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老铁壶之六:再说款识
(2010-07-09 10:13: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松声入鼎来 |
说了半天老铁壶的款识,突有一日,有朋友发问,这款识是如何形成的。如此一问,竟引发了诸多的猜测。
有朋友说,款识是工匠在铜体尚未完全冷却,用刻刀刻上。由此而观,区区几个字,很见功力,虽类碑刻,难度尤胜之。
如此形成的款识,线条流畅,细抚之,线条边缘光滑平顺。后来,几个堂号声明鹊起,凡喜铁壶者,无人不知龙文堂,便有许多后仿,其中,有较低劣的手法,在铜盖上生錾而成,边缘有明显之凸起,细抚之,粗糙剌手,不难分辨。
如此解释,一段时间颇让我等信服。奉为圭臬。
如此解释,不两日,受到质疑。
一友反问,若铜体尚未冷却,其温度必高,如何錾刻?即使錾刻,铜体处于半流动状态,如何控制字在定型的时候不走样,变形。
铜盖之款识,应于我国青铜器之铭文相类,大体是模具而成。或铜盖成型后,以刻刀錾刻而成。舍此二法无以成之。
国内凡收藏者,动辄三五百年,于百年之物,无暇多观。凡好铁壶者,大体由普洱一路而来,于收藏相距甚远。于好普洱者而言,虽不乏审美之情趣与眼光,但铁壶铸造之法,真伪之辩,尤非所长。故虽如款识如此之小学,竞无咨讯可查。
君不见,陶瓷、青铜、书画收藏,开篇多讲真伪。而目前铁壶之资讯颇为了了,尤于真伪之辩,大都讳言。铁壶收藏,若要独立门户,薮聚藏友,倘无如此坦荡之氛围,则难矣。
款识形成之法,至今尚无定论,望众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