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段子

(2007-12-21 09:00:33)
标签:

人文/历史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笔了。看得多,却没有拿起笔来。看着几个资深的茶友还在笔耕不辍,心中很是羡慕。要说些什么,也不觉得非说不可。

 

大体生活的重心在宝宝身上,而这些事情我却不愿在博客里过多的提及,也因此觉得不说也罢。

 

不过,兴之所至,还是有些喝茶的片断和自得,以及疑惑在这里记个流水账,聊作对这段时间的纪录吧。

 

片断一:人喜爱茶,茶其实并不喜欢人。

 

和茶友喝茶中,我脱口而出,其实茶并不喜欢人。

茶大多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人迹罕至之处,尤其是好茶。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在大面积的被人所驯化培植之后,和真正意义上的茶,已经相去甚远。去年到杭州龙井村,山上郁郁葱葱的茶树,山路之上是穿梭的汽车。当时,我替茶感到窒息。

 

人们在苦苦寻觅茶,而茶却似乎并不喜欢和人类相处。在云南,历经千年的古茶树被人寻到,保护起来,不多久便凋谢,死亡。在人类的热情地目光的注视之下,茶无可奈何。

 

邓时海先生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在近几十年,已经被人为的割断了。

 

茶其实并不喜欢人。或者退一步说,如果喜欢,也是极少的部分,至少需要是“精行俭德”之人才可窥得一斑,大多数的人,不在和茶相处之列。

 

片断二:断茶三句半

 

茶友拿来生茶茶样,给看看。鉴赏茶是个有趣的过程。充满期待和挑战。

 

先看干茶,我说了第一句话,不要对这款茶有太多的期待。

 

洗茶,出第一道汤,我说了第二句话,应该是06/07的新茶。

 

出第二道汤,我说了第三句话,就到这里吧,单饼的价格不会超过60元。

 

一直沉默的茶友惊呼,连这你都知道,有人向茶友推荐,认为值得收藏,报价50元。

呵呵,自得。

 

其实,道行很浅,不足自傲。

 

据说,真正的高手,判断老茶只需要看干茶,深嗅其味,便可得大概。

表即是里,旁人觉得玄,与我则信然。

 

片断三:熟茶之惑

天气冷了,喝熟茶多了起来。

 

茶友淘得一款好熟茶。李记谷庄的06年三公斤的大砖。

茶友找到门上,我取出大益06年的7452对冲,从汤色,厚度,饱满度,耐泡度,气息上,谷庄都要胜出。

 

情急,我取出05金针白莲,对冲,勉强打个平手。

 

一直以为大益的熟茶独步天下,谷庄的这款表现让人惊讶。

 

据说,谷庄的这道熟茶,底料是景谷乔木春茶。如此说来,应该是在底料上占了先天的优势。

 

以前有一种观点,乔木的底料大多用来做了生饼,没有人舍得用来做熟茶,这个观点不知对不对。有高手请指点。

 

喝了这款,初步印象,乔木的底料做熟茶,可能比拼配台地茶有一定的优势,不知然否。

 

另外,不同山头的生茶,相对比较明显,不知熟茶的判断,能不能区别?应该是难度很大吧。不知然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