡愈跑来。她的后面有三个中国青年妇女。
方茗在的时候,李芸常来办事处找方茗来玩顺便改善伙食。他们很熟悉。有一次她喝多了,向胡愈表白,要他娶她。他拒绝了。她再也没提。事情就是这样,你不想继续,实在不想,人家也是清楚的。李芸可能就理解这些。所以她当没说过一样,还是一口一声大哥哥地叫胡愈。
胡愈喜欢她的活泼,但是真没考虑过和她发生什么。一点都没考虑。
李芸不是信口开河的,她说的都是真心话。时间长了,她知道胡愈的脾气。她不好意思也不敢再提处对象的事情。她知道,没戏。但是,她还是很喜欢他的。方茗走后她有时间也还是来找他来玩。
她来玩,她看电视,看书随便。他很少和她说太多的话。他给她做好吃的,她就吃,吃完就走。象亲妹妹。
李芸跑到胡愈面前:“大哥哥。求你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她指着身后的三个中国妇女说:“我给她们做翻译,她们的丈夫今天都回国了。她们,不,是我们。我们害怕住在租赁的俄罗斯房子里。里面还有货物,我们担心来坏人。请你和我们做伴。”
“你是说让我和你们住在一起?我不干。”
她娇声地说:“就一天吗!好哥哥。你害怕我们吗?”
三个中国青年妇女走过来。其中的一个说:“我们真害怕。请你帮帮忙。你想吃什么都给你做。我们住地毯上,你住床还不行啊?要不一夜不睡觉也行,我们陪你打扑克、看电视都行。”
李芸接过胡愈手中的菜:“走吗?求你了。我们昨天就一夜没睡了。楼下有人走路我们都胆战心惊,头发都立起来了。”
其中一个开朗的妇女说:“你别说,还是个小白脸子。挺漂亮的,当心我们四个晚上非礼你。”
他脸通红,犹豫着,很为难。
另一个妇女使劲捅刚才说话的妇女:“你别瞎说了。人家都不愿意去,你一吓唬,人家更不去了。
李芸拖着胡愈:“走吗?有我在,他们不敢非礼你。我告诉她们老公,休了她们。”
岁数大的一个妇女说:“前天有一家中国人被抢了,不仅抢了货物还把一家人都给绑起来了。好怕人。帮帮忙啊。”
胡愈想一想说:“好吧。”
胡愈和她们一起往她们的驻地走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