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独立性宝贝老虎人格 |
分类: 父母智慧 |
让胆小的宝贝“老鼠变老虎”
(以雨薇的笔名发表于《妈咪宝贝》)
宝贝在家还挺虎虎生威,可是一到外面,这只小老虎就彻底焉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躲在妈咪屁股后头不敢探头,仿佛一只受惊的小老鼠。怎样让胆小的宝贝在外面也“老鼠变老虎”,变得独立起来呢?
独立“小老虎”的基本特征
宝贝具有独立性的主要标志是既有独立意识的需要,又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表现为自信,有主见,遇到问题不喜欢依赖父母,而是喜欢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具有独立性人格的人在走向社会时,他注重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无需依赖家庭或亲友圈子来获得社会地位,他自己的成功与否也无需以人事关系为主要条件。表现在小宝贝身上,就是一种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及活动能力。
独立的“小老虎”与任性无关
独立性和任性往往被人混为一谈,甚至有人认为,任性就是独立性的表现,这是完全错误的。独立性和任性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二者是截然相反的概念。独立性反映的都是宝贝的合理要求,而任性反映的则是宝贝的不合理要求,是独立性的一种畸形表现。
如果不克服任性,宝贝的独立性就无法真正形成。比如,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往往导致部分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出现问题,形成任性、依赖性强、胆小、自私等人格特征。导致孩子形成这种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父辈或者祖辈对宝贝十分溺爱,总是无原则地满足他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二是家人对宝贝过分保护,什么都不敢放手,一切包办代替,限制宝贝的活动自由,而忽视了宝贝独立性的培养。这种溺爱与过分保护会严重地妨碍宝贝独立性的发展。
培养独立“小老虎”的关键期
胆小是宝贝缺乏独立性的表现,而独立性是宝贝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宝贝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是1—3岁。1岁左右,宝贝小手的操控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获得飞速发展,为他独立活动提供了可能,他也从自身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发现了自身的力量,产生了强烈的想要独立的愿望,所以这个时期的宝贝不愿意受人控制,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去尝试。比如,他可能会坚持要自己吃饭,自己行走,自己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总之,他执拗得有些令父母头痛。
培养独立“小老虎”的最佳方式
宝贝的独立需要并不是自然增长的,主要是受外界的影响和自身活动的影响。换言之,如果宝贝受到成人的鼓励,并从独立活动中体会到自身的力量和活动的兴趣,他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他活动的愿望也会得到加强。经过这样反复的鼓励,宝贝的独立性就会逐渐增强。相反,如果成人未满足甚至抑制了宝贝的独立需要,他独立活动的机会少,受到的锻炼自然也少,那么,宝贝独立活动的能力就会下降,独立行动的乐趣和愿望都会随之降低,长此以往,宝贝的独立性就会减弱。
由此可见,成人的教养方式对宝贝最初的独立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家庭教育在宝贝最初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给宝贝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活动的机会,比如,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些就是培养宝贝自制力、坚强的品格和独立性的最佳方式。
温馨提示:
培养独立的“小老虎”需要父母特别注意一下几点:
1.只要宝贝自己能客服的困难,父母要尽量创造让他自我锻炼的机会。
2.家人要协商好,采取一致的教养态度,以免宝贝利用机会钻空子,妨碍他独立能力的发展。
3.培养宝贝的独立性要从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开始,本着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鼓励宝贝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鼓励宝贝学会照顾他人,从小培养他的责任感,而不要一切围绕宝贝转,导致他养成自我中心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