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秩序小汽车宝宝 |
分类: 宝宝心理 |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获得满足时,宝宝就会产生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进而会带给他快乐,因此,在孩子发展秩序的敏感期,父母要尊重他们的这种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培养……
宝宝的秩序感分为外在的秩序感和内在的秩序感两种。
外在的秩序感
刚刚满月的宝宝就有了很明显的外在的秩序感。比如将宝宝熟悉的环境改变,他可能会哭闹,再将环境变回去,他的情绪也就安定下来。宝宝对外在的秩序十分敏感,甚至到了非常苛刻的程度,因此,一些细微的改变,他们都会敏感地意识到。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盒小汽车,十好几个,用我的眼睛来看,他们几乎一摸一样,但是他能分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我帮他收拾他的小汽车,结果装的顺序不对,他立刻敏感地意识到了我的问题,非要把已经装好的小汽车一个个拨拉出来,重新放置。我以为他故意挑毛病,于是特意让他闭上眼睛,然后我悄悄地将两辆小车换了个位置,让他张开眼睛看,他很快就复原了。我让他再度闭上眼睛,换了四辆小车的位置,他又复原了,6辆,8辆……他全都复原了,而且非要那样放置才罢休,否则就要重新放一遍。
内在的秩序感
两岁半的小柏在老师示范过洗手的工作后,迫不及待地拿出洗手的用具,在桌上依序准备好,然后将水小心翼翼的运至桌前。他将水一倒,结果溅得满地皆是,但他立刻拿抹布来擦拭。
收拾完后,小柏还是想继续操作,所以又重复去取水,但是这次倒的方法和前一次大不相同,他全神贯注地将水慢慢倒入脸盆中,结果一滴也没溅出来。那天上午,小柏重复操作了5次洗手的工作。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孩子会根据工作的秩序,建立自己身体肌肉的运动秩序,所以,内在的秩序感和肌肉感觉及记忆是相关联的。
和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相处之道
婴儿期
婴儿从简单的子宫环境来到复杂的人世间,不但对环境一无所知,而且自己本身又尚未发育完成,极为无助也动弹不得,所以他们渴望有一套简单而有条理的生活,来帮助他们认识新环境,了解新环境,并掌握新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习俗中,要求产妇坐月子要谨守的几项规矩是有一定道理的:
1.闲杂人等尽量不要进入婴儿与母亲的房间。
合乎婴儿在转换环境中,容易掌握与人的关系建立。
2.母亲亲自照顾孩子
母亲的固定照顾让婴儿拥有满足感,这是因为婴儿在胎儿时期已熟悉了母亲的声音与生活节奏。同时母亲与胎儿这个时期的圆满生活经验,是孩子一生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除非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把新生儿和母亲分开照顾,是不合乎人性需求的。
3.不可任意搬动房间的摆置物
这符合孩子渴望从新环境中的外在秩序,建立信赖感的心理需求。
学步期
孩子在1岁到1岁半左右,因能力的发展,已逐渐可以走路了。他们喜欢到处走动,到处搬弄东西,所到之处常常弄得面目全非。以下建议可以帮助幼儿秩序感的发展:
1.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除了他的寝室、游戏室外,客厅中也应有属于他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柜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2.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
这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拾好,才可以再拿另一个出来玩。
3.为孩子预留收拾玩具的时间
不管孩子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父母都应考虑孩子的能力,给予充分时间,让孩子去收拾,而不可草草地帮他们收好。
幼儿期
孩子从3岁到3岁半左右是秩序敏感期的高峰,他们对自己、环境和同伴间的秩序感要求很严。如果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并一一为他们介绍位置,他们一定可以遵守。他们的快乐来自于能在固定的地方找到物品。
所以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获得满足时就能产生真正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催化每一个快乐的生命吧!
注:有育儿问题的父母欢迎去我的论坛参与讨论,论坛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