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微语录 |
-
2011/05 07
回复 @中华兔 :是啊,非常美妙的感觉啊!而且乡下环境那么好,很空灵的感觉! // @中华兔 :呵呵,很美妙的感觉吧。 19:01
林怡 :先生前两天回了一趟老家。临行,母亲给他准备了老人家自己种的蔬菜,还有山野采集的小笋。两年没回老家,两年没吃到这么美味的菜肴了。现在理解父亲为什么每年一定要回老家住上几个月的心情了。盼着儿子考试结束赶紧回家!
回复 @小贝的爸爸 :我老家在湖南。非常想念去采笋的时光啊! // @小贝的爸爸 :你家哪得?也有小笋。我这次回去,在武功山、井冈山几乎天天吃笋、吃蕨菜,真是美味呀。关键是还能享受山野采笋、采蕨菜的乐趣 19:00
林怡 :先生前两天回了一趟老家。临行,母亲给他准备了老人家自己种的蔬菜,还有山野采集的小笋。两年没回老家,两年没吃到这么美味的菜肴了。现在理解父亲为什么每年一定要回老家住上几个月的心情了。盼着儿子考试结束赶紧回家!
先生前两天回了一趟老家。临行,母亲给他准备了老人家自己种的蔬菜,还有山野采集的小笋。两年没回老家,两年没吃到这么美味的菜肴了。现在理解父亲为什么每年一定要回老家住上几个月的心情了。盼着儿子考试结束赶紧回家! 18:53
应该是蒙古马。我还是喜欢那种高头大马。 // @雪_茄 :回复 @ZT2011 :头大脖子短个小毛长 // @ZT2011 :怎么看出来的? // @雪_茄 :蒙古马? 18:40
中国书画艺术 :高奇峰《双马图》欣赏 –––《双马图》画两匹马,前一匹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根据对马的结构、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油光锃亮的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早期阅读的重心是让孩子爱上阅读,所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是首位的。这套书实际上没有家长想象的简单,建议大家先读一下导读手册。书里面隐含的很多内容如果挖掘出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18:38
稚慧坊 :《宝宝观察力训练》出版至今虽大受好评,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太简单,其实难易度是经过林怡育儿会所考察了很多孩子后确定的,目的在于让大多数孩子对阅读有信心和兴趣。希望大家在陪孩子阅读之前看一下导读手册吧,看完导读手册您就能了解我们的初衷了。
只有进入潜意识才能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 // @雪_茄 :教养来自潜意识 18:28
周国平 :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
2011/05 06
三联生活周刊 :“吃一顿饭很快,但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做饭要花多少工夫。希望大家明白,花工夫做出来的饭菜,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身体,还塑造了他们的心灵。”安部司说,“吃是一种‘获得生命’的行为。我们获得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而生存下来,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尊严的。” http://t.cn/hg6FSn
回复 @李雪琴 :是的,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是很恐慌的事情。 // @李雪琴 :您说得很对,经常见到大人过于热情,一步冲到孩子面前,或者直接把孩子抱起来,最后吓哭孩子。 11:29
林怡 :每当有新孩子进班,我都会隔着比较远的距离跟他们打招呼——对着他们挥手,笑看着他们说:“你好,我来猜猜你的名字好不好?看看我能不能猜对哦!我猜……你叫***。我猜对了吗?”那孩子听到我“猜对”了他的名字,立刻放松了很多。要让孩子接纳自己,就要先在安全的距离内与他发生“联系”。
回复 @开心的申申 :对外,但是只有周六日。 // @开心的申申 :这个课程不错,对外吗 // @林怡 :确实有这样一类孩子,因为家长的问题,导致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于是,口腹之欲就变成更次要的问题了。 // @林怡育儿会所 :那就对了哈哈!对孩子来说,满足口腹之欲是首位的,否则就不是孩子,甚至可能就有问题了。 11:29
林怡育儿会所 :这是百合姐姐第一次给孩子们上厨艺课,虽然少了一步:放发酵粉。但是孩子们吃着自己做的苹果派还是觉得非常的香甜
每当有新孩子进班,我都会隔着比较远的距离跟他们打招呼——对着他们挥手,笑看着他们说:“你好,我来猜猜你的名字好不好?看看我能不能猜对哦!我猜……你叫***。我猜对了吗?”那孩子听到我“猜对”了他的名字,立刻放松了很多。要让孩子接纳自己,就要先在安全的距离内与他发生“联系”。 11:10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纠缠”不休,是因为他需要爱。表达爱可以很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够,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孩子就可以感受到,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11:05
这是一堂阅读+表演+思维探索的课,孩子们非常喜欢。 11:02
林怡育儿会所 :明雨哥哥&珊瑚姐姐给全日班上《奇妙的尾巴》。孩子们目不转睛,够专注吧?
回复一位朋友关于孩子吃垃圾食品的问题:我的做法是适当让他尝尝,但是严格控制量。如果一点都不让孩子去尝试,他想要尝试的欲望更为强烈,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导致他将来“变态”的寻求一种极端的满足。相反,如果他能因此学会控制,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10:52
回复 @杨婧杨婧 :估计搞笑的成分更多呵呵! // @杨婧杨婧 :我在玛丽医院的墙上看见了这组图。医院是想搞笑还是真的想教育一下 // @林怡 :挺有意思的。 // @雪_茄 :好,符合现代年轻父母阅读习惯 10:43
确实有这样一类孩子,因为家长的问题,导致他严重缺乏安全感,于是,口腹之欲就变成更次要的问题了。 // @林怡育儿会所 :那就对了哈哈!对孩子来说,满足口腹之欲是首位的,否则就不是孩子,甚至可能就有问题了。 09:10
林怡育儿会所 :这是百合姐姐第一次给孩子们上厨艺课,虽然少了一步:放发酵粉。但是孩子们吃着自己做的苹果派还是觉得非常的香甜
估计是你显示器的问题,我这里春意盎然呢! // @雪_茄 :是我显示器的问题吗? 没觉得有春色。但是这份宁静安详我喜欢 08:42
中国书画艺术 :杨明义 水墨江南系列《春满水乡》
挺有意思的。 // @雪_茄 :好,符合现代年轻父母阅读习惯 08:41
有你们这样一批热爱孩子,热爱早教事业的老师,林怡育儿幸甚!孩子们幸甚! // @空空的柏灵 :幸福中 08:37
许红梅Grace :当人们因为工作本身而热爱自己的工作时,通常对公司会更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做好工作。即使在猎头开出的高薪诱惑下,鉴定忠诚的员工也很可能选择留下。––《哈佛商业评论》 对自己:选择喜爱的工作; 对员工:选择热爱这个工作的员工。
爱有时候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只要真诚,孩子就感受到了,就满足了。 08:35
空空的柏灵 :这是中午12:30在会所的一幕 孩子们躺在床上准备午休,豆豆躺在床上大喊"妈妈""妈妈",螃蟹在唱歌.试想如果看到这里,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是啊,昨天户外活动的时候,梓恩还带着帽子不肯摘呢呵呵! // @空空的柏灵 :孩子们都好个性,个个带着帽子上课,好投入啊 08:34
林怡育儿会所 :这是百合姐姐第一次给孩子们上厨艺课,虽然少了一步:放发酵粉。但是孩子们吃着自己做的苹果派还是觉得非常的香甜
父亲是孩子力量与勇气的源泉,母亲是孩子爱与柔情的源泉。 08:25
-
2011/05 03
回复 @Joey嘅小屋 :只要没有危险,可以淡看它。孩子自己会调整自己与人互动的模式的。如果孩子反应比较大,可以跟他共情,也可以从正面的积极的方向给双方一些暗示,让对方朝着更友好的方向行动,而自己家宝宝则以更技巧的方式去应对。你可以看看我其他相关的微博。 // @Joey嘅小屋 :请问老师,就具体以盒 18:21
回复 @优贝乐李月婷 :同意。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 @优贝乐李月婷 :同意,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投射到孩子身上,实际上孩子没有问题,是自己的未治愈伤痕而已。 18:18
回复 @爱上烘焙xuyingai :这个跟家长自身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受欺负,所以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的孩子厉害些。但是这种厉害的孩子如果引导不好,将来会遇到很多问题的。 // @爱上烘焙xuyingai :我家孩子也是这性格,怎么觉得现在厉害的小孩特多,上来一句不说就抢就打就推,有时候我和我家孩子都 18:17
一方面,我们担心孩子将来受欺负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成人后,我们需要的不是暴力,而是智慧。因此,如果父母能引导孩子以更加积极的正面的方式去处理被欺负问题,他们将来情商会更高,处理问题更富有创造性,那不是更好的一件事吗? 17:41
谢谢夸奖呵呵!教育孩子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很多负面的影响消除了,孩子自然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了。而且,他将来经受挫折的能力也会强很多。 // @cute_rong :林老师讲得很好
教育小孩需要的是更高深的智慧, 最好是有春风化雨的温柔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17:18
林怡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惯常的反应是非黑即白,以二元论处之,结果总是弄得皆大不欢喜。如果抛开对立的两个方面,寻找一个彼此融合的方向,引导孩子的行为朝着另外一个我们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向发展,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冲突也消除了。(待续)
这时候,你可以扭转形势啊。比如你接着说:“我们对着那个方向伸手,我们这么伸手,那么伸手……我们还可以伸腿、伸头伸脖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跟孩子玩,孩子就会看淡人家那些不太友好的语言,从积极的方向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别人的看法,这就两全其美了。 17:17
林怡 :以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为例,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打架并不大惊小怪,也不去批评他们,而是在及时喊停的同时,从一个积极的方向去引导:“哇,大力士!不过小弟弟可禁不起你的拳头,要不我们来击打这个气球吧。”这样一来,孩子的行为自然就转向了,攻击与被攻击双方都有了一个行动的方向,问题终结了。
跟他共情就好了。下次,你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游戏,引导他们玩出更多的花样,让你家宝宝也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他就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游戏的经验,并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实际上,孩子们很享受跟成人游戏,只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视角去跟随他们游戏。 17:14
不用担心啊。首先,孩子自己没有受伤的感觉,说明他不在意这个事情。所谓受伤的感觉是父母自己的感觉。其次,孩子的社会交往技巧是会不断提升的,他会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阶段性的尝试不同的方式。因此,一个很温和很胆怯的孩子某一天可能变得很强势,甚至成为攻击者,所以淡看之,静观其变吧! 17:09
谢谢!一定找时间看看。 // @嘎儿妈 :是电影,有张静初,网上就能看。 // @林怡 :回复 @嘎儿妈 :这书我还没看,一定找来看看。 // @嘎儿妈 :是的。我看完《A面B面》也是这样的感受。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有病,那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12:58
林怡 :看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那些精神病患者是正常人,还是我们是精神病患。当我们站在完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这个世界显得那么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回复 @嘎儿妈 :这书我还没看,一定找来看看。 // @嘎儿妈 :是的。我看完《A面B面》也是这样的感受。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有病,那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12:52
林怡 :看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那些精神病患者是正常人,还是我们是精神病患。当我们站在完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这个世界显得那么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孩子说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相反,那是他们想象力萌芽,心智发育到一定程度很正常的一种反应。如果我们不去硬性的压制他,而是顺着他的思路去引导他,孩子就不会有罪恶感,他们的说谎行为也会得到遏制,并且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让它成为促进孩子发展的动力。 12:51
是啊!很多正常人定义的事物也许都有着严重的局限性呢! // @春天里梁振华 :所以说:“中性”意义深远啊,哈哈 12:48
林怡 :看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那些精神病患者是正常人,还是我们是精神病患。当我们站在完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这个世界显得那么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以孩子之间的攻击行为为例,如果我们看到他们打架并不大惊小怪,也不去批评他们,而是在及时喊停的同时,从一个积极的方向去引导:“哇,大力士!不过小弟弟可禁不起你的拳头,要不我们来击打这个气球吧。”这样一来,孩子的行为自然就转向了,攻击与被攻击双方都有了一个行动的方向,问题终结了。 12:46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惯常的反应是非黑即白,以二元论处之,结果总是弄得皆大不欢喜。如果抛开对立的两个方面,寻找一个彼此融合的方向,引导孩子的行为朝着另外一个我们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向发展,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冲突也消除了。(待续) 12:42
看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知道那些精神病患者是正常人,还是我们是精神病患。当我们站在完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这个世界显得那么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 12:33
// @林怡育儿会所 :没错,不仅仅是教育,很多事情都如此。角度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同一个问题就会有无数的发展方向。 10:07
微博心理学 :【撒谎的孩子有出息】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騙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大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转发微博。 10:06
林怡育儿会所 :孩子有问题,千万别焦虑。只要你坚信,所有的问题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并且,孩子的问题就会消除的越快。今天多多来上课,这个半年前见到陌生人就哭,到了新环境连门都不敢进的孩子,居然完完整整的上了一堂延续一小时的课。原本很焦虑的多多妈彻底放松后,多多也很快改变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