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灵感应意念心灵成长心灵温度计心灵气候信心喜悦和谐安宁育儿 |
分类: 父母智慧 |
正在写作新书《别以为你会爱孩子:林怡的智慧教养经
》,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再跟大家分享其中一节。
孩子天生就是心灵感应大师?
心灵感应,说起来总给我们很玄妙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的事实。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家五星级的酒店。洗漱完毕,豆妈将小豆放在床上靠墙的一侧。小豆立刻惊叫起来,连滚带爬到了床的另一侧。为了尽可能离墙壁更远些,她甚至将小身子缩成了一团。看到小豆这副可怜模样,豆妈不由在心里暗暗叫苦。这下坏了!今晚非挑战自己的极限不可了。
豆妈从小就怕挨着墙睡,尤其在家以外的地方,更是无法忍受睡在靠墙的位置。这跟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有一次,豆妈借住在亲戚家。关灯后没多久,她突然觉得腿上有什么东西在爬。豆妈尖叫一声爬了起来,赶紧打开灯查看,结果发现床上、墙壁上居然爬着三两条不知名的小虫子。看到那些长着许多腿的小虫子,豆妈一夜无眠。那一晚的经历给豆妈内心深处留下了阴影。从此,她再也不敢挨着墙壁入睡了。此刻,豆妈就隐隐有些担心,如果睡梦中突然有小虫子通过墙壁爬到床上来,那可怎么办?理智告诉她,这家五星级的酒店舒适、干净,完全没有那样的可能性。但此刻,无论她如何说服自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内心发毛的感觉。豆妈心想,光自己害怕也就罢了,这小家伙怎么会跟妈妈一模一样呢?她可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啊!这实在太令人费解了!难道连这种癖好也遗传?豆妈确信,在小豆面前,她表现得很镇定,按说,小豆不至于看出自己内心的恐惧而受到影响呀。可是,小家伙的这种恐惧到底源自哪里呢?
实际上,孩子具有直指人心的本能。这是很多爸爸妈妈都意识不到的一个问题。正因为敏感的察觉到了妈妈内心的恐惧,小豆才会有如此的表现。记得琛琛小的时候,我也有过很多类似的体验。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内心不够强大的缘故,每逢先生出差,一到晚上,我就会莫名的有种恐惧感。当然,这样的夜晚,琛琛也会睡得很不踏实。奇怪的是,爸爸一回家,我不恐惧了,他立刻就睡得踏实了。看来,我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恐惧还是被小家伙察觉到了。
林怡育儿会所全日班开班之后,我们对孩子这种直指人心的本能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记得开班初期,有位妈妈在听过我的讲座后,毫不犹豫便将孩子送到了会所。孩子第一天进门的时候,妈妈郑重的将我介绍给孩子:“这是林老师。妈妈相信她。你遇到困难可以找林老师。林老师一定会帮你的。”妈妈对我发自内心的信赖影响了孩子,于是,在孩子还没有度过分离焦虑期的那些日子里,只要她情绪低落,她会第一时间来找我。每次她告诉我想妈妈或者有别的困难的时候,只要我协助她解决了问题,或者抱抱她,她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
就以孩子入园这件事来说,不管去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不管带班的老师如何,每个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时的反应都不相同。一个谨慎的孩子,不管遇见什么样的老师,他都会表现的很谨慎,需要时间慢慢去适应。并且,这类孩子的爸爸妈妈或者主要抚养人通常也比较谨慎,或者他们对孩子的适应能力缺乏信心,总担心孩子适应困难,内心很焦虑。这一类型的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进程就会比较慢。因为适应慢,家长就更容易焦虑,导致孩子也变得焦虑,适应起来更困难。如果家长接纳孩子比较谨慎这个特点,放松的面对,孩子适应起来反而会更快些。相反,一个活泼开朗,很容易接纳他人,对孩子的某些“问题”不那么在意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通常也活泼开朗,进入幼儿园之后很快就打开心扉,接纳老师,接纳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个别的孩子甚至完全没有分离焦虑的表现。因此,在《宝宝入园那些事》系列丛书之父母篇,我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首先爸爸妈妈自身要放松。爸爸妈妈放松了,孩子才会跟着放松。爸爸妈妈不放松,在孩子身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无济于事。
实际上,家庭成员内心深处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扰动,导致他的行为与状态发生改变。时间长了,看到班里哪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立刻就可以准确判断出他们家发生了什么样事情,诸如:甲孩子的奶奶来了,妈妈正疲于应付婆媳关系;乙孩子的爸爸工作压力大,内心有些焦躁;丙孩子的爸爸派驻某国,爸爸妈妈正在适应中……他们就像一只灵敏的心灵温度计,随时都可以感受到环境中“心灵气候”的变化。
从孩子的这些反应可以看出,在灵魂深处,我们与孩子往往是一体的。他们始终与我们声息相通。我们身上带着的各种信息都会以某种不知情的方式被孩子感应到,无形中对他施加影响。因此,我们焦虑,孩子就焦虑;我们恐惧,孩子就恐惧;我们对孩子不放心,孩子对自己就缺乏信心;我们内心充满了怨恨,孩子就不会充满爱心……反过来,我们快乐,孩子就快乐;我们放松,孩子就不紧张;我们自信,孩子就信心满满;我们富有耐心,孩子就不轻易急躁;我们内心满溢着爱,孩子的内心也会充满爱意……
孩子不仅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家庭成员的内心,就连陌生人也不例外。
记得琛琛小的时候,我们有个邻居,总喜欢逗孩子玩,并且以把孩子逗哭为乐。院里所有的孩子,只要见到他,远远的,就会尖叫着逃离。琛琛第一次见他便大哭着要逃离,尽管他那天是笑眯眯走过来的,看起来没有恶意,事实上也真没打算把琛琛逗哭。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敏感。
我们经常会提到谁谁有孩子缘,或没有孩子缘,真正的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发自内心喜欢孩子的人,不管哪个孩子见到他,都会由衷的喜欢他。即便很谨慎的孩子也会对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接纳他,最终跟他很亲近。相反,一个不喜欢孩子的人,孩子通常跟他也会很有距离感。当然,如我那位邻居一样,有些人也很喜欢孩子,但是他们喜欢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无法接受,孩子也会本能的拒绝他。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一见到小孩子就两眼放光。因此,我朋友家的那些孩子个个跟我很亲近。只要到了我家,他们基本都是乐不思蜀。
实际上,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孩子,分析孩子,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体察他的感受,就会发现,孩子都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无论我们内心起了什么样的波澜,小家伙都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并以他特别的方式反映出来。如果不懂孩子有这样一种本能,我们就很可能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做出不恰当的回应,给他带来负面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利用好孩子的这个特点,就可以不着痕迹的对其施加影响,使育儿这件事变得轻松很多。
首先,我们要坚信我们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我们这种坚定的意念,孩子可以察觉到,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并越来越成为一个好孩子。相反,如果我们总认为他问题多多,他就真可能问题多多。
其次,我们要先修炼好自己这颗心。只要我们自身心灵成长了,就可以避免我们身上那些负面的东西影响孩子。
再次,我们无需跟孩子所谓的“问题”较劲。如果较劲,我们和孩子都会很辛苦。相反,明白了我们与孩子之间存在这层关系,当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自我反省一番。因为,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在我们自己身上,比如我们的问题被孩子复制了,或者我们与孩子互动的模式有问题等等。将我们自己的问题解决掉,先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我们自身没有改变,没有成长之前,试图去改变孩子,那一定是徒劳的。不仅是徒劳的,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导致他所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或者某个“问题”消除了,又引发新的问题。
就以小豆这个案例来说,只要豆妈自身的恐惧消除了,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挨着墙壁睡也很安全这样的想法,小豆自然会察觉到妈妈的改变,从妈妈心灵深处读到一种安全的信息,她内心的恐惧自然也会跟着消除。相反,妈妈的问题解决不了,却想让小豆勇敢的接受挨着墙壁睡这件事,那一定是徒劳的。
这些年,我遇见过不少爸爸妈妈,他们读了大量育儿类、心理学类书籍,结果反而变得很焦虑,在育儿这条路上战战兢兢,走的非常辛苦。他们的孩子不仅没有因此受益,反倒问题多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把书读偏了,用偏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事情,该重视的,我们要重视,但是如果重视过度,由此变焦虑了,就一定会事与愿违。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不妨先放下纠结,放下焦虑,试着乐观积极的去面对。我们的心态改变了,孩子自然会察觉到我们的变化,并跟着改变。当我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不妨跟着感觉走。只要我们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内心也安宁、喜悦,通常就不会有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