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读不必读之壹
(2012-04-23 11:28:58)
标签:
不必读书目邱小刚刀尔登杂谈 |
小刚兄的新书,不必读书目,拿在手里有一段时间了。很早便和朋友相约,小刚兄的书,读了要写读后感,真拿到新书的时候,便觉得这话里面,似乎太沉重了。
泛泛而谈,并非所愿,总想着看出些门道来,也因此拿着姿态,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料,越是拿姿拿态,越是拿不起笔来。直到一日,憋闷的实在是难受,如此下去,一定会失信于友,失信于己,两相思量,兹事体大,便随便写上几笔。
文笔恣意流淌,思想却缜密而深刻是我梦寐以求的效果,奈何手里有的只是些细碎的边角,原本觉得是登不了台面的,情急之下,却也顾不了许多,多少还落下个真诚。
一、
不必读是小刚兄在某杂志上面的一个专栏。周三交稿。那一段时间,每周三是小刚兄的苦难日。小刚兄写东西,若是提前两日,便写不出来,一定要等到周三,一挥而就。过了周三,朋友们便约小刚兄出来喝酒。
一日,北京的朋友来了,想和小刚兄喝顿酒,是个周二,虽觉得欠妥,还是约小刚兄出来一聚。一落座,小刚兄便说,今日无论如何不能喝酒,明日要写稿子交差。朋友们一通相劝,小刚兄执意不从。有朋友出主意,小刚兄不喝酒,这饭吃着无趣,不如找个捉刀人如何。小刚兄一听,大声说好。
同坐几个老友,都是满肚子的学问之人,便拍胸脯应了,小刚你放心喝酒,稿子兄弟几个替你出。于是,大家畅饮。
酒罢,行将散去。我拉住一老兄,这稿子谁写?老兄微带醉意,小刚写呗,他的东西别人代不了。
又过了些时日,东西登出来了,不读桐城。
二、
不必读基本上把古典名著,经史子集来了个扫荡。写到后来,小刚兄也发愁,下一个写什么好呢。我们掰着手指头替老兄数,太偏门的不必说,找知名度高的说,四大名著,嘿嘿,写过了;世说,写了;儒林外史,写过了;古文观止,写过了。
史记,奥这个肯定写过了。小刚说,这个还真没有写。为什么不写?小刚说,因为我太喜欢了。
诗经,这个我不敢写。诗经的读者太厉害,我惹不起。
三、
拿到书,自然是按捺不住地兴奋,和朋友聊天,总要说上几句。朋友很有兴趣多问了一句,都是哪些书不必读了?我随口说了几部。朋友感慨,确实不必读,我们就是书读的太多了,受的束缚太多。
我的这位朋友,毕业于南开,书读的确实多,文笔也好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