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岁月#缘起

分类: 山居岁月 |
我终于可以远离尘嚣,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院安住。

小院面朝静琬广场。广场往西,穿过一座小桥,便到了享有“北方巨刹”盛誉的云居寺。站在东厢房的台阶上,云居寺的全景一览无余。房后是白带山,山上有闻名中外的石经山藏经洞。这里静谧祥和,风景优美。山风徐来,夹带着花香果香,草木之香,沁人心脾。白天鸟声啾啾,伴着蝉鸣,间杂几声鸡鸣犬吠,于寂静中透着一种别样的喧闹。夜间,蟋蟀们各处蹦跶,“唧唧唧”、“嘟嘟嘟”、“口瞿口瞿口瞿
”、“叮—口瞿,叮—口瞿”,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还有两只小蛤蟆,不定在哪个角落,度着方步出现在我面前。靠近正房的冷冬叶或者洋姜叶上,常常能找到一两只小蚱蜢。我总疑惑,它们晚上也会入睡吗?天上变幻的云彩、眨眼的星星,新月满月残月的交替,让人相看不厌。更奇妙的是,如果将玻璃窗推到一侧,四层玻璃相叠,经玻璃的折射,就可以看到一排月亮。这些月亮,有时大小相同,亮度有异,有时大小不一,亮度也不一。这种变化跟我看出去的角度有关,也可能跟玻璃有关。具体原因,不是很确定。每次看到那一排月亮,我总疑惑,它们会不会就是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在跟我游戏呢?
我对这个小院的喜爱无以复加。每位来这里的朋友,也都会被她深深吸引,佐证了我的喜爱并非没有缘由。只是,以我肤浅的文学素养,我很难描述她的迷人之处。所以,我只能平铺直叙地描绘它。透过我的文字,大家品到的可能只是白开水似的味道。而我只能说,白开水也有白开水的味道。且聊以自慰吧!
这是一个小套院,内外院各有一片地。外院种有两棵大花椒树,三棵小桃树,还有两棵小杏树。院里院外,在不同的角落散落着一些小香椿树。在分隔内外院的道路旁,是一排葡萄。葡萄苗是我入住之前网购之物,请房东帮忙给种下的。10棵葡萄苗,目前确定活了7棵。收到的葡萄苗一片葡萄叶都没有,根部被严重修剪,原本就不容易存活,加上是在入夏之后种植,能有这么高的存活率已经算是奇迹了!至于结果,大概是明年的事了。桃树和杏树都还没有结果,也许明年会带给我惊喜吧。其中一棵花椒树已经干枯,但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现在,树干上爬满了牵牛花和南瓜藤。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南瓜牵牛树”,也算很贴切了。这就是我生活的环境。我在这里读书、设计亲子课程、写作、种植……过着与世无争、清静自在的日子。
这样的生活,我向往了很多年,却始终没有勇气付诸行动。之所以不能付诸行动,归根结蒂,是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缺乏过这种生活的强大动力。我恐惧孤独,对城市生活的各种便捷过于依赖。我不确定,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能否适应以及是否安全。这种不确定感与不安全感,来自于对不熟悉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我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不信任……诸如此类。我总是叶公好龙似地喜好某些事物,却又没有勇气面对这些事物。我曾经以为,我熟悉的一切是相对安全的、可靠的,不熟悉的,则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很难让我产生安全感。所以,哪怕我很清楚,我熟悉的一切对我是有害的,出于惯性,我依然会倾向于选择它。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今,我可以确定——当你发自内心地爱上某种生活,并且,这种喜爱超越了一切,那么,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你。所以,无论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需要的,只是放下借口,去行动。
寻求确定性,是阻碍我们行动的一大毒瘤。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我不再寻求所谓的确定性,不再以为确定的,就是安全的、坚固的、可行的。我已经深刻地体悟到,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唯一确定的是,一切都无法确定。变迁,时刻都在发生。人、事、物,乃至整个宇宙,无非成住坏空。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常常感叹物是人非,而从根本来说是,人非,物也不是。比如我们熟悉的肉身,貌似今日与昨日无大差别,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到细胞的层面来看,一日之隔,就已经面目全非;七日之隔,所有细胞都被置换,原来的肉身早已了无痕迹。何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肉身如此,其他一切,莫不如此。我们看不到这种变迁,被假象蒙在鼓里,糊里糊涂度日,还在拼命地寻求、保持某种确定性,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我们注定失望乃至绝望。
这种不确定性带给我们恐慌,所以,我们不敢突破自我的框架,只剩下慨叹——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我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敌不过我们的惰性与习气,所以,我们依然停留在苟且,触摸不到诗和远方。慨叹,不如行动。否则,我们只能瞭望,永远无法企及。有一种力量,可以促成我们行动。那就是深信——不确定性会促成某种转变。虽然转变是不确定的,但它转变的趋势是可以被预测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因果规律。凡事都有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既然如此,我们何必问收获?只问耕耘便好。因为,只要你耕耘了,必有收获。你喜欢茄子,不喜欢辣椒,那么,你去种茄子好了。你种了茄子,就不必担心将来收获辣椒。你种了辣椒,就不要抱怨:“为什么别人都能收获茄子,偏偏我只能收获辣椒?”这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只要你依循这种规律去行动,未来便是可以被预测的。这,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好处。看到这一层,无论我们在哪里,在经历什么,我们的心就都明明了了,从此安住。
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它对人对己,对社会,对环境有益无害,或者,至少无害,那么,尽管去做吧!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你没有必要活在他人的看法里。
而今,我不再恐惧。所以,我有勇气选择这种生活。促成我做出选择的另一个动力,来自于我内心的疑惑——作为一个早教工作者,在与孩子密切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对孩子的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可能有待商榷。我需要时间梳理、沉淀。同时,我也相信,自然可以给我启迪。而人,做为自然的一分子,从人性的层面来讲,他也必定遵循自然之道。我想,我们应该可以找到这个所谓“道”的东西,在“道”的指引下重新思考、修正育儿之道。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里,我得到许多的启迪。这些,我都会在未来一一分享。
我不确定我会在这里住多久。我不想去计划。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所以,我随缘而住。现在,这个小院成了我的居所,也成了我和合作伙伴的工作室。偶尔会有人来谈合作,或者有家人朋友过来,在这里小住。有人来,我很开心。没人来,我一样很享受。几年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便对那种生活心生向往,并因了那些文字,仿佛亲历了瓦尔登湖畔的生活。而今,我启动山居生活模式,分享我的经历、观察与思考,想必也能触动一些朋友的心弦,让我们彼此都有“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吧!(未完待续。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