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窗清语之叁:率性而为

标签:
杂谈 |
喝茶总能碰到非常之人。几年的茶喝下来,不经意间存了些许的茶,也不经意间结识了几位朋友。
此友于我同年,性含蓄,通奇门,精篆刻。其作品或细致温婉或参差斑驳,颇具审美之意境。一日,吾捧印章之书夜读,选其精品,同友之作品比拟,竟有“不过如此耳”之感慨。
前几日,相约喝茶。倒是难得的清静下午。朋友谈及自己的创作体验,目前正面临一大转型,欲从内敛细腻的圆珠文一路突破而出,尝试大写意之风格。
我鼓励朋友不要犹豫。这段时间,正看有关日本茶道方面的书,正好拿来一段和朋友分享。
当时日本之茶道已开始转向草庵茶,以素朴,枯高之境为标的。很多初学茶道之人,便也效法。
村田珠光在“心之文”中说,“人言遒劲枯高,初学者争索备前、信乐之物,真可谓荒唐之极。要得遒劲枯高,应先欣赏唐物之美,理解其中之妙,其后,遒劲从心里发出,然后达到枯高。”
这和“率性之谓道”颇为暗合。初学则可咏富贵,咏美人,却勿仿枯寂之境。在学会欣赏华丽之美之后,心里油然而生的否定的超脱之境,进而达到枯高。
据我对朋友的了解,本性内敛,但试图尝试奔放之举,也属正常,我打趣道,你要奔放,便尽可能的去奔放,据我对你的了集,你撒开欢,也跑不了多远,还会回来。但如此回来后,境界必又精进不少。
最后拿出一句话和朋友共赏,人应该做任何事情,包括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听罢此话,我同朋友哈哈大笑。
补充一下,茶喝的是无量苍山熟,吴树荣拼配,昌泰出品。附上一张朋友的篆刻近作,细致繁复已趋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