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艾灸
(2010-07-23 10:14:48)
标签:
杂谈 |
第一次知道艾灸还是在北京。和朋友到格子的天韵茶舍喝茶。偶遇一中医专业的学生,攀谈之于笑称,直到学了中医才知,针灸,针灸,针是针,灸是灸。当晚,还现场体验了一下,每人一个灸盒,系在脖后,大椎穴上。我们几人,一边喝茶,一边注视着旁人头顶升腾的青烟。
再次提及,也是一次茶聚。有朋友说去年做了足三里的疤痕灸,一年以来效果很好,基本没感冒,胃口也不错。一老友很严肃的说,我是实证派,眼见为实,足三里的疤痕可在?说着,便径直过去,差点把朋友的腿扳到了茶桌之上。老兄平日本是极斯文之人,那日如此的不斯文,惹得大家大笑。
近日,同我常去按摩的诊所的医师谈及此事,医师说,中医治疗分砭、灸、针、汤药。这几步是按层次而来。平时的刮痧、按摩可所做砭的范畴。然后是灸。身体再有不适则下针。最后才是汤药。现在,但凡有病,便是一副汤药,问题很大。灸对身体保健的作用很好,我针对你的寒湿体质来个疗程如何。
这样最好。对此我很有兴趣。医师给我开了简单的小方子,附录于下。
第一次:
神阙: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足三里:补益脾胃,调合气血
气海:培补元气,益肾固精
关元:温肾固精,补气回阳
中脘: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
三阴交:脾、肝、肾三阴经交会之穴。
第二次:
大椎:解表通阳,疏风散寒
风门:宣肺解表,通络祛风
膏盲:益气补虚,通宣理肺
身柱:祛风退热,清心宁志
命门:调合脏腑,滋阳补肾
肾俞:益精化血,温阳散寒
隔三日一灸。凡六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