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山寺....神钟名诗碑寒拾二仙之故事

(2017-07-30 13:28:16)
标签:

寒山寺

佛学

苏州

旅游

分类: 自己的足迹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古城西阊门外七里古运河畔,毗邻枫桥,曾称枫桥寺。提起寒山寺,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历史上,寒山寺几易其名。相传,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时改名“普明禅院”,南宋年间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沿用至今。寒山寺的由来,又与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分不开。传说,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2013年8月我也到此一游。




http://s15/mw690/001hPjjTzy7d2wn6Tbode&690

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

http://s9/mw690/001hPjjTzy7d2wrvKuQe8&690

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就是照壁。寒山寺大门是朝西的。导游讲原因有三:一是,门前是中国大运河的古道,古时候主要交通是船舶,所以为方便香客前来进香;二是,古代最怕火,为防火灾时便于取水扑火;三是,佛主在西面,故面西而向。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大雄宝殿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五台山移置于此。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

http://s4/mw690/001hPjjTzy7d2BnNxm323&690


http://s1/mw690/001hPjjTzy7d2xuQTRee0&690

http://s2/mw690/001hPjjTzy7d2Bo32Pn41&690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



http://s12/mw690/001hPjjTzy7d2yPPrXt2b&690


 导游说寒山寺的旺不在香火,而在宝物。寒山寺有三宝,古碑、罗汉和经书。古碑还是以前的古碑,可罗汉已不是以前的罗汉了,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从有了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让寒山寺名声大振。唐代诗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年 (公元753年)中进士。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寒山寺屡毁屡兴屡建,能延续千年,张继功不可没。

http://s11/mw690/001hPjjTzy7d2z9y9yWba&690

很多风景之所以名扬天下都是因为其文化历史内涵,而不是其表。寒山寺就是这样典型的“庙小名气大”。它著名于它的“诗韵”,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宝。诗碑高约3.5米,宽约1米。张继去首都长安赴考后,落第返回,途经寒山寺,夜泊于枫桥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难以成眠,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有感而作。碑廊还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 

http://s15/mw690/001hPjjTzy7d2yJCXsa1e&690


寒山寺三块《枫桥夜泊》诗碑,三块都是俞樾所书的诗碑。同一人所书的诗碑在一个寺也有三块,这也是一绝。寺内《枫桥夜泊》诗碑,除了正面、背面均有题字外,碑身的两侧也分别有数行小字,四面刻字的诗碑.但我不晓得是哪一块。南京总统府内的俞樾《枫桥夜泊》诗碑是仿制的,上下有浮雕龙,碑石也比原碑高大许多。寺外新立的“中华第一碑”,更大更豪。


http://s14/mw690/001hPjjTzy7d2z9DyA53d&690


      寺外新立的“中华第一碑”,与大钟同时奠基的,主体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其中,碑帽高3.64米,宽5.5米,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宽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宽7.07米,下沿宽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共28个大字,45个小字,最大的字为0.8×0.8米。碑的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289个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条蛟龙。大碑矗立在水池中,寓意夜泊枫桥,水波涟漪,渔火点点。

http://s11/mw690/001hPjjTzy7d2B1V2vU6a&690

《枫桥夜泊》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的小学生把这首诗作为课文来背诵。日本人到苏州旅游,也必以一睹此碑刻为快。说起南京那块仿碑,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大肆掠夺中国文物,著名的《枫桥夜泊》诗碑尤为日人所瞩目。当时,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企图以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名义,想把诗碑运到日本,大汉奸梁某不敢冒此天下之众怒,偷运诗碑出国门,于是就请原刻俞樾诗碑者、曾承制南京中山陵碑刻工程的苏州刻碑高手钱荣初,依照原样以假代真刻碑。不料,后来仿制的诗碑因故还是没能运往日本而停在南京。

诗碑还有诅咒之说,据野史记载这个诅咒是唐朝皇帝唐武宗所发。唐武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比较优秀的皇帝,27岁继位,曾征服回纥,镇压昭义镇叛乱,削弱各镇割据,限制宦官专权。《旧唐书》赞唐武宗,“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但他也有个好,就是崇尚道术,对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

http://s6/mw690/001hPjjTzy7d2B23713c5&690

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这首《枫桥夜泊》,在仙游前的一个月,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碑,命如驾崩,要携此石碑同走。故其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置于棺床上首。而且,唐武宗临终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独赏,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唐武宗安葬位于陕西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的端陵。


http://s4/mw690/001hPjjTzy7d2B27LjRd3&690

然而,唐武宗之诅咒应验了,北宋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清代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俞樾,都因书刻此诗而中招。


http://s12/mw690/001hPjjTzy7d2BnWR5h1b&690

而“夜半钟声”之说法,历史上曾经争论过。北宋欧阳修认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寺院,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到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半夜钟声的佐证。从此,争论才逐渐平息。

 

http://s3/mw690/001hPjjTzy7d2zkhrACa2&690

张继诗中的钟就是悬于原来这里的钟楼楼上。但现在的钟楼建筑和钟都不是唐代的,钟楼是解放后按原样修复的。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


http://s12/mw690/001hPjjTzy7d2ATqya71b&690

古书记载,原古钟“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稜”,钟声宏亮,夜深人静敲击,七八里外的苏州城内也能隐约听见。今寺里的古唐钟及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有无赖乘乱盗了古钟,卖到上海的古董商人那里。后来古钟辗转到日本富山县一家寺庙里,寺僧人把古钟熔化,铸造自己的大钟。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据说日本曾力寻下落,但徒劳无功,留下千古之谜。现在大雄主殿的右侧悬挂着一口日本友人于清末送来的铜钟。钟面上镌有记述铸钟缘由的铭文。此钟一式共两口,一口悬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来寒山寺。

http://s14/mw690/001hPjjTzy7d2z2BgoBcd&690

新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为108吨,高8.588米,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整个钟体造型浩大、厚重、秀美,是一件当代中华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2008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寒山寺大钟、大碑入选“吉尼斯”名录。


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老方丈就会撞钟迎接新年。而门票也往往被抢购一空,一般人都买不到。大家都在听钟石旁听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子夜零时,静谧的寒山寺夜空响起从六角翘檐的钟楼里传出的浑厚深沉、叩人心扉的钟声时,游人香客无不掌声雷动,欢欣雀跃。据说,当初有人对梁武帝讲,地狱的冤鬼闻钟声可以减轻冤屈,钟声还可唤回苦海梦迷人,故撞钟有“超度”的意思。
和尚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重复一遍,计108下。撞钟108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5天为一候,一年共72候,加起来108,表示一年终结,有辞旧迎新之意。二是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撞108次钟,人的所有烦恼便消除了。钟楼两侧有幅对联 :“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正是此意。人们相信一年伊始听钟声,能逢凶化吉,如意吉祥。


        当然 游客也是可以撞钟的,5块钱3下。为什么是3下呢?敲三下代表将~福~禄~寿~带回家。我也行动了。

 “午半钟声到苏州”。

http://s11/mw690/001hPjjTzy7d2ERYpl0ea&690

http://s9/mw690/001hPjjTzy7d2ES6fRm58&690


http://s12/mw690/001hPjjTzy7d2xgu00bfb&690

寒山寺不在山上,其名源于寒山和尚。寺里有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二楼收藏经书,地下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祥和吉庆的象征。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


http://s14/mw690/001hPjjTzy7d2ytyVidcd&690
寒拾殿里也有石刻雕像是寒山与拾得。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寥寥几笔便刻划出二人,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两人春风满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寒山手中拿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拾得手中拿食盒,是和好的意思;二者合意为和和美美。寒、拾塑像背后还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为追荐亡父而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

http://s3/mw690/001hPjjTzy7d2yzURgK12&690

寒山、拾得在唐代一个村里是一对很要好的异姓兄弟,同时喜欢上同村一位美貌的姑娘,哥哥得知弟弟的心事后,就离家当了和尚,没想到弟弟也放弃结婚,找到了哥哥要一起做和尚。两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哥哥手捧盛放素斋的竹篾盒,弟弟从荷塘里采来一枝多苞大荷花,两人都敞开胸怀,手舞足蹈起来。因哥哥法名寒山、弟弟法名拾得,寒山手里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便被称作“和合二仙”。另一说是,寒山是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外寒石山的编外和尚,拾得是国清寺烧饭和尚,经常给寒山送饭,情谊很深。不过,历史上的确有寒山和拾得其人,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


http://s10/mw690/001hPjjTzy7d2yA4NOFe9&690


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的门神,内容都是此两仙,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民间传说,“和合二仙”为点化迷惘世人,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在此相逢,故“妙利普明塔院”易名“寒山寺”。 “和合”思想深得人心,“以和为贵”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山拾得有一段特别有趣的对话,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传说拾得后来漂洋过海去了日本……日本人对寒山寺情有独钟, 除了唐诗《枫桥夜泊》的巨大影响外,寒山和拾得和尚的影响也不小,经过多年的演变,寒山与拾得已经成为日本的二位著名神仙,这两位神仙嬉笑怒骂和放荡不羁的言行演绎成寒山文化。据说这种文化经日本传到美国,还成了美国的嬉皮士文化的鼻祖。

这是重建的普明宝塔,仿唐宝塔气势雄伟,结束了寒山寺600余年无塔的历史。

http://s6/mw690/001hPjjTzy7d2XChKQJf5&690



http://s3/mw690/001hPjjTzy7d2XCyvJ052&690

寒山寺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人文历史丰富,很值得游历
交通:乘游3线、313、6、9、17、21、31、301路车,何山大桥站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