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是天生的语言盗侠

(2006-01-21 10:30:48)

   “噫嘘兮,危乎,刀(高)哉!……”刚刚1岁半的琛琛拉开架势朗朗上口背诵了一首《蜀道难》,惊得围观的邻居们啧啧称奇。长长短短49句,连成人读来都有些磕磕巴巴,小家伙倒背如流,难怪他们要惊诧莫名了。因为那首《蜀道难》,我和琛琛一眨眼间便成了某大院的“知名人士”。从此,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好奇地问我:“你是怎么教他的?琛琛是神童吧?”

毫无疑问,琛琛不是神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一般的孩子强其实并非与生俱来,只要方法得当,每个父母都可以培养出这样的“神童”。事实上,从琛琛刚一出生,我就开始了训练他说话的教程,而促使我这么做的真正诱因纯属偶然。几乎每个听了我的叙述的人都感觉颇不以为然,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相信琛琛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缘自上天。

第一次与琛琛对话是在他出生后大约4小时。周围的宝宝们大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将琛琛抱在肘弯里,轻轻地触碰着他那红红的、嫩嫩的小脸蛋,开始像所有母亲一样唠叨。当然我并不期望宝宝能听懂我的话,更不期望他对我的唠叨有所回应,甚至都没期望他会睁开眯成一条线的双眼瞅我一眼。然而,奇迹出现了。琛琛听到我的声音,费力地睁开双眼,用他黑亮黑亮的双眸定定地盯着我,似乎还咧嘴笑了笑。琛琛的神情大大地鼓舞了我,于是,在琛琛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夜晚,我激动得一夜无眠。我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欣喜地唠叨着:“哦,他能听到我说话,他高兴听到我说话!”第二天早上,我逢人便说:“琛琛能听我说话了。”同居一室的妈妈们宽容地笑看着我,容忍了我的痴狂。从那天晚上开始,尽管我明明知道他听不懂我所说的任何一个词,但是只要跟他在一起,只要他醒着,不管我们在做什么,我总在不厌其烦地跟他说话。

或许琛琛听不懂我的话,但我很快就发现,他对我的声音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大多数时候,他都会张着小嘴,双眼一眨不眨地饶有兴味地望着我。那神情仿佛在说:“妈妈,你继续说吧。我喜欢听。”我的心因此在与琛琛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只要与琛琛在一起,我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着那些他根本理解不了,我也并不期望他能理解的话。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喜欢这种与琛琛交谈的游戏。

除了睡觉,琛琛似乎更多的依赖于我的声音。最初,我只是以“哦”“啊”“嗯”等单音来引起琛琛的注意。这是些毫无意义的单音,但是对激起宝宝发声的欲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到琛琛满月后,他突然有了张嘴想要模仿的欲望。偶尔地,他也能发出一些声音,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吧嗒吧嗒小嘴,或者仅仅蠕动一下嘴唇,但所有这一切都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并进一步激起我通过语言与琛琛交流的欲望。

日子飞一般地流逝。琛琛100天的时候,我给他买回几张小动物的图片贴在墙壁上。随后我抱着他转着圈指认那些小动物。琛琛以极大的热情配合着我,一会儿望望墙上的小动物,一会儿转过头来朝我咯咯地笑。过了几天,琛琛竟然认识了那些小动物,只要我说出小动物的名字,琛琛一定很准确地找到那只小动物,然后神闲气定地盯着它看。我大受鼓舞,小家伙真的能听懂我的话了,多么激动人心啊!

“他那么小能听懂什么呀?”不少朋友看我一本正经满腔热情地看着琛琛与他聊天,他们总是感到很困惑,在他们心目中,或许我就像个不合时宜的怪物。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坚信宝宝能听懂我的话,只是时机未到,我无法证实给他们看。

我习惯用成人的语言与琛琛对话,习惯以不断变化的声调与夸张的表情与琛琛对话。从琛琛好奇而热切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那些重重叠叠的儿语,听宝宝说着,对成人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对宝宝来说,我们只不过在无意中加重了他学习语言的负担而已。我不想让孩子在稍大的时候,再费力地去纠正他的那些“鞋鞋”“帽帽”之类的词句。对于宝宝来说,所谓深奥与浅显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显,新鲜有趣才是关键所在。与那些故意重叠的词句比较,他对成人语言的理解并不见得更为艰难。我确信,对于宝宝来说,任何一个词任何一句话对他来说陌生的程度都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固执地以我们惯常认可的方式来与他交流。只要是与所处场景有关的聊天,对宝宝来说都是有益的。即便他现在听不懂,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他总会明白一切。

随着琛琛一天天长大,我的事情也一天天多起来。我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宝宝聊天,于是,当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就将录音机、收音机、音响、电视机等各种音像设备利用起来,做了我的替身。琛琛躺在小床上一边踢着腿挥着小胳臂,嘴里咿里哇啦叫着表达他快乐的情绪,一边用心地听着各种音像设备发出的各类声音,那份闲适简直无法描述。只要音乐声响起,正在啼哭的宝宝立刻被吸引住,乖乖地止住了哭,完全陶醉在那些轻柔的乐曲或者朗朗上口的儿歌与唐诗里。

又一个圣诞节到了,琛琛1岁了。突然有一天,他说话了,每次蹦出三四个字。仅仅过了三四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突飞猛进,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一只用来做试验的小白兔突然逃出了实验室,琛琛大惊小怪的叫了起来:“妈妈,快看,一只小白兔竖着长长的耳朵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在场的同事们都惊呆了。我也惊呆了。这是他说的话吗?仿佛为了向我证实这一切,他又清清楚楚地说了一遍,并且不停地兴致勃勃的重复着他第一次尝试着说的这个长长的句子。接下来某一天,小家伙竟然一口气背出很多唐诗,唱出很多儿歌,而且口齿清楚,韵味十足。

宝宝天生是语言的盗侠。只要有机会,他总在不失时机地盗取你的词句。宝宝的小脑瓜里仿佛天生就有一片万能的芯片,储存着一切他能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在某个合适的时刻,他会随机地将这些信息释放出来。当宝宝脑海深处的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他甚至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以某种变化了的形态释放出来。因此,随着时光的流失,宝宝带给你的惊喜也会与日俱增。

事实证明,在琛琛说出第一句话之前,他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使我想起一个关于吃饼的故事:一个人饿极了,于是去买饼吃。他吃了六个饼,依然觉得肚子饿,等到他吃完第七个饼时,他突然觉得饱了,因此他很后悔不该吃前面的六个饼。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宝宝时也存在这样的心理,我们总在期望最佳的时机,最佳的效果,却往往忽视了积累的过程。当然,琛琛的语言天分也绝对不会来自那“第七个饼”。

在教育宝宝方面,我们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在经历了我们认为很长时间的努力以后,如果看不到效果,我们可能会一脸无奈地耸耸肩随即放弃。“宝宝就是学不进去。”“宝宝不喜欢学。”这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托词。宝宝为什么那样?责任不在宝宝,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总喜欢牵着宝宝的鼻子走,让他按照我们规定的路线跟在我们后面亦步亦趋,这是培养宝宝学习兴趣的大忌。真正明智的做法是,由着宝宝,然后就宝宝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两全其美。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则是手持神笔的马良。父母画什么,宝宝就是什么。我在琛琛脑海里画的最多的是语言,所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显得较为突出。其实,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必要功利地教宝宝学习说话,只要给他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宝宝的兴趣为中心,投其所好,宝宝就会获得学习语言的动力。

和琛琛在一起,我们谈论的总是他最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开展的总是他最感兴趣的活动。琛琛喜欢小白兔,那我们就谈论小白兔,琛琛喜欢恐龙,我们就饰演恐龙,琛琛喜欢兵器,我们就玩弄兵器。如果仅仅是一本正经地学,毫无疑问,宝宝很快就会厌倦这些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与快乐是宝宝学习新事物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语言对宝宝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宝一生下来就在学习语言,他们不断地辨别各种声音,并试图努力去模仿各种声音,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不断带给爸爸妈妈惊喜与快乐。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有语言作为基石,宝宝以后学任何东西都会变得容易得多。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一般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我们在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辅以正确的方法,毫无疑问,宝宝学习语言的能力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